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王會」或成絕響 兩岸策不受影響

真是陰差陽錯,錯有錯著。如果不是原定於本月七、八日在金門舉行的「張王會」決定延後,就有可能會因為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日的宣佈辭職,而使得倘是如期舉行的「張王會」,其成果大受削弱。因此,「張王會」未能如期舉行,反而使得「張王會」可以讓其初衷得以善終並成為美麗的永久記憶。

正因為如此,當昨日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偵結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案,以其犯罪嫌疑不足,予以張顯耀等三人不起訴處分的消息傳開後,就有人揣測,事實上在王郁琦宣佈辭職的記者會上,也有與會記者就此揣測提出詢問,是否王郁琦是預感到北檢署的偵結決定與自己當初的判斷及檢舉存在極大的落差,而決定延後「張王會」?甚至更有人懷疑,金溥聰是預知張顯耀不獲起訴,而提前在北檢署宣佈偵查結果之前,辭去「國安會」秘書長,以免難堪。

不管是否如此,其實不少人都認為,「張顯耀案」這齣鬧劇,過於兒戲,甚至還一度提到了「共諜」的高度,雖然最後是下降到「洩密」的最低點,但北檢署仍以不起訴處分處理,卻讓本已風雨飄搖的馬政府,再遭受頂頭風,而且還導致馬英九失去最重要的親信,並令馬政府唯一的政績——兩岸關係,蒙上又一層陰影,在馬英九賴以建立「歷史地位」的「習馬會」,因馬英九自己研判失誤,提出並非實事求是的要求而致破局之後,就連可以維持馬政府兩岸關係成果的「張王會」,也因此而成為絕響。

但「張王會」也未必會成為絕響,關鍵是馬英九是否慰留王郁琦。倘若馬英九不批准王郁琦辭職,按照兩岸已經建立起來的制度化聯絡規範,今後代表台灣方面參與兩岸官方會面的人選,還將是王郁琦,而倘若大陸方面仍將是由張志軍出任國台辦主任,「張王會」就將繼續進行下去。這也可能是昨日「總統府」在高度肯定王郁琦的同時,並未有即使就他的辭職作出決定的其中一個重要考量。當然,也是出於避免出現其團隊「紛紛跳船」的亂象,從而危害整個團隊的穩定安全的原因。

實際上,檢方作出的「不起訴處分」決定,並非是全盤推翻陸委會對張顯耀的指控,亦即並非表示張顯耀沒有錯誤,只不過是未有達到刑事處分的標準而已,但仍是負有行政責任。王郁琦在尚未得悉馬政府是否會挽留的情況下宣佈辭職,這除了是如他所堅持的張顯耀確曾有將談判內容洩漏給陸方的情事,他無法接受檢方不起訴認定之外,也是要為馬政府修築防火牆,避免大火燒向馬英九。但是,卻又形成另一層次的傷害,那就是連馬英九最信得過的人,包括金溥聰和王郁琦,都紛紛「跳船」,更顯得馬英九孤家寡人,孑然而立,「跛腳」現象更為嚴重。因此相信,馬英九也正為是否挽留王郁琦而陷入長考,天人交戰。

但無論「張王會」是否會成為絕響,未來兩岸間制度性的聯繫方式,包括國台辦主任和陸委會主委的定期會面,還將會進行下去,而不會受到王郁琦辭職的影響。

其實,王郁琦的辭職,也有其理由,其實只不過是順勢為自己舖後下臺階而已。此前,由出身於台聯黨的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時,盡管馬英九曾批評她宣導不力,但畢竟兩岸談判「陳江會」還是頻密進行,每次「陳江會」都有協議簽署,兩岸關係實現了質的突破及發展。但到了由馬英九的親信王郁琦出任陸委會主委後,雖然經澳門臺北辦事處主任盧長水等人的努力運籌,及澳門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門的積極策劃協調,達成了王郁琦與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會面並互稱官銜,為實現「張王會」創造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及範式,從而使兩岸官方的聯絡建立起制度,但在兩岸兩會協商方面的進展,卻「卡了殼」,甚至已經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被卡在「立法院」一年多。盡管這是兩岸協商進入「深水區」,並受到大環境影響所致,王郁琦是「非戰之罪」,但與「獨派」出身的賴幸媛卻能取得較大進展相比,真是沒有顏面見人了。何況,在「太陽花學運」及「九合一」選舉的雙重衝擊下,馬政府今後餘下一年多任期內,在兩岸關係領域也無法取得什麼進展,王郁琦倒不如及時急流勇退,還可保留因促成「張王會」而建立的一點兒功績,否則就將「晚節不保」。

沒有「張王會」,或是雖有「張王會」,卻因北檢署對「張顯耀案」的偵結決定,導致王郁琦的「含金量」降低而受到損益,都將不會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因為北京正在牢牢掌握兩岸政策的主導權,不會受到各種風風雨雨的衝擊影響。這也正是分水嶺之處,北京在面對台灣的各種變局時,以靜制動,謀定後動,以不變應對萬變。

實際上,台灣方面正在躁動之中。這既有類似江丙坤去職、張顯耀遭查、王郁琦辭職的「內變」,也有二零一六民進黨可能再次上臺的「外變」。但大陸方面卻是除了因為年齡關係而有人退休之外,涉台隊伍基本維持穩定,因而保證了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以及實際操作人員的經驗性。這是「不變應萬變」的其中一個有利特徵。

更重要的是,大陸的對台政策,在原則性方面是維持不變的,雖然會有階段性的微調,但也只是反映在具體措施上,而基調卻保持不變。所「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不管台灣政局發生如何的變化,基本政策都將保持一致。

當然,在具體措施及策略方面,或許會有微調。尤其是習近平主席正在謀求變革,並由於其出身背景、經歷、個人風格等原因,可能會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大開大合,並在對台政策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當然也有國際環境有利的大因素,美國已從將台灣視為「遏制共產主義東擴」的「不沉航空母艦」,變為在應對國際事務尋求中美兩國合作的「籌碼」,因而已是牢牢掌握主導權,不會因為台灣發生甚麼事件、問題,而有所變化。

反而在台灣方面,馬英九已經提前「跛腳」,只能是等待卸任,其左肩右膀金溥聰、王郁琦更是先後「跳船」,而過去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連戰、吳伯雄怠勤並陷於邊緣化,可能更無所作為,因而不可能指望會有多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