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主席關於青年人培養的指示說起

王希富

上周,適逢本澳回歸15周年,加之習近平主席蒞澳出席慶祝活動及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本澳沉浸在慶回歸的巨大喜悅當中。尤其是習主席在澳門接連發表的重要講話,不僅肯定和鼓勵本澳回歸以來社會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也對未來本澳的持續穩定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把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局面鞏固好、發展好,必須再接再厲、開拓進取,為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他提出四點希望,包括:繼續奮發有為,不斷提高特別行政區依法治理能力和水準。繼續統籌謀劃,積極推動澳門走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道路。繼續築牢根基,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繼續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培養。

習主席的四點希望中,對特區政府管治施政、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以及社會和諧發展的要求是一直以來中央對澳門的希冀,也是特區政府上下的共同願望。而將對青年人的培養,實現“薪火相傳”作為壓軸,似乎別有深意,尤其是聯想到今年臺灣、香港的青年學生運動對當地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事件,更令人感覺對青年人的培養,對澳門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薪火相傳從學會“放手”開始

習近平主席指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澳門青少年是澳門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關係到澳門和祖國的未來。要實現愛國愛澳光榮傳統代代相傳,保證“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就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愛護青年一代,為他們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

“薪火相傳”這個詞彙在本澳被提及的頻率相當之高。而且,歷數從特區政府到民間社團的工作,也可以發現在對社會建設“接班人”的培養上,大家都在做不同的嘗試,並取得一定的成效。除卻政府層面對青年人持續教育、創業的扶持以外。傳統愛國愛澳力量也在不斷努力,其中以工聯為代表,早在幾年前的社團領導層換屆時,就實現了主要負責人的年齡層下降更全面。呈現出“老、中、青”共存的局面,真正的在努力實踐工會事業的薪火相傳。

工聯副會長陳錦鳴對此表示,領導層更年輕,能更好地為職工服務,為維護職工權益打拼。副會長關翠杏亦認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隨著社會發展,新的職工隊伍結構不斷調整,本澳經濟環境結構的調節令職工組成的元素產生變化。為適應變化,工聯在傳承過去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將隨著社會經濟變化不斷調節,吸納新力量,跟隨社會發展步伐。筆者認為所謂的新力量不單是指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的新行業職工,更應該理解為年輕一代的澳門人,因為他們身上蘊含著新時代的特點,更是澳門未來發展的根本動力。

工聯亦實際行動確保事業薪火相傳值得欣賞和肯定,但是縱觀澳門整體,作為一個社團為主要社會因數的社會,卻很容易發現活躍在社會各個層面的始終是一些熟悉的“老面孔”,這一代傳統的愛國愛澳資深人士見證著澳門的發展變化,也始終在為澳門的發展盡心盡力,固然是澳門的寶貴資源和財富。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澳門已經開始逐漸呼喚新一代的接班人。因為在澳門幾十萬萬的人口中,學生及青年人數超過10萬,30歲以下的人口更是超過一半,澳門是個“年輕的城市”。澳門的未來,澳門的希望,都寄託在年青人的身上。

早在2009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門回歸十年慶祝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時曾強調“要高度重視和加強愛國愛澳優秀年輕人才培養,使澳門同胞素有的愛國愛澳傳統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使‘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

筆者認為要讓本澳更多年輕人走向社會各個層面的前臺,首先要從觀念上加以改變,老一輩應學會“放手”。一般來說,多數人都認為年輕人由於年齡小、閱歷少,社會經驗不夠豐富,難以擔當重任,所以老一輩的人才會不放心讓年輕人獨當一面。但是也要知道溫室裡的花朵永遠難以承受風雨、繈褓裡的孩子永遠不會學會自己走路。只有放手讓年輕人自己去闖,去磕磕碰碰,去跌倒了再爬起來,才能為澳門的未來打造出新一代的合格接班人。

當然,所謂“放手”並不是“撒手不管”。老一輩的澳門建設者們所積累的經驗是澳門發展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經驗,這些經驗應該傳承給澳門的新一代,讓他們少走彎路。

其次,要實現“放手”必須在制度和機制建設上作出合理調整,無論是社團還是政府部門都要建立起合理的考評和晉升機制,摒棄資歷為主要標準的人員任用方式。不斷發掘和提拔有能力、有幹勁的年輕人,不拘一格起用年輕人才。實現“老、中、青”共存,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局面。使建設澳門主力軍的接力棒可以順利交接。

