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步追逐澳門夢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面對土地不足、資源不足的問題,在中央的支持下,緊緊依靠祖國內地資源,努力尋求自身的發展道路。

回歸以來,博彩業作為澳門的龍頭產業,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舉世公認。但同時,博彩業也吸附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削弱了澳門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在一個人口62萬、占地僅30平方公里的澳門,土地空間和社會資源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近年來,澳門在推動粵澳合作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06年,中央首次把澳門特區納入國家發展規劃,2009年初,國務院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將澳門打造成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推動澳門與粵港之間的區域融合。

區域一體化交通為先。著眼于未來發展,澳門整體規劃及交通運量不能僅僅立足於澳門,要從粵港澳都會圈、大珠三角城鎮群一小時交通圈等區域角度來作出戰略決策。在中央的支持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正式動工。這一工程是在“一國兩制”條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基礎設施,為澳門進一步融人珠三角帶來新契機。

對於澳門來說,興建港珠澳大橋,不僅可將目前由澳門乘船到香港機場的時間從45分鐘縮短為20分鐘,大大縮短了港澳之間的距離,為澳門帶來更多的旅遊客流,從而刺激博彩旅遊業發展。更重要的是,港珠澳大橋將使澳門與珠三角地區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依靠整個珠三角地區做大自己。澳門地域狹小,又是一個完全外向型的微型經濟體。尤其是澳門回歸後這些年,澳門博彩旅遊業依託周邊數十億人口的大市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整個經濟融人珠三角經濟圈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以博彩旅遊業為主導的澳門經濟,實際上已變成整個珠三角地區經濟的一翼,珠三角經濟興,則澳門經濟興。所以說,澳門經濟要向“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目標邁進,提升整個澳門的綜合競爭力,跳出澳門狹小地域空間,將經濟發展放到珠三角地區經濟這個“大盤子”中進行審視、謀劃,乃是唯一選擇。

“圓夢”還必須有人才。八十年代初,我的祖父馬萬棋先生與澳門一些工商業人士出資創辦了東亞大學(後更名為澳門大學),曾任董事會主席。作為澳門最大的公立大學,近年來澳門大學辦學成績突出,國際影響力得到很大提升。但澳門大學的校園相當小,面積僅有0,05平方公里,21棟建築物比肩摩踵,卻容納了近萬名師生。可以說,澳門大學“有校無園”,學生沒有完整的校園生活。2009年1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澳,為澳門帶來建設澳大橫琴校區的重大喜訊。

2013年7月20日零點,五星紅旗和澳門區旗在珠海橫琴島澳門大學升起。自此,原本屬于廣東珠海的這片新校區土地,此刻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所有澳門大學教職員和學生,可全天候24小時直接進出新校園,不須辦理出入境手續,但不能從新校區直接進出珠海的橫琴島。占地1平方公里的新校區,與珠海橫琴島上的其他地區不同,新校區受澳門特區政府的法律管轄並分隔管理,橫琴島實現了原有法律體制上的突破與創新。“橫琴模式”體現的是“一國兩制三體”,即澳門、橫琴,加上橫琴島上的澳門大學的“三體”。橫琴是珠海的土地,澳門大學新校園在橫琴島上,實施的卻是澳門法律,因此在澳門大學這1平方公里土地上網絡和言論、出版的自由度,完全按照澳門法律實施。這反映了中央對澳門培養人才的全力支持。

放眼未來,在新的機遇和挑戰下,在與全國人民一起共圓“中國夢”的征程中,我相信,澳門一定會繼續保持與內地的緊密融合和良性互動,形成產業結構上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用,實現澳門人的“澳門夢”!

(馬志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