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實現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繁榮

如今,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全球圍繞中國經濟關注的重點。這兩個“一”組成的新名詞,被認為是中國對外開放的“2.o版”,是新時期對外開放的大戰略,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模式。

那麼,  “一帶一路”是怎樣從一個構想成為國家戰略的呢?  “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乃至世界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中長期最為重要的國家戰略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提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武,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總原則是,圍繞“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展開,中國與歐亞國家加強協商制定合作規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現互聯互通,提高雙方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等。

2013年10月,在出訪東盟國家時,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發展海洋合作夥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對於“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領導人秉承了古絲綢之路的友好理念,提出“2+7”合作框架。所謂“2”,就是在兩個議題上達成共識:推進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戰略互信,拓展睦鄰友好:深化合作的關鍵是聚焦經濟發展,擴大互利共贏。他們還提出了7項建議:積極探討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進程;加快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本地區金融合作與風險防範;穩步推進海上合作;加強安全領域交流與合作;密切人文、科技交流等合作。

對於通過大膽創新的方式調整中國的全球姿態,中國領導班子抱有相當樂觀的態度,而其中關鍵的要素就是通過對外合作打造一個經濟體系。複興“海上絲綢之路”無疑就體現了這種創新手段。具體地說,“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成功將對地區穩定與全球和平產生重大影響。

大力推動複興這條古老的海上航路是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第一項旨在加強貿易和促進和平的全球戰略。  “海上絲綢之路”秉承了古絲綢之路的友好理念,尊重與發展、合作與共贏,要打造一條新路。它最重要的目標,是實現中國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全面發掘與擴大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潛在的互補互利機會,加強與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非洲的聯系,打造一個由港口城市構成的網絡,為中國帶來直接的經濟與戰略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致力於提高中國的地緣戰略地位。

“一帶一路”在亞洲各國逐步形成共識。  “一帶一路”在亞信峰會、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等國際會議上成為最受關注的主題,各國領導人認同感不斷加強。

體現中國全球戰略創新

“一帶、路”打破原有點狀、塊狀的區域發展模武。無論是早期的經濟特區,還是以前成立的自貿區,都是以單一區域為發展突破口。  “一帶一路”徹底改變之前點狀、塊狀的發展格局。橫向看,貫穿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縱向看,連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並且不斷向中亞、東盟延伸。這將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更多強調省區之間的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與轉移,有利於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領導人重點調研新疆、福建、寧夏、陝西。  “一帶一路”幾乎覆蓋中國大多數省區,地方也在積極主動融人該戰略。其中,國家領導人重點調研新疆等地區,確定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地位,推動福建建設通向中西部和東南亞的運輸大通道,發展陝西臨空經濟產業構築空中絲路。地方戰略目標明確,功能定位清晰,重點開發特色資源和優勢產業,改變各地同質化發展問題。

與此同時,在三中全會決議中提到,要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進入籌備,主要用於“一帶一路”上的鐵路公路、通信管網、港口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

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建設等俱是“一帶一路”的資金保障。“一帶一路”的推進也有利於擴大在周邊區域人民幣跨境使用,推廣人民幣支付系統。對鼓勵中資企業在境外設立機構,鼓勵沿線國家金融企業來華設立機構也有幫助。

“一帶一路”既使中國形成東西聯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也可能成為亞洲整體振興的兩大翅膀,有利於改善區域內和有關國家的經濟營商環境,促進區域內要素有序自由沆動和優化配置,加快內陸國家和各國邊遠地區的開發,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助於連接東亞、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乃至更遠的歐亞地區。

“一帶一路”與世界均衡發展

今天,亞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但同時也面臨新老挑戰和不滇鐵路,滇瑞、滇緬鐵路到緬甸南部的印度洋港口。

上海:依託開放實現三個突破

上海有“東方明珠”之稱,  “一帶一路”戰略,將給這座現代化都市帶來哪些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曾表示,“一帶一路”是國家的重大戰略,上海作為一個經濟中心城市,應當在這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他認為,  “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戰略,上海最大的優勢是開放,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這個優勢和資源,決定了上海有條件、也有責任服務好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韓正表示,上海在三個方面是可以突破作為的。第一是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合作,口岸城市、經濟中心城市,應當進一步為“一帶一路”作貢獻;第二是金融開放,金融開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以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實際成果來服務“一帶一路”;第三,要加快建設和完善樞紐型、功能性的航運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來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整個上海的四個中心建設,都應當服務國家戰略來實現自身發展。

寧夏:提升作為戰略支點的外引內聯作用

西北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意義重大。國家提出要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要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在這一背景下,寧夏提出將借助與阿聯酋開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權作為契機,以3000公里內能夠輻射中亞、中東、東南亞各國的空中走廊節點優勢為平臺,把寧夏推向“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的重要位置。

寧夏提出,今後將在金融市場開放、金融機構發展、金融產品創新、本幣跨境結算等方面,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建設中阿金融合作示範區。不但要把阿拉伯國家的資金引進來,寧夏還計劃通過建設銀川、石嘴山、中衛三大物流樞紐,為國內外貨物東聯西出、西來東去提供全面物流服務,提升寧夏作為戰略支點的外引內聯作用。

廣州:建設國際航運、物流、貿易中心

廣州從南越王建城伊始,就開始探索遠洋航線,明清時期更是長達83年保持著“一口通商”,是響當當的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之一。  “思變、溝通、包容、敢為天下先”的海洋文化,早巳成為“南國明珠、千年商都”的基因。

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多次表示,當前,廣州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抓住國家建設“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等重大機遇,立足自身區位、市場、產業、交通、文化、生態和營商環境等綜合優勢,加快創新驅動,著力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貿易中心、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構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

當然,廣州也有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實力。硬件方面,白雲國際機場已開發國際航線128條,航跡覆蓋五大洲。廣州港也已開辟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49條,締結國際友好港22個。軟件方面,廣州已與33個國家、36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與19個國家、23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城市關系。

泉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泉州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被賦予“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使命。

去年,泉州編制完成了一系列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文件,提出了實施泉州港口複興、發揮僑力攜手共贏、阿拉伯新走廊拓展等“十大行動計劃”。圍繞“十大行動計劃”,泉州初步篩選了180個配套項目,包括設立世界海絲博物館等。

同時,一系列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相關的活動,在泉州緊鑼密鼓地展開:舉辦“一帶一路”戰略專題研究座談會,承辦中間城市論壇,並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城市聯盟,舉行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和海上絲路國際品牌博覽會……沙特阿拉伯、上耳其、伊朗、意大利、法國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紛紛踏海而來。

泉州市長鄭新聰表示,2014年,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157.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52.96億美元,成為僅次子香港的第二大外資來源地。

(台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