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台工作愈來愈細膩、深入,台灣呢?

大陸國台辦、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張志軍抵台訪問,是六十五年來中共中央級官員及主管台灣事務負責人首次踏上台灣土地,也是兩岸事務主管機關首長第一次在台灣會面,可說是兩岸關係的一個里程碑。

沸沸揚揚的服貿爭議與太陽花學運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還卡在立法院的此刻,在年底七合一選舉前,張志軍為什麼選擇此時訪台?他會帶來什樣的中共對台政策訊息?張志軍的一舉一動,將動見觀瞻。

中共中央對台灣的服貿爭議與太陽花學運到底有何反應,以下小故事,也許可看出一些端倪。

不久前台灣一家外商銀行與媒體茶敘,該行的經濟學家是大陸人。他與中國金融界關係深厚,想法也相當接近中國政府決策層思維,在業界頗具地位。

一輪對中國經濟精闢的分析與媒體問答之後,他聊起三個月前的太陽花學運。他很不解,為何大陸讓利這麼多的服貿協定,會遭到如此多台灣學生的反對。

話鋒一轉,他提到香港的反中情緒。「香港經濟會有今天,說句實話,是全中國人補貼香港的結果,」他說,「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港人敵視內地人!」在他看來,每年近四千萬陸客到香港消費,等於大陸政府少收了許多進口精品關稅,大陸店家少了很多賣進口商品的生意,全給了香港。

這位大陸經濟學家對大陸與台港關係的看法,多少反應了許多大陸人對台港的基本態度:我們是在協助你們渡過經濟難關,做出許多讓利。但也是這種態度,讓許多大陸人無法充分掌握台灣與香港人在面對大陸時的深層心理因素與情感糾結,也因此才無法理解,為何這麼多經濟上的讓利後,還是有許多台港人不領情。

對港強硬、對台柔軟

面對台灣與香港內部反彈,中共的回應顯然截然不同。對香港,中國國務院在六月中發佈《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區的實踐》白皮書,強硬地「提醒」港人,北京對港「有全面管治權」,只有「愛國的人」才能擔任香港特首。

對台灣,先是國台辦前副主任孫亞夫在六月十二日在台灣和台獨大老辜寬敏直接面對面。張志軍緊接著在十五日廈門海峽論壇致詞中,向台灣柔性喊話,宣示「三不會」(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的方向不會變、步伐不會停、信心不會減)、「四個繼續」(繼續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健康有序發展、大力推動兩岸基層交流、為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從孫亞夫和張志軍的談話與行動,大致可推論出,儘管第一時間不解、納悶,但中共對台工作,非但不會因為台灣服貿爭議和太陽花學運,有所改變,而且還會更進一步,深入綠營、深入基層、深耕青年,反應中共仍有相當自信,兩岸關係仍朝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前進。

從中共角度看,自從十年前胡錦濤改變江澤民對台文攻武嚇、外交圍堵策略,採取銀彈攻勢、以商圍政路線之後,兩岸關係從緊張走向和緩,經貿關係愈來愈緊密。二○○八、一二年台灣兩次總統大選結果,證明了胡的方法湊效,因此「胡規習隨」。

但到了馬英九第二任期,兩岸加速開放交流的果實分配不均、愈來愈多人擔心中國勢力深入台灣的副作用開始顯現。加上國民黨政府跛腳,使中共體認到,對台工作只透過國民黨和台商,已遠遠不足,因此這幾年才會看到大陸來台官方訪問團,必定安排參訪中南部基層的行程。這次張志軍訪台行程也不例外,更多了和大學生座談的安排。

建立和綠營的關係,更是中共對台工作下階段的重點。這兩年來,從綠營智庫學者,陳菊、蘇煥智、蘇治芬、張花冠、賴清德等綠色執政縣市首長,到台獨大老辜寬敏,中共正逐漸擴大和綠營的接觸。民進黨方面,爲了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也不得不向中間靠攏,從一一年「概括接受ECFA」,到最近表示「只要不設前提,我也可以和張志軍在民進黨中央會面」。

中共與民進黨雙方各有需求,一拍即合,和二○○五年連戰訪問大陸,舉行首次國共論壇,如出一轍。顯然太陽花學運大服貿卡關之後,未來雙方互動,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這一切皆為擴大接觸範圍,逐步化解台灣內部對兩岸交流的阻力和疑慮。面對對台工作愈來愈細膩、深入,愈來愈有耐心、自信的中共,台灣內部藍綠之間、世代之間,必須加速尋求兩岸關係的共識,否則就只能任人個個擊破。

(辜樹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