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與兩岸關系

“一帶一路”戰略對大陸西部的發展與穩定,對大陸毗鄰地區的發展,對大陸堅持改革開放,繼續融人全球化,有著重大的經濟與戰略價值。兩岸經貿關系是兩岸作為不同經濟體,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參與全球和地區資源配置的結果。不久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國民党主席朱立倫時,對朱立倫主席表示的台灣希望參加即將正式成立的亞投行的願望,表示歡迎。可見, “一帶一路”戰略對兩岸關系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台灣的參與,有利於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可產生共同的經濟利益,也有利於兩岸政治關系的松動。在戰略中具有廣闊的空間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周忠菲撰文表示,從台灣角度看,參與“一帶一路”的利益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歐大陸東西南北的商貿道路,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間和平交往之路。台灣也是這一遺產的繼承者,兩岸應共同弘揚古代絲路精神。今天,兩岸共建現代絲綢之路,從大陸看,一項重大戰略考慮是促進西部地區的開放格局,進一步連接西亞、中亞、南亞;從台灣看,建設現代絲綢之路要形成多形式的互聯互通網絡,這一進程中的很多基礎設施項目,除聯通歐洲、中東及中亞的鐵路、公路和航運線等項目外,還涉及信息、物流、互聯網等許多台灣擁有優勢的領域。又如,在地緣上,  “一帶一路”戰略將在中國大陸和歐洲以及中亞地區之間,通過“沿路”上“合作科技園區”等項目的帶動,在經濟領域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台灣資本可以憑借早期進人大陸所形成的在西部地區的開發優勢,在“一帶一路”推進的過程中,擴大投資,或者與大陸企業合作,進行科研和技術轉化。海上方面,台灣有早年“南下政策”的經驗,台商在東南亞耕耘多年,台灣資本至今仍然是影響東南亞經濟的重要力量,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廣闊的空間,可發揮作用。

文章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為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與外交政策服務的。從內政看,  “兩岸一家人”,當然也包括對兩岸關系發展的考慮,因此,大陸提出了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兩岸同為一體,共同奮鬥,這就需要在思想上達成某種一致性,才能擱置其他分歧,“兄弟共同登山”。因此,台灣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前提,是接受“九二共識”。

應從產業發展角度思考參與機會

台灣屏東大學副教授鄭博文撰文稱,面對大陸“一帶一路”戰略,台當局除了關心要參與相關創新機制,如亞投行之外,台當局還應當從產業發展的藍圖角度,來思考參與的機會與效益。以“物聯網”為例,  “物聯網”是未來全球產業的發展目標,台灣以過去科技產業基礎與創新能力,在發展“物聯網”的起跑點上具有優勢。由於“一帶一路”著重於基礎建設相關產業,與“物聯網”中的智慧城市、智慧電網、智慧運輸、智慧家庭等概念都得以結合,台當局可以就此思考合作的可能性與具體方案,連結兩岸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地區的產業發展,擴大台商的全球佈局範疇。

文章建議,台灣的第一項功課是認識“一帶一路”的省、自治區的相關城市(鎮)信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大陸沿海省市與自治區有關;一帶則涉及大陸9個沿邊省、自治區,這g個省份目前已設置147個口岸與臨境23個國家進行貿易,在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運作下,可能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至於第二項功課,是對“一帶一路”的周邊23個國家進行更深入的認識,其中諸如中亞5國,向來是民眾非常陌生的,因此要做多方的資料搜集與瞭解,讓台商要拓展貿易或投資時有所參考。並且與大陸的邊境城市做連結,使台商有機會可以成為大陸與周邊各國的中間人,從中取得新商機。

應在戰略中發揮自身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劉宗義撰文說,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台灣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台灣作為中國一個近海島嶼,天然屬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並且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近景方面,福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起點,正在加大開放力度,建設福建自由貿易區,台灣參與具有地利和人文之便。同時,台商也應密切關注“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沿線關稅減免、交通便利化與新的產能需求,進人大陸中西部及周邊地區。在遠景方面,台灣可借“一帶一路”計劃加快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尤其是與東盟的經濟整合,台灣以前就曾提出過“南下戰略”。

台灣參與“一帶一路”計劃的關鍵是如何發揮比較優勢。台灣有許多優勢,至少在兩個方面特別突出:首先,現代服務業比較優勢。台灣的現代服務業優秀品牌有3000多家,在內地目前僅有150家左右。台灣金融服務業比較成熟,中國大陸正在推動的亞投行、絲路基金和金磚國家發展銀行的建設都需要進行金融服務佈局,台灣可以利用其在金融體系、金融分工、金融產品、金融基礎設施、金融人才培養體系方面的優勢與大陸開展金融合作。現在香港正在積極研究加入亞投行,台灣也應該加入。

其次,國際產業轉移經驗。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必然會有更多中國優質產能“走出去”。台灣企業有豐富的海外投資經驗和產業轉移經驗,熟悉國際法律、慣例,在發展中國家享有良好聲譽。大陸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可以與台灣企業合作,聯合投資,學習台灣企業處理國際業務的經驗,而台灣企業也可以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深化在全球的產業佈局,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優勢。

參與才是“借船出海”好棋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撰文時指出,具體來看,台灣的參與可有近景和遠景兩個面向。近景方面,福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台灣可通過加強閩台合作,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加強產業合作共同開拓海外市場。除絲路基金外,福州市政府將推動設立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台商亦可從中獲益。

在陸台商可積極關注“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沿線關稅減免、交通便利化與新的產能需求。此前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表示,2009年大陸出臺抑制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政策後,台泥只能通過並購來擴充大陸產能,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下,即可進入中國大陸周邊地區,產生良性互動,對產能過剩的水泥業來說是重大利好。

遠景方面,台灣可尋求逐步加入“一帶一路”規劃,以及“十三五”規劃中“一帶一路”的相關內容,以加快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大陸與東協主導的RCEP是“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重心。通過參與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幫助台灣進入KCEP等其他自由貿易框架,獲得與東協進行貿易的更大便利。

文章最後說,台灣通過積極參與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把更多商機拓展到東協、南亞與歐洲,正是“借船出海”的一步好棋。

(台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