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葡平臺可考慮兩大路徑

陳觀生

最近,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拉美地區,其中與巴西的合作引起世界矚目,巴西是世界最大的葡語國家,中國與巴西的合作也引起本澳社會很大關注,當中澳門如何才能在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發揮商貿服務平臺作用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建設中葡商貿服務平臺是國家給予澳門未來發展的主要戰略之一,應該說,澳門建設中葡商貿平臺具有獨特的條件,但亦缺乏一些打造平臺的必要條件,如雖然是自由港但沒有深水港,難以發揮物流橋樑作用等。如何揚長避短,本澳仍需從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來繼續努力。

人和是本澳打造平臺最大優勢

環顧中國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態勢,澳門主導的“中葡平臺”無疑是中國全方位、多極化參與世界經濟合作佈局中的重要一翼,是打破美國圍堵中國圖謀、廣結善緣、拓展更廣泛地區戰略合作的重要一翼。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關係一向務實、友好,經濟互補性強,互通有無的願望強烈,經貿合作前景廣闊。澳門作為連接中國和葡語國家的“平臺”,既是自身歷史積累的必然產物,又是澳門特區政府自成立以來致力打造和培育的核心“軟實力”。澳門雖小,但通達廣域,與擁有超過2億人口、自然資源豐富的葡語國家曾為“同類項”。它們被同一種語言、文化、宗教、法律的紐帶系在一起長達數百年之久,彼此形成了無所不在的認同感與吸引力。這正是澳門主導中葡平臺的優勢所在。多年來,澳門發揮自身文化張力,孜孜以求充當“中葡經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努力,得到國家的鼎力支持。十二五規劃將澳門經濟發展的兩大宏偉目標,即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納入其中。“澳門平臺”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一步彰顯。

澳門作為一個純外向型的微型經濟體,僅僅依靠自身力量發展經濟顯然寸步難。“真正的解決辦法是締造一個更為廣泛的聯盟,借助區域合作的力量,發揮歷史上和歐洲、葡語國家交往的關係,成為全球化的推手。” 有鑒於澳門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對外交流門戶,與分佈在世界上4大洲、擁有2億人口的8個葡語國家有著傳統聯繫,與幾十個拉丁語系國家也歷史淵源深厚,這正是澳門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最為突出的比較優勢。

而放眼整個中葡經濟發展大局,中國和葡語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補性強,雙方的共同利益在擴大,相互需求也在增加,合作前景十分廣泛。而且,隨著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不斷深入,必然可以加強在南美共同市場和整個非洲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僅僅是在經濟領域,也會延伸、擴大至政治、文化、技術等領域。簡言之,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濟合作,其發展潛力無窮無盡,而在其中能夠充當“牽線人”和“橋樑”作用並最具優勢的惟有澳門。

故而,澳門“平臺”既是新時期自身經濟發展與時俱進的產物,也是“一國兩制”優勢的體現;既是中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一種趨勢,也是中國為打破美國牽制中國迅速崛起而推行“包圍戰略”的新時期外交戰略的一個必然選擇。亦即具有較大的人和優勢因素。

澳門無商貿平臺的地理優勢

一般來說,商貿中心平臺是一定區域內擔負商業職能的中心城市,並在橫向實現多元化買賣行為過程中形成的大規模服務性綜合體。在商貿中心平臺內進行大量商品流通、貨幣流通、經濟資訊流通,並具有各種類型的商業設施,不同規模的銀行信貸,不同等級的貯運條件,以及通訊、食宿等物質設施。按其規模分為全球性、全國性大型貿易中心、地區性中型貿易中心和區域性小型貿易中心。

從理論上來說,商貿中心平臺共同特點是:1具有易於成為商品集散中心的優良地理位置。有的位於幾條河流的匯合口,如中國的天津、漢口;有的位於河流下游入海口,如中國上海和英國倫敦;2有的是若干條鐵路的交點,如中國鄭州和美國芝加哥;有的屬於海陸運輸的中轉港口,如中國大連和美國三藩市等。3一些國家或地區的自由港,也往往因其地理位置和自由貿易條件而成為超越國家範圍的貿易中心。如香港、新加坡。4貿易中心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生產和交通的發展及經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變化,會導致貿易中心的地位改變。如海運的發展會使某些河港城市失去原有的商業地位。

根據國際案例來看,國際商貿中心平臺之所以能產生全球的影響力,是因為大多通過半個多世紀來的精心培育。一般需具有以下一些條件。

一是具有通商口岸的區位優勢條件。能夠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的國家,一般都具有較長的海岸線,具備面向海洋、拓展國際市場的地理優勢;能夠成為一國中的國際貿易中心的城市,普遍擁有較強的港口資源和深厚的貿易歷史,以及豐富的產業資源。歷史上英國、荷蘭、葡萄牙等海洋國家,曾都是通商貿易強國。這些國家都屬島國,一般都缺乏腹地縱深,因此只能依託全球市場,只能被迫向外發展。澳門擁有深厚的貿易歷史,背後是廣闊的中國市場腹地,面向世界有廣大的葡語國家,但致命的弱點是缺乏較強的港口資源。

