七月七日,「七七事變」七十七周年,首都各界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集會,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習近平主席出席紀念儀式並發表了重要講話。此宗大新聞,各類媒體都有報導。而《北京青年報》所報導的幾個花絮細節,則是值得正在追求「習馬會」的馬政府仔細咀嚼的。
其一、是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儀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為「獨立自由勛章」雕塑揭幕。為這座由鍛銅鑄造的雕塑揭幕的共有五人,除了習近平之外,還有由兩位少先隊員攙扶陪同的兩位抗戰老戰士,其中代表中共軍隊的是新四軍老戰士焦潤坤,而代表國民黨軍隊的是國民黨老戰士林上元。上述五人共同按掣揭開覆蓋在雕塑上的紅絨布。
其二、紀念儀式後,習近平參觀了館內的「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在二十分鐘的參觀過程中,習近平三次與講解員黃超語言溝通,其中有兩次提及了國民黨。第一次是在銘刻者二百九十五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旅職或少將以上國共兩黨將領的抗日英烈環廊,習近平先是仔細地查找著張自忠、左權、楊靖宇等抗日將領的名字,在聽到十四塊名錄碑中收錄了二百九十五位將領時,習近平問道:「是國共兩黨都包括在內了嗎?」第二次是講解員在介紹日軍在中國投降的十個戰區時,習近平再次提問,「受降的都是國民黨啊?」第三次語言溝通則是在講解結束後,習近平對著黃超說:「講的很好!」因此可以說,習近平與講解員的三次語言溝通,只有兩次是具有實質性內容,而就正是這兩次具有實質性內容的語言溝通,都與國民黨有關。而習近平的這兩句提及國民黨抗戰的問話,昨日在網路上引發了熱議。
其三、在紀念館的大廳內,習近平還與多名坐著輪椅等候的抗戰老兵一一握手致意,其中有國民黨抗戰老戰士。
另外,《北京青年報》還以半版的篇幅,以《北京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又走了三位》為總題,編發了四篇有關國民黨抗戰老兵的報導。這些報導指出,當年浴血奮戰的老兵還健在的越來越少。北京健在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約三十余人,他們都和其他人一樣享受正常的社保、低保等政策,三分之一的老人身體狀況不好。從去年「七七」到現在,一年之中已經有三位老兵先後離世。去年六月,民政部下發文件,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做好國民黨抗戰老兵的有關工作,及時將符合
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等條件的國民黨老兵納入相應保障範圍。在舉辦抗戰勝利紀念等重大活動以及重要節假日時,建議當地黨委、政府邀請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參加,並予以慰問。而得益於北京的經濟發展水準,北京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在政策出臺之前已經按照各自情況納入了相應社會保障範圍,只要是符
合條件,基本都會納入相應保障範圍,其他保障也在逐步完善。
由北京的一群志願工作者組織的「北京老兵關懷計畫」,是一個專門尋訪和關懷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組織,他們近年來對北京市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進行尋訪,共記錄了三十多位老兵。他們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因為這些老兵絕大部分已經九十多歲,最大的一百零六歲,三分之一的老兵身體狀況欠佳,年紀大了,可以說是疾病纏身,還有一位老兵身體狀況較差,可以說處於病危狀態。
抗戰館曾主動找原國民黨老兵參加抗戰主題活動,老人對能參加這樣的活動挺激動,他們普遍覺得有種終於被承認了的感覺。一位老兵當時還感慨,「今天被政府承認了,當年愛國沒白愛」。一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高增有更高的冀求:「要是給個勳章啊、證書什麼的可能就更滿足了」。九十二歲的田慶平,去年參加了紀念抗日戰爭的活動,在活動現場,老人和陳毅元帥的兒子陳小魯等共產黨高級將領後代坐在一起,非常激動。後來還參加了一個有央視主持人主持的活動,而且有一位高級別的領導人出席。老人家更加興奮和激動,等於是洗刷了以前「反革命」的說法。老人現在每月退休金三千多元,田國增認為足夠生活了,「物質上沒啥要求,希望多些精神層面的關懷和認可」。
去年七月四日,本欄就曾評議了有關民政部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做好原國民黨抗戰老兵有關工作,將符合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臨時生活救助以及福利保障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保障範圍的決定。據統計,目前大陸地區仍然在世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約有三萬多人(另一說是六千多人),大多已是垂垂老矣。民政部將他們納入復退軍人及殘疾軍人的優撫範疇,每年的財政負擔並不很大,但影響卻是很大,其所能發揮的政治效應遠遠超逾社保金的數值。當然,倘能將他們納入優撫範疇那就更好。即使如此,財政負擔也大不了多少。這總比那些「三公」消費,耗費了納稅人多少金錢,有意義得多。
這是繼二零零五年,北京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在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並提到了國民黨「組織了一系列大仗」,也提到多位犧牲的國軍抗日將領如張自忠、戴安瀾等和八百壯士等之後,北京再次正面肯定國民黨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和貢獻。實際上,近年來,北京已經將台兒莊等國民黨正面戰場遺址列為對台教育基地,及拍攝《台兒莊大捷》,反映常德戰役的《喋血孤城》等影片,並建立西征軍陵園,正面對待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首都各界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儀式是於當日上午十時進行的;而在當天下午,高齡九十五歲的台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也以抗戰老兵的身份前往盧溝橋,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抗日戰爭遺址,不知是否刻意安排。郝柏村在參觀時,除了是在受訪時指出,「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開始,保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是我們今日一切幸福的根本,兩岸年輕世代都應該記得事情的真相」之外,還強調全面抗戰是由蔣介石委員長領導的。其實郝柏村是有點過慮,現在大陸並沒有否認這一點。
實際上,同一天在湖南湖南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就首次公佈日本戰敗後向國民政府投降的原始視頻資料,重點強調了國民黨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在致力於實現復興「中國夢」的同時不忘國民黨。因此,盡管習近平前日有關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的談話,並不是正式講話,但也可見他對國民黨的重視。用句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他的心中也有國民黨。
對此,正在追求「習馬會」的馬政府,應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盡管馬英九在台灣島內確實是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掣肘,但要實現「習馬會」也不要提出超越北京所能接受的條件,而是應有突破精神。實際上,既然是要建立歷史定位,就應尋求突破。因循守舊,前怕狼後怕虎,不敢豁出去,又怎能夠突破?從尼克松到連戰,都有這麼一點突破精神和勇氣,馬英九更應超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