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應推動本澳建設智慧城市

陳觀生

智慧城市(英語:Smart City),是把新一代資訊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資訊化高級形態,實現資訊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於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市品質,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澳門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小型經濟體,具有獨特的條件來推進建設智慧城市,並透過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解決旅遊承載力等問題,促進文化及科技創新等。就政府服務方面來說,建設智慧城市還可以科學掌握本澳市民居住情況,以科學規劃公屋建設,以最科學的資料來管理和改善本澳交通、環境等,提供公共服務產品,改善民生問題,提升效率,服務市民,增加施政透明度等。所以,特區政府應將建設智慧城市作為未來施政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澳與智慧城市有多遠?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於IBM提出的“智慧地球”這一理念,此前類似的概念還有數字城市等。2008年11月,恰逢2007年-2012年環球金融危機伊始,IBM在美國紐約發佈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主題報告所提出的“智慧地球”,即把新一代資訊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

關於智慧城市的具體定義比較廣泛,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同的定義是,智慧城市是新一代資訊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強調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的方法論應用,構建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城市可持續創新生態。智慧城市通過在人力和社會資本,以及在交通和資訊通訊基礎設置上的投資來推動可持續經濟增長和高生活品質,並且通過參與式的管理對上面的資源及自然資源進行科學的管理。一些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城市也越來越突出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比如歐盟啟動了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的Living Lab計畫,致力於圍繞市民需求將城市建設為各方共同參與的開放創新空間,比如維也納大學對城市體系評價的六個指標,即智慧的經濟、智慧的運輸業、智慧的環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六個方面。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設是資訊技術、城市規劃等領域的熱點問題。

具體地說,“智慧”的理念就是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應用使人類能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的狀態,通過把感測器嵌入和裝備到全球每個角落的供電系統、供水系統、交通系統、建築物和油氣管道等生產生活系統的各種物體中,使其形成的物聯網與互聯網相聯,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而後通過超級電腦和雲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即可實現。此後這一理念被世界各國所接納,並作為應對金融海嘯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發展智慧城市被認為有助於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與環境、資源協調可持續發展,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市品質。

基於國際上的智慧城市研究和實踐,“智慧”的理念被解讀為不僅僅是智慧,即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應用,更在於人體智慧的充分參與。推動智慧城市形成的兩股力量,一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形成的開放城市創新生態。一個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另一個則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學者提出,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創新2.0是智慧城市的兩大基因,缺一不可。

基於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應用,對智慧城市基本特徵的界定是:全面物聯、充分整合、激勵創新、協同運作等四方面。即智慧傳感設備將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對接融合,政府、企業在智慧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和業務的創新應用,城市的各個關鍵系統和參與者進行和諧高效地協作。《創新2.0視野下的智慧城市》強調智慧城市不僅強調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更強調以人為本、協同、開放、用戶參與的創新2.0,將智慧城市定義為新一代資訊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基於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以及智慧融合的應用,構建有利於創新湧現的制度環境與生態,實現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以人為本可持續創新,塑造城市公共價值並為生活其間的每一位市民創造獨特價值,實現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因此,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徵被總結為: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慧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

一般認為,澳門建設智慧城市主要存在網路基礎設施較為落後,以及收費過於昂貴。有團體指出,本澳的電信網絡服務及配套的發展落後,不但影響居民日常上網,更嚴重窒礙本澳商務旅遊及創意產業的發展,損害本澳國際旅遊城市形象;電信服務及基建的不完善亦會成為地區安全的隱患。固網專營權「假開放」、流動通訊網絡癱瘓等負面消息此起彼落。固網專營雖已結束,但現時模式更似「披著開放外衣的專營」。

團體認為,本澳固網上網服務收費貴、服務差幾是社會共識,礙於專營公司「獨市生意」,居民只能照單全收。下載速度慢不在話下,上載速度更是嚇人,大大增加了創意媒體製作者的創作成本,打擊創作意慾。智能手機普及,流動上網成為潮流。政府於2010年興建無線寬頻系統「WiFi任我行」服務,於本澳多個地點提供免費無線寬頻互聯網接入服務,本應能為居民及遊客提供方便,但該服務質量不穩及推廣不足廣受詬病。據瞭解,部份服務區域經常發生訊號不穩,瀏覽網頁困難,甚至經常斷線。此外,服務範圍內的標示及使用指引不足,亦未有善用「免費」特點吸引更多用家,耗費設備及營運成本。

