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耀刻意將案情引向「習馬會」破局?

有關「張顯耀案」的內情,越傳越離奇,真個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中一個說法近日逐漸上升為主流話題,那就是因為馬英九、金溥聰極度不滿張顯耀未能完成對「習馬會」的安排,反而卻是利用其政府公職,卻私自安排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見習近平,而怒火及妒火中燒。而張顯耀本人也是刻意地將輿論引向「習馬會破局」發展,但只是凸顯了前面的部分,而迴避了後面「習宋會」的部份。

實際上,在二十一日的記者會上,就有媒體發現,其實當天他的手稿上,有著如下的文字:「跟馬習會有關,因為馬總統身邊有一個力量在破壞阻撓,所以非要我走不可」。但他卻沒有當場唸出來,甚至媒體追問他是否是「習馬會」破局的代罪羔羊時,他還欲言又止。不過,他的手稿上有關「習馬會破局」的文字,卻又有意無意地暴露給眼尖的記者看到。

直到昨日,張顯耀在前赴台北地檢署,向檢方說明澄清「洩密案」疑點後,於晚間接受電子媒體專訪,被問及拔官事件是否跟「習馬會破局」有關時,他才較為直接地表示,的確曾經被馬英九交代推動「習馬會」,但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或許就是因為我推動得太認真,現在的結果就是結局,我還在思考,或許有關」。

倘案情果是如此,就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何此一事件的發展,是如此地荒腔走板,從「孝子」發展到「間諜」,從「董事長」變成「叛徒」,還差點誤踏「兩國論」陷阱,就連令人聞聲色變的「調查局」,也輕率地跟隨輿論的調子起舞,落得個自打嘴巴。無他,倘直說是張顯耀因為需對「習馬會破局」負責而下台,這個理由確實是難以拿得出手也。不過,也可從中窺見,能夠實現「習馬會」,在馬英九、金溥聰的心目中,確是具有極高的位階。

實際上,馬英九希望能在其任期內與習近平會面,以奠定其個人的歷史定位,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馬英九要與習近平會面,在大陸方面是不過是「小菜一碟」,並沒有什麼高難度,只要不會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即可。當然,最佳的定位,還是以國共兩黨領袖的身份會面,這可延續國共兩黨九十年分分合合的歷史,以充分體現台海現狀是國共內戰的產物,從而凸顯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但台灣方面由於區情不同,不但是國民黨只是一個「民間團體」,即使是作為執政黨也不能以黨代政,而且還有著「政黨輪替」的問題。倘若馬英九是以國民黨主席身份會見習近平,恐怕民進黨將會吵翻天,痛罵他是「矮化台灣」。而馬英九當然更是不能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登陸,否則將會形成「兩個中國」。

因此,馬英九、金溥聰認為將於今年十一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實現「習馬會」的最佳機會。實際上,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所代表的都不是國家,而是「經濟體」;而且其本人也非以總統或總理等身份出席,而是「經濟體領袖」。馬英九以「經濟體領袖」的身份出席,這就可以避免發生「兩個中國」的問題。而按「西雅圖模式」,既然中國香港的特首可以參加出席,而作為「中華台北經濟體」的領袖,也就有條件出席在中國舉辦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何況,馬英九也收到消息,據說今年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會邀請特邀嘉賓列席,包括有中國澳門、印度等。因而加上一個中華台北,應不成問題。連不是「APEC」經濟體的中國澳門的行政長官都可以列席,作為「APEC」經濟體的中華台北,其領導人也應能有同等待遇。

至於大陸方面,肯定是拒絕在「APEC」的會場內實現「習馬會」,因為那是國際場合。但倘是在列席「APEC」後以外的非國際場合。兩人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不但是不會形成「兩個中國」,而且也符合台灣《兩岸關係條例》的定位,相信民進黨也將難以發難。

馬英九顯然是因為急於求成而操之過急,因而為了要將《兩岸服貿協議》當作「見面禮」,希望能踢開阻礙「立法院」審查的「絆腳石」王金平,而發動了「九月政爭」,反而弄巧反拙,搞出了個「逐條審查,逐條表決」,要取得「立法院」的配合更為艱難。今年更是發生了「太陽花學運」,又增多了一個「先立法,後審查」的攔路虎,《兩岸服貿協議》根本不可能在「APEC」召開前完成審查。馬英九即使是獲邀請列席「APEC」,也將會是「兩手空空」。何況這種狀況,也缺乏被邀請的必備條件。

按照張顯耀的說法,他是被授權就實現「習馬會」而進行斡旋,而且頗為積極進取。可能是因為他本人與北京的關係較為友善,因而也是信心滿滿,對馬英九作出了越過了實際情況及他本人能力的承諾。但由於計劃趕不上變化,再加上馬英九的「要價」較高,而難以成局。這讓馬英九頗為光火。也正在此時,習近平卻邀請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並面。這在馬英九的心目中,可算是「打臉」甚至是「羞辱」,因為他一直與宋楚瑜存在著瑜亮情結。馬英九似是懷疑,這是張顯耀利用其陸委會特任副主委,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身份方便,私自安排的,其他人沒有此能耐。

本來,如果能夠在「APEC」實現「習馬會」,這件事也就算了,畢竟兩個會面的性質和位階都不同,馬英九還是佔有高地。但最新的發展,卻是「習馬會破局」,馬英九當然發飆,將一口烏氣發洩在要對「破局」負責及私下安排「習宋會」的張顯耀的身上。也正在此時,又收到了「檢舉函」,那就活該張顯耀撞到槍口上了。

如果事情也僅此而已,還只算是馬英九心胸狹隘。但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可能是馬英九認為反正北京不給他「面子」,他就索性破罐子破摔,不惜收緊兩岸關係,也要向北京「展現顏色」。實際上,撤掉熱心推動兩岸間經貿交流合作的王志剛的外貿協會董事長一職,就已露出端倪。現在更是不惜傷害兩岸關係,給張顯耀安下一個「間諜」的帽子,等於是把兩岸關係定位為「敵對關係」,回到台灣解除戒嚴之前。

馬英九是否有此想法,有待澄清。倘果如此,並非是政治家的作為,而且也是自毀長城。再延伸下去,他所孜孜以求的「歷史定位」,恐怕並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