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時,中央政府委託辦二件事

彈指揮間,物換星移,澳門回歸祖國已經15年了。從1998年4月獲得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任命,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開始,我有幸參與了特區政府的籌備工作。之後又連續四屆當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推選委員會委員,親身參與投票選舉出何厚鏵、崔世安兩位行政長官,並親身參與見証了澳門回歸祖國以後所取得的巨大發展、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這是我人生之中最為美好難忘的回憶,激勵著我為建設澳門特區美好家園繼續努力耕耘。

承建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大廈

澳門回歸祖國前夕,我受有關部門委託,承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大廈的工程。按照《中葡聯合聲明》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澳門基本法》中也明確規定:“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澳門設立機構處理外交事務。”在中葡聯合聯絡小組有關會議上,曾就葡方在澳門設立總領事館問題和中國外交機構在澳門建房用地問題進行過討論磋商,並達成了協議,即中方給葡萄牙提供總領事館和總領事官邸,葡萄牙政府為中國政府無償提供一塊外交機構建房用地,建房資金由中國政府承擔。實際上,當時澳葡政府辦事十分緩慢,建房用地遲遲沒有落實,直到1997年底才將原澳門消防局及其周邊一塊空地劃出作為中國外交機構建房用地,此時距澳門回歸祖國的時間已經不到二年了。受有關部門委託,由我擔任顧問並由我的公司澳門寶盛集團承擔了大廈的建築及裝修工程。由於時間緊迫,我一方面組織施工工人在所劃定的區域開挖建基,一方面安排技術人員設計整個大廈的建築詳圖,北京也來了一些專家給予幫助。我覺得國家把這個建設項目交給我,是對我的信任,因此我一定要按時並高質量地把大廈建成,為澳門回歸祖國作出自己一點貢獻。為此,那段時間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大廈建設上,經常到施工現場查看,監督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在有關部門協調支持下,在建築裝修工人的努力下,終於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前,將一棟建築面積約為2萬平米的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大廈建好並裝修完成,交付使用。不僅准時、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而且沒有超出原來的建設預算,還略有結餘。當時,國家財政部一位領導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各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多個使領館和駐外機構,駐澳門特派員公署是唯一沒有突破預算還有結餘的。實際上,當時管理人員並沒有收取任何該項目的管理費用。

在承接建設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大廈的同時,我還承接了澳門駐軍營房籌建工程。雖然在《中葡聯合聲明》和《澳門基本法》中都規定了澳門的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但是沒有像《香港基本法》中有著明確的駐軍和軍隊交接的條文。這主要是因為,香港一直有英國的駐軍,所以香港回歸時是政權和駐軍同時交接,港督和英軍撤走,中國軍隊進入。而在澳門,葡萄牙在1974年撤走正規軍隊後改由保安部隊維持澳門安全事務,所以澳門回歸時,只有政權交接而沒有軍隊的交接。由此,相當一段時間內,在澳門駐軍問題上有種種議論,葡方也抱有幻想,有些澳門人士也擔心駐軍會增加澳門的負擔。

1998年9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兼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主任錢其琛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第三次大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宣佈:“在澳門回歸以後,中央人民政府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派駐適量、精幹的軍隊,負責管理澳門的防務。這是我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象徵,也有利於澳門回歸以後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示要在澳門駐軍。隨後,中葡聯合聯絡小組開始討論有關澳門駐軍具體安排問題,並於11月達成協議。之後,有關澳門駐軍的各項具體准備工作才開始進行。

在劃定澳門駐軍營房建設用地時,距離澳門回歸只有一年多。全面開始建設駐軍營房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就在附近租用一座大廈作為駐軍的臨時營房。由我承擔了改建和裝修工程。當時這座大廈沒有室外活動的操場,就把樓梯加以改造,供駐軍官兵訓練使用。澳門駐軍營房的改建和裝修工程也在回歸之前圓滿完成。

1999年12月20日中午,當數百名中國軍人乘坐數十輛軍車從珠海拱北海關進入澳門時,澳門市民紛紛湧向街頭歡迎解放軍。我們澳門福建同鄉總會也組織了近萬人的歡迎隊伍。看著駐軍官兵乘坐軍車一路緩緩駛向軍營,我的心情格外興奮和激動,為澳門回歸祖國而興奮,也為自己能夠為澳門回歸做出一點貢獻而自豪。

