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氣壯地宣導「一國兩制」的理論實踐 理直氣壯地宣導「一國兩制」的理論實踐

再過不到一個月,就是澳門回歸十五周年的大慶。屆時,不但是濠江河畔歡欣鼓舞,而且舉國上下也都熱烈慶祝。按照慣例,國家主席習近平(或還將加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親蒞澳門特區,主持第四任行政長官崔世安的宣誓就職儀式,並見證新任主要官員和檢察長的宣誓就職,並作重要講話,鼓勵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及其領導班子,以及全體「澳人」,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成就。或許,習主席還將即場宣佈,再向全體「澳人」致送「大禮」。

按過去慣例,全國上下將會大力宣傳澳門回歸十五年來的成就。這當然也是應有之義。實際上,澳門回歸十五年以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保持總體和諧穩定,「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區發展欣欣向榮,無論經濟、民生、社會等各方面都有劃時代的轉變。澳門政府不但著重改善內部經濟、社會環境,亦致力拓展對外合作,澳門的國際知名度不斷提升,邁向國際大都市。

澳門回歸以來的十五年,是澳門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九九九年到二零一三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五百零二點七元增長至四千一百三十四點七億元,年均增長百分之十六點二;財政收入持續大幅攀升,由一百六十九點四億元增至一千七百五十九點五億元,增長九點四倍,年均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二;澳門人均GDP由一點五萬美元增至八點七萬美元,增長四點八倍,列於亞洲第二、世界第四。居民失業率由回歸初的百分之六點三逐年下降至百分之一點七,實現充分就業;居民人均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從回歸初期的四千九百二十元增至目前的一萬五千元;居民預期壽命從回歸初期的八十點七歲提高到八十五歲左右,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福利體系日益健全。

澳門回歸後,民主制度穩步發展,政治機構運作順暢,政府施政方針合理準確,順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大致經歷了「固本培元、穩健發展」、「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及「科學施政、陽光政府」三個施政階段,有得有失,落實過程中也不無偏差,但總體而言,三個階段的施政重點切合實際,方向正確,策略也大致成功。今天,澳門政治發展,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生改善,文教進步,「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澳門處於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也處於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廣大「澳人」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領導下,更加堅定信心,鼓足勇氣,迎接挑戰,努力釋放開放改革的能量並分享紅利,創造一個更加輝煌美好的未來。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具有偉大的生命力。

但我們在不厭其煩地宣傳澳門回歸以來這些實實在在的成就的同時,似乎可以再提高一些,從上述的大量實踐資料中提煉梳理為理論觀點,更為真確地說明,由鄧小平提出,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不斷發展豐富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完全正確的,是實現國家統一大業的正確之途。即使遇到一些曲折,也將能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導之下,高歌猛進地發展前往。

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一國兩制」正在遭到有意無意地曲解甚至是「汙名化」。由於香港的「反對派」在外部勢力的支持和資助下,悍然發動「佔中」,嚴重影響香港特區的經濟和民生,也嚴重踐踏了香港特區的法治環境,並有可能會影響香港特區的民主政制發展,因而令到本來就是主張「台獨」,抗拒兩岸統一的民進黨,喜出望外,誣衊「一國兩制」「破產」。就連曾經聲稱「終極統一」,但後來卻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馬政府,也利用「佔中」來說事,馬英九在「雙十講話」中,就聲援「佔中」,在刻意以「以民主為傲,以台灣為榮」為題之下,奢談什麼「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充分實現十七年前大陸對香港的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五十年不變」,抽離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卻塞進了「普選特首」的私貨。他在另外的一些場合,也公開地表達拒絕「一國兩制」的政治態度。

這是一個新動向。在此前的李登輝時代,以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比大陸好,就曾聲稱只要大陸經濟好了,才能談統一。而現在,大陸的經濟實力大長,台灣因為政治紛爭,閉關鎖島,經濟發展滯後,馬英九就改口提出「民主」問題。其實,台灣地區的「民主」是什麼,人們都心知肚明,不但是導致社會撕裂,政治紛爭不斷,拖慢行政效率,阻礙經濟發展,妨礙社會進步。

即使是在台灣地區的統派中,對「一國兩制」也有不同態度。台灣地區的統派有兩種,一種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及其後人,或台共及其後人,是屬於「左統」,贊同和擁護「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另一種是老國民黨人及其後人,他們是屬於「右統」,主張「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贊同「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因此,習近平在會見台灣地區包括「左統」於「右統」在內的統派團體代表時,事後就有不同的反應。

澳門回歸十五年來的實踐則證明,「一國兩制」是成功的,「一國兩制」也是可行的,即使不是實現國家統一的唯一辦法,也是最佳的辦法。

至於香港特區的情況,本來「一國兩制」也取得了頗大的成就,但由於在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對年青人的教育,尤其是有外部勢力在推波助瀾,不但要破壞「一國兩制」,而且還要藉此推動「顏色革命」,並進而將此禍水引流到內地去,因而遇到了一些挫折。但這並不等於是「一國兩制」失敗。

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發展的,也有可能會經歷過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因此,如何根據澳門特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經驗,提煉梳理出具有說服力的理論觀點,有針對性地反駁那些否定以至是「汙名化」「一國兩制」的謬論,應是慶祝澳門回歸十五周年的宣傳要點。澳門特區政府有此責任,為「一國兩制」保駕護航;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更有責任,以鄧小平的「一國兩制」論述為綱,以習近平主席最近的系列談話內容為緯,理直氣壯地宣導「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