二是具有高度發達的產業基礎條件。國際貿易中心城市除了具有歷史上非常雄厚的工業製造業的基礎和歷史悠久的產業淵源外,現代商貿產業及其配套服務業的基礎還相當發達。在周邊衛星城工業基地的支撐下,形成了中心城區商貿產業極強的國際輻射力和吸納力。同時也有力地帶動了衛星城及其周邊地區的製造業發展。本澳位處世界製造業中心之一的珠三角,雖然自身缺乏強大的產業,但周邊地區有很強的產業基礎條件。所以本澳正需要發展的是配套服務業,主要是龐大的仲介類服務業,諸如貿易代理、商品代理、物流代理、廣告代理、會展代理、信用服務、融資擔保、產權經紀、會計代理、保險代理、房產仲介、物業管理、人力資源服務和商業管理輸出等;還有具有規模的鑒證類服務業,諸如公證服務、法律服務、審計服務、質檢服務、仲裁服務等;另外還有各種具有競爭力的專業類服務業,諸如金融服務、結算服務、外貿商業單證管理服務、諮詢服務等等。

三是具有消費能級大、腹地市場廣的條件。不僅具有商品向廣褒的國際市場拓展的極強能力,而且還具有國際商品通過其向腹地迅速集散的能力。它是一個國際性消費的高地,入境的購物消費(主要是指奢侈品消費)一般占到本國消費的58%以上,都成為財富積累的源泉之一。與此同時,縱深的腹地市場是又一大依託條件,通過其強大的城市商貿功能,依託發達的物流網路,迅速向腹地市場發散。在不斷創新和變化的金融產業的支撐下,以其所產生的強有力的輻射力和吸納力,將商品與服務以轉口貿易的方式向這一地區中的其他國家發散。澳門已經是一個國際性的消費高地,但缺乏強大的物流網路。

四是具有產業形態科學落地的條件。澳門經濟是博彩業一業獨大,難以形成產業要素集聚、共生關係明顯、產業生態合理的現代產業集群。

五是具有孵化本土跨國公司的條件。澳門在一業獨大之下,本土跨國公司亦是以博彩業為主,與中葡經貿服務平臺的發展方向相背。

六是具有提供貿易便利化政策條件。貿易便利化的構成要素是,一是快速便捷的進出口商品通關條件;二是擁有一系列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三是擁有能與各種貿易結算方式相對接的金融服務條件;四是有數量龐大且人才濟濟的專業服務業的配套支撐,諸如有規模效應的協力廠商的外貿商業單證管理服務業,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加快商業單證流轉,並給予加密保管服務等。相對來說,四大要素中前三項澳門是條件充足,但最後一項就有所欠缺了。

七是具有維護公平交易的司法條件。與國際商貿規則相對接的、較為完備的一國商貿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造就公開透明和司法公正的交易環境,是吸引國內外的商貿要素集聚,形成國際商貿中心平臺必備的司法條件。這方面澳門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八是具有能夠包容外來文化的條件。要具有包容外來文化的環境,同時又要具備能夠使本民族的文化與外來的文化和諧交融的基礎。中華民族的誠信文化是建立在守信之上的道德內涵,西方民族的契約文化是建立在法治之上的規制內涵。若能夠將兩者非常和諧的組合在一起,那麼就能夠形成良好的商業誠信環境,有效地建立起對商業欺詐和失信行為的道德約束、行政約束、市場約束和司法約束的聯動懲戒機制。這方面正是澳門的所長之處。

建設中葡平臺重在軟實力?

不可否認,澳門雖具有與葡語系國家傳統的緊密關係,語言、法律體系相通,實行自由港政策等“先天優勢”,但這種優勢並非不可替代。隨著中國經濟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廣闊,這種先天優勢無疑很快會被後來者所取代,僅從這幾年中葡貿易額的成倍增長中就可以察覺,絕大多數的中葡之間經濟貿易合作並非憑藉澳門這個“平臺”實現的,澳門“平臺”的作用及影響力仍停留在政治層面上或輿論層面上,缺乏“獨一無二市場優勢”的吸引力。說白了,就是通過澳門這個“服務平臺”,要比通過其它“服務平臺”市場潛力大、獲利多;所謂“不可替代的服務平臺”,即通過澳門這個“服務平臺”,能夠找到實現利益共贏的最佳切入點,這也是迄今澳門在建設“中葡服務平臺”的過程中面臨的一大瓶頸。

僅從近幾年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額的成倍增長中就可察覺,雙方絕大多數的經貿合作並非憑藉澳門這個“平臺”實現的。

因此,有專家認為,澳門主導的中葡平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軟實力平臺,不是“物理橋樑”,而是縮小中國與葡語國家語言文化差異的“資訊橋樑”以及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溝通和交流的“文化橋樑”,看不見,摸不著。既然中葡平臺是一個軟實力平臺,其搭建過程就是一個文火慢燉的過程,絕不能一蹴而就,更忌急功近利,貪圖直接效益。必須靠長期堅持不懈地練“內功”,累積“牽線人”的實力,夯實“橋樑”的基礎。“平臺”搭建的過程,就是讓各方共用你的資源和知識、時間與精力、朋友與關係、持續地為他人提供價值的過程。說穿了,要先給予,先付出。在長期的付出與給予的過程中,逐漸培育起廣泛的人脈,進而達到提升自己價值的目的。

換句話說,本澳打造的中葡商貿服務平臺,其天時條件要“文火慢燉”,耐心等待。需要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