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智庫促請精算確定社保養老收支

【本報訊】群力智庫歸,回歸以來本澳經濟持續向好,為居民的退休保障提供了較為穩健的基礎。但公共投入的持續增加使本澳的養老體系收支比例失衡,市民嚴重依賴政府。群力智庫中心常務理事陳家良建議,在不影響當前福利水平的情況下,政府應以精算方法確定養老收支,並就社保供款的比例,勞資政三方做好溝通,廣納民意,謀求共識。亦期望當局以世界銀行五根支的柱概念作研究指引,構建本澳完整養老體系。

陳家良表示,本澳回歸以來,經濟高速發展,社會保障漸完善,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社會保障比回歸前大大改善。然而作為養老保障主力的社保養老金,收入嚴重依賴公共投入,勞方和資方供款所佔比例過小。在這樣結構下,政府庫房收入委縮時,將嚴重影響養老支付能力。近來澳門賭收下跌多月,為社會敲響了警鐘,政府應認真思考建立養老長效機制。

勞資政應盡快就供款比例溝通

陳家良指出,目前養老金有強烈福利性質,政府希望以公共投入盡量為居民帶來可靠的養老給付,且允許提前領取,但忽略了養老金可持續性問題,甚至帶來養老給付金額的爭議。他建議在不影響福利情況下,政府以精算方法認真研究,確定合適的養老金的收支,顧及公平及持續有效原則,盡量向社會講解清楚,避免日後爭議。

陳家良續指,要確保養老給付的持續有效,必須依循各方適度投入的國際通行原則,有秩序地調升個人及企業的社保供款水平,以免影響居民的退休生活質量。按社會保障基金公佈的第一份精算報告的推演,若不能有效提高政府以外的個人及企業投入,整個社保體系最快將於二○四二年左右破產,這對澳門的養老工程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社會應該高度重視。當前,社會雖對社保供款水平由四十五元提高到九十元有了初步共識,但對於供款比例問題,勞資雙方仍各執一辭,這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他呼籲勞資政三方盡快做好溝通,並廣納社會各界意見,盡快達成供款共識,並以此為基礎,制訂後續提高供款的長遠規劃,逐漸改善養老金的收入結構。

構建世銀倡導五根養老支柱

他指出,根據世界銀行於二○○五年提出的五根支柱退休保障的模式,完整的養老體系包括零柱、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及第四根養老支柱。「零支柱」是市民無需供款的基本退休金計劃,由政府出資,為長者提供最低程度的養老保障;「第一支柱」是與收入掛鈎的強制性公共退休金計劃,政府對合資格的長者給予退休金;「第二支柱」是與收入掛鈎的強制性職業或私人退休金計劃,要求僱員或僱主或雙方在退休前為職業退休計劃進行供款,即香港的強積金計劃;「第三支柱」是向職業或私人退休金作自願性供款計劃,以個人儲蓄協助維持長者退休後的生活水平;「第四支柱」是非財政的支援,包括非正規支援(例如家庭支援)、其他正規社會保障計劃(例如醫療護理),協助提升長者退休後的生活水平。

陳家良指出,目前本澳的零柱、第一根及第四根支柱皆具備,但第二根及第三根支柱則欠奉,他期望當局構建完整的五根支柱完整養老體系。目前當局仍在討論非強制性央積金制度,而非強積金制度,距離建立第二根支柱仍有漫長路途。至於第三根支持,他建議當局推動市民參與自願性儲蓄計劃,以免市民過度依賴政府,政府應鼓勵市民努力負責其退休生活。

調升養老金至維生指數水平

陳家良稱,在其他支柱未有效運行之前,社保中的養老金起著重要作用。當局應該把養老金提高到不低於維生指數的水平。當前全額的養老金為毎月三千一百八十元,低於維生指數的每月三千九百二十元的水平,上調養老金,才能確保退休人士的生活水平。但具體調升時,須以精算等值原則作指導,並有序調升。他勸喻當局切勿於短期內大幅調升,以免造成差額頭問題,引起社會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