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儀質詢澳門能否承受20萬外勞

【本報訊】立法議員李靜儀指責政府濫批外勞輸入,本澳承載力已面臨爆燈。她質詢政府澳門能否承受近二十萬外勞帶來的沉重壓力

李靜儀指出,根據人力資源辦公室的資料,在澳外僱人數於2013年增加了26,196人,今年6月更較去年同期大增34,116人,即每日有近百名外僱來澳。政府為回應企業人資需求,濫批大量外僱,不僅影響到本地僱員的就業權益和晉升空間,更給本澳的住屋、交通及社會設施帶來沉重的壓力,全社會深深感受到城市承載力“爆燈”帶來的負面效應。

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曾多次表示,希望能維持本澳人資的動態平衡,認為現時每年約新增兩萬多名就業人口,已對房屋、社會設施形成壓力,基本上是本澳社會能容納、可承擔的限度,不會無限量、無限制,或不看數量,有幾多申請就輸入幾多外僱。但實際上,政府在審批外僱時根本無考慮居民的感受,更加沒有為本澳僱員謀求真正多元的就業選擇和職涯發展空間。

李靜儀質詢當區:

一、政府曾表示,本澳人力資源的組成主要包括每年6、7月高等院校畢業生、透過“家庭團聚”來澳居留人士及外地僱員三部分。但今年單外僱數量的同比增幅已達三萬多人,早已打破政府聲稱可維持人資平衡的“每年約新增兩萬多名就業人口”的水平,到底政府是否有科學分析每年確切的外僱輸入總量上限,還是純粹“順口開河”?有否估算未來三年批准輸澳外僱的每年上限?

二、政府曾表示,無論通過外僱輸入或任何形式增加本澳人力資源時,必定會考慮住宿、交通等社會設施的承受能力。現時居民普遍已認為澳門的承載力超負荷,但根據人力資源辦公室的資料,今年六月已批出191,312個外僱額,意味短期內本澳可再增加約四萬名外僱,究竟政府在批出外僱額之前,如何評估本澳有關房屋、交通及社會設施等方面的社會承受力?政府會否設定外僱的總量限制,並調控外僱數量,以回應目前居民因外僱增長過快所衍生的高樓價、搭車難、生活空間受擠佔等不滿?

三、對於大量招聘外僱的企業,政府有何具體措施,要求企業承擔這些新增勞動力的住宿及出行需要,以減低對本地居民生活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