其實,無論是觀念上還是制度上的改變,都還不是實現澳門“一國兩制”偉大事業薪火相傳的最主要根本。筆者認為,最主要還是要看澳門年輕一代的自我準備和自身實力是否能夠讓全社會放心的“放手”。在這一點上,澳門年輕一代首先應清楚的認識到澳門的未來要走什麼樣的道路,大的政治方向上我們是要不斷實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具體的經濟社會發展上多元化、可持續發展;其次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觀念,擺正心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要有全域思想、大局觀念和創新意識,將澳門未來的建設事業融合在國家和區域的發展之中的同時,不斷做出突破和嘗試。只有這樣,才能算是澳門合格的接班人,也可以讓澳門老一輩的建設者們可以放心的將未來建設澳門的重任交托給新一代的年輕人。

青少年教育並非“政治任務”

習主席表示,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把我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讓青少年更多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發奮圖強的光輝歷程,更多認識新中國走過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理解“一國兩制”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中國夢的內在聯繫,從而牢牢把握澳門同祖國緊密相連的命運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愛澳情懷,增強投身“一國兩制”事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回顧澳門近年來的青年事務發展,青年社團不斷湧現,各類針對青年人的“政治任務”式的培訓活動以及服務專案也是層出不窮,似乎全社會已經將青年一代的培養作為相當重要的一個重點工作。但是同時我們也清楚的看到青年行為偏差、抗壓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青年問題卻時有發生,是培養和服務力度不足、方向不對抑或是在具體的執行上存在問題?需要澳門全社會去不斷的深入思考,並且因應實際社會環境的變化作出調整和改善。

澳門回歸以來,經濟社會取得巨大進步,“一國兩制”在本澳得以成功實踐,這一點無論是中央還是本澳社會都是有共識的,而如何將這一經過鞏固、擴大和傳承下去也已經引起廣泛關注。因此“薪火相傳”、“培育壯大愛國愛澳力量”被不斷的強調。這也是對青年群體這一社會將來支柱培養的根本指導思想。

青年作為社會未來的主人,只有堅定他們對澳門、對國家、對國家與澳門關係的正確認識,才能使澳門“澳人治澳”、“一國兩制”的事業不會走調、得以傳承。在青年培養上強調思想性、政治性的確有必要。也正因為如此,本澳政府和社團才會不遺餘力的支持舉辦各種以此為主題的各種活動。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所取得的成效也是相當可觀。這一點近年來青年人對自我身份認識的變化及參與社會積極度的提高都可以予以佐證。

但是同樣的,也有不可忽視的問題出現,就是類似的打著增強青年“愛國愛澳”情懷旗號,活動內容重複、形式單一的活動在不少社團出現。課程培訓、專題講座、外出考察交流,不少團體和機構以“人有我也要有”的觀念紛紛舉辦或準備舉辦雷同的活動。甚至給人有種將青年“愛國愛澳”培養教育作為“政治任務”的感覺,似乎不辦這個主題的活動就不是“愛國愛澳社團”一般。當然,筆者並非是完全否認這些活動作用。相反,正如前面所言筆者還是認為這些活動應該具有相當大的積極意義。不過,這些雷同活動的舉辦是重質還是重量,或者說如何舉辦卻需要好好考量。

其實,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何為“愛國愛澳”?“愛國愛澳”並非只是停留在口頭和思想上,而是要真正在實際中踐行,在實際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真正體現出來。對澳門青年來說也只有在實現自我價值過程當中才能為澳門建設發展作出貢獻,延續澳門“一國兩制”的成就,壯大“愛國愛澳力量”。因此,在政治教育堅定信念的同時,如何讓青年人掌握更多本領,更好的成長起來也是至關重要的。

澳門要延續“一國兩制”的成就,並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其具體就是表現在經濟社會的持續進步上。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青年的繼續努力,尤其是需要青年人才發揮作用。而需要青年人才發揮作用的方面,正是青年培養的各個方向。

雖然筆者並無意在此討論澳門人才多寡的問題,但是卻要強調因為特區成立時間不長,經濟社會要經歷巨大轉型,澳門現今青年人才缺乏的確是現實。無論是經濟、社會或者政治方面,能夠擔起重任的青年人才根本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這也就決定了澳門青年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多個方面著手,只是強調青年人政治素質培養明顯有失偏頗。

前面說到只有青年人良好的成長起來才能,才能為延續“一國兩制”事業和壯大“愛國愛澳力量”提供必要基礎。那麼如何才能讓青年人健康成長呢?其實,這個命題又轉回到青年人的培養上。結合上面所談到的,筆者認為本澳要做好青年的培養出了要講政治思想基礎,多方面培養人才以外。還要從意識和形式兩個方面作出改善。所謂意識層面就是要向青年人灌輸正確的意識,包括積極的工作生活態度、理性應對個人和社會問題的意識,以及區域甚至全球的開放競爭意識等。而在青年人培養方式上,則應更加重視引導和創造實踐機會,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取代過往傳統說教為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