弘揚媽祖文化 聯誼兩岸四地

我瞭解到媽祖信仰和媽祖文化,是在中國沿海地區直至海外華人中流傳廣泛、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一種民間信仰和民間文化。自宋朝以來一千多年間,媽祖文化廣泛流傳,曾有著“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說法。媽祖的博愛和平,救危濟困,開拓進取,不畏艱險的精神,不但蘊涵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的重要結晶。

在《中葡聯合聲明》簽署之後,澳門進入了回歸祖國的過渡時期。當時的澳葡政府希望在撤離澳門之前留下一些標志性建築和紀念物,作為在澳門的形象工程。在徵求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時,我提出澳門是唯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媽祖信仰和媽祖文化的影響力可想而知,澳門之所以能形成今天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相互包容融合的最適宜人類生活居住的城市,媽祖精神的教化力量不可小視。1998年,澳葡當局決定在澳門擺放一座媽祖雕像,我告訴他們,媽祖在中國百姓的心中是一個神衹、一種信仰,將媽祖迎來澳門要有一整套儀式。這樣一說,澳葡當局就委託我們負責此事。在我的倡議下,1998年10月,成立了一個以弘揚媽祖文化為核心的民間團體“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我擔任基金會主席。基金會以推廣、發揚及研究媽祖文化,與全球媽祖信徒一同傳播媽祖精神為宗旨。回歸後,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被澳門特區政府追認為非牟利的公益機構。

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成立以後的第一個大型活動就是迎奉媽祖到澳門。在福建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專程到福建湄洲媽祖廟考察,並決定在1998年農歷九月初九媽祖羽化升天之日在澳門舉行奠基暨開光儀式。當年的農歷九月初,我和幾百位澳門人士專程來到福建湄洲迎奉媽祖雕像,沒想到在九月初八這一天,強台風襲擊澳門,氣象臺懸掛八號風球。我們獲此信息後,連忙采購雨具,准備著冒雨將媽祖迎請到澳門。誰知,第二天,迎奉媽祖從拱北進入澳門時,一進關閘,雨停了,台風轉向了,天也晴了,人們紛紛議論是媽祖顯靈,保佑澳門。當時,數千民眾包括許多葡萄牙人見此情形,也紛紛跪拜媽祖。媽祖進入澳門後,一路巡遊,澳門市民走到街上迎接朝拜媽祖。開光儀式由當時的澳督主禮,他連連感嘆說: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議了!

澳門回歸祖國以後,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更是得到了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2001年年初,基金會開始自己籌資在澳門路環疊石塘山上興建一個以媽祖為核心的“澳門媽祖文化村”。內容包括全球最高19.99米的媽祖雕像以及石牌坊、天后宮主廟群、媽祖文化博物館等。2003年,媽祖文化村最大項目之一的天后宮正式建成,這是澳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精緻、最豪華的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群,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填補了澳門中華傳統宮殿式古建築的空白,很快也成為澳門一個標志性的文化旅遊景點。

從2001年開始,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在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中華海外聯誼會的支持下,於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在澳門舉辦“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至今已經是第十二屆。每年還專門邀請內地一個省市聯合舉辦,也獲得了台灣、東南亞、日本等地區和國家的各媽祖宮廟的積極參與。這增進了兩岸三地和海外華人華僑的溝通交流,對於凝聚海外華人的力量,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特別值得回憶的是,2001年舉辦第一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時,由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與時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主禮。習近平專門率領福建省代表團來澳門參加活動,並作為主禮嘉賓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之後,在2005年10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接見我為團長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時,以及2009年1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蒞臨澳門,接見澳門各界人士講話中,都曾提及他第一次來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時的情形,這給予我極大的鼓舞和勉勵。

因為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在弘揚媽祖文化,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推動澳門旅遊業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2005年,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獲得時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頒授的旅遊功績勛章。2008年,我本人獲得特區政府頒授的銀蓮花勛章。

我期望通過媽祖文化旅遊節等活動,不僅推進澳門旅遊業發展,擴大澳門與內地、台灣和海外的文化交流,而且進一步弘揚媽祖無私奉獻、熱愛和平的高尚情操和傳統美德,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實現,讓這一民間信仰成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和民生富饒的推動力,更進一步使媽祖文化走向世界,祈福世界和平與人類和諧發展。

(顏延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