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燮有關涉美談話只是說對了一半

民進黨前日依例舉行每週一次的中常會,其中一項主要內容是聽取吳釗燮秘書長所作題為《民進黨與美國關係近況—訪美報告》的專案報告。據報導,蔡英文主席在聽完吳釗燮的報告後,特別叮嚀在場的中常委及黨務主管不要隨便對外轉述,以免每一個人聽到重點,造成外界誤解。為此,在中常會結束後,報告人吳釗燮並沒有如常地接受媒體訪問,而黨中央發言人也罕見地「不履行職務」拒絕轉述中常會的內容,而是改由文宣部發布一篇經過字斟句酌的《新聞稿》予以表述。 而在過去,反而是文宣部根據發言人的公佈及轉述,予以整理及補充,再經過潤飾,而發出《新聞稿》的。

但是,文宣部發布的《新聞稿》,仍然是以「黨發言人林俊憲轉述吳釗燮訪美報告」的表述,轉述吳釗燮的專案報告內容。在《新聞稿》中,「林俊憲轉述」說,這次吳釗燮代表民進黨出席十月五至七日的美台「國防」會議,並於會議期間發表演說,除了表達台灣軍購的困難,以及主張台灣應發展自主「國防」能力。民進黨認為,台灣若能自製載台系統,並與美國工業合作,將有助台灣「國防」、經濟與就業,並有助於深化台美安全合作。另外,吳釗燮也在訪美期間拜訪美方行政部門、智庫等各界人士,就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貿易、「國防」、東海與南海局勢等議題,表達民進黨立場並與美方人士交換意見,美方對民進黨的各項努力和意見均表示肯定。

不過,還是有「超逸」民進黨文宣部《新聞稿》內容的信息漏出,據說其中一點是,吳釗燮在會中表示,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有改善、比以前好。

既然如此,為何蔡英文卻這麼小心謹慎,生怕與會的中常委話黨務主管們,在轉述吳釗燮的專案報告時,因為「斷章取義」而造成不必要的紛擾呢?看來,這是除了台灣媒體所指的蔡英文對會影響到台美關係發展的有關兩岸議題、「國防」議題都非常小心謹慎的個性之外,可能更與吳釗燮所報告的「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有改善、比以前好」的內容,極具敏感性,擔心會引發國民黨以至是中國大陸的「反彈」,使得蔡英文在「九合一」選舉後提前訪問美國的主題內容及安排「見光死」,從而影響蔡英文在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中,爭取美國支持的大計。

由此可見,蔡英文十分重視對美關係。這不但是基於她對於影響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主要因素,已經從兩岸關係轉移為台美關係的判斷,而且也出於她對美國人追求西式「普世價值」的認知,認為她能否贏取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必須依靠美國的支持,因而民進黨絕對不能在對美關係方面出錯,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尤其是在她訪問美國之前不要節外生枝。

實際上,本欄此前就曾分析,蔡英文回任黨主席之後,一方面從「太陽花學運」中作出新的判斷,兩岸關係因素已非「總統」大選的「最後一里路」,反而倘民進黨贏得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北京還需自動向民進黨「靠攏」,因而民進黨無需將主要精力擺放在調整兩岸關係政策之上;另一方面,回顧二零一二年「總統」大選的教訓,反而感到美國的因素更為重要,如果當時不是美方對民進黨頗不友善,擺明挺馬,自己就不會在民調超越馬英九的優勢之下,卻被馬英九反超前。因此,要贏取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搞好與美國的關係,爭取華府的支持,就是重中之重。這也正是蔡英文回任黨主席後,不但沒有將蘇貞昌任黨主席時的親信、負責對美關係的吳釗燮「掃地出門」,相反還將其由政策會執行長提升為秘書長,並續任駐美代表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借助吳釗燮在美國的深厚人脈關係,與美國官學進行溝通,以澄清及化解疑慮並爭取支持。

現在,蔡英文以委派吳釗燮赴美出席「美台國防會議」之機,讓他為自己的訪美「打前站」,接觸到美國的行政部門、智庫等各界人士並經交流之後,獲得美方對民進黨的各項努力和意見均表示肯定的信息,及得出「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有改善、比以前好」的結論。因此,蔡英文等人認為,民進黨「縮短最後一里路」的路徑,是在美國而不是在大陸。

而民進黨從近來馬政府與大陸的關係發生微妙的變化,由於發生了「太陽花學運」、「張顯耀案」及馬英九強要爭取在「APEC」實現「習馬會」等事件,北京對馬政府的態度已有微調;而馬英九在「雙十講話」中,也對北京表露出並不友善的態度,近日更是透過「總統府」、國民黨和陸委會,針對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的說話內容,作出語氣較為委婉的「反擊」來看,因而擔心馬政府也將調整政策,疏離大陸而親近美國,以化解華府對其過度「傾中」的疑慮,從而不再以大陸為馬首是瞻,並爭取美國的支持。

倘果如此,就將形成民進黨與國民黨都調整政策為親美疏中的「競爭態勢」,民進黨就更需小心謹慎,不能讓在與美關係上佔有先天優勢的國民黨再跑在前頭。

而對華府來說,台灣地區的野朝兩大勢力都趨向親美,尤其是在二零一六年有可能會成為執政黨的民進黨,也都轉過頭來親美,有利於美國牢牢守住太平洋第一島鏈,更有利於其實施重返亞太戰略,當然是樂見其成,無任歡迎。實際上,在過去,民進黨、陳水扁固然是與美國鬧翻,而國民黨再次執政後為取得政績,與大陸發展關係並進行兩會談判,也有意無意地冷落了曾經的盟友美國。而現在民進黨主動向美國示好,國民黨也將「幡然回頭」,美國當然是「接單全收」。

因此,吳釗燮所說的「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有改善、比以前好」,並非是無的放矢,應是「有所本」。尤其是考慮到民進黨有可能會再次執政,日後將會是正式打交道的對象,因而美國與民進黨的關係好轉,也將是可以預料的事。

實際上,平心而論,自二零零八年民進黨失去「江山」,再次淪為在野黨後,其兩位黨主席蔡英文、蘇貞昌都沒有像陳水扁那樣刺激美國,除了「美國牛肉案」之外,都與美國保持友好。這當然是由於民進黨再次成為在野黨,失去行政權力,無法攪風攪雨。但吸取陳水扁的教訓,也是重要的原因。

但吳釗燮的話也只是說對了一半,是指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的「縱向比較」而言。當然,這有其理由。一方面,美國信奉「政黨輪替」的西式「普世價值」,而不願看到國民黨單方繼續執政下去;另一方面,如果民進黨與「二零一六」失之交臂,今後就沒有舞台培養「中央級」的政治人才,將更難實現「政黨輪替」。因此,在現在的民進黨領袖沒有刻意挑釁美國之下,美國當然是可以接受民進黨的。

但倘將民進黨與國民黨進行「橫向比較」,美國仍將對民進黨不放心。關鍵是在於民進黨的「國家定位」,具體而言是在於是否承認「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識」,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由於這是與美國必須恪守的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相抵觸的,因而美國還將會有所保留。「底線」。因此,蔡英文倘仍然阻攔凍結「台獨黨綱」,吳釗燮的結論還將會大打扣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