隨著本澳開放電訊市場,中信國際電訊去年6月開始成為持有澳門電訊9成9股份的大股東。去年11月,澳門電訊(CTM)表示,計劃未來半年整合網路,分為流動網、固網及網際網路三個層面,提升系統穩定性及擴容。澳門電訊指出,強化網路系統是公司“數位澳門”計劃的一部分,長遠透過嶄新的電訊服務如雲端,配合本地旅遊、醫療、教育、交通等發展,願景是推動澳門走向智慧城市,造福本地居民。

澳門對外寬頻收費昂貴,主要原因是租用海底光纜費用較貴。最近的好消息是澳門電訊表示,計劃為亞歐海底光纜擴容,同時港珠澳大橋於未來兩年竣工,打算直接“拉線”(光纖)到香港。另外,一四年公司將加入香港及新加坡的兩個網際網路接入點,並且取得兩地的落地電訊牌照,主要原因是兩地擁有豐富的對外光纖資源,澳門連接後等同於身處兩地位置,上網體驗感受一致。

此外,在軟體建設上,澳門有不少IT公司具獨特之處,但礙於人手不足,雖然企業數量多,但質量好的軟件則較少。澳門從事IT方面的人員不斷增加,但人才不足依然突出,同時如何把IT方面的東西與世界水準銜接,需要業界加強努力。

全球智慧城市發展現況

2008年,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便對IBM的“智慧地球”概念做出積極回應,將納入國家戰略和應對金融危機的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後出於商業目的,IBM提出“智慧的城市在中國突破”的戰略,並相繼與中國大陸的多個省市簽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協定,使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各界廣泛關注。為應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趨勢,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工業和資訊化部也在醞釀相關標準。截止到2012年,施耐德電氣已在全球包括中國、印度、歐洲、美國、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進行了智慧城市的建設。2012年12月,中國工程院組織起草並發佈的《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將智慧城市列為中國面向2030年的30個重大工程科技專項之一。

有學者指出,都市化已是一個全球發展的趨勢,而不只是一個現象。預估到2040年,人口達到80億,全球將有60%的人口居住於城市。

全球快速發展造成高度人口匯集於城市的現象,也將快速製造許多在能源、水資源、交通、防災、環境、教育、衛生、環保、經濟、治安、污染、醫療照護、勞動人口、高齡化…等問題。然而每個國家的城市面臨的難題與挑戰將大不相同,所需要的解決方法也將有所差異。智慧城市是以科技技術及公共設施為基礎,發展符合城市願景或目標之智慧功能,以提升居民生活之便利性,更創造永續發展之城市生態環境。

『城市』的品牌形象將逐漸大於『國家』,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儼然成為城市間的競爭。因此提升城市競爭力也將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例: 上海兩千萬人口產出的 GDP占中國 15%以上)

根據麥肯錫國際機構最新報告,2025年之前,全球經濟重要城市將大洗牌!

預期2010到2025年間,全球最具活力的600大城市中,新興市場國家城市達443個,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47%。 另外,這些443個新興市場重要城市,每年合計新增的消費將逼近10兆美元。

新興市場國家城市將主宰全球消費新商機,特別是中國大陸,持續以超越18世紀英國百倍的規模,加速朝城市化與工業化轉型發展,已促使亞太地區逐漸成為全球經濟重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之前,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將有250個城市名列全球600大、合計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28%,遠超越已開發國家的合計157個城市、貢獻17%。

全球各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最可貴的是有許多的智慧城市建設的推動大多是自發性的,從面對都市的發展的瓶頸與難題,提出對地球環境永續發展的城市建設願景與藍圖,並鼓勵城市居民的積極參與,共同發展出有效解決方法。

城市的領導者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的推手。堅持城市永續發展的遠見或僅為一時的選票考量,或兩者能得兼,也是一個執政者高度智慧的表現。

本澳智慧城市從智慧旅遊起步

澳門統計局公佈,有使用互聯網的住戶共15.2萬戶,比率為82.6%,按年微升0.1個百分點。由於智慧手提電話的普及,有79.9%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