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青絲

人都渴望青春永駐,怕年華老去。可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歲月如刀,韶光易逝,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最令人難過的還在於“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所以,在人生旅途上,人們都想且行且珍惜。

在感慨歲月不饒人的同時,人們關注最多的莫過於頭發。因為它顏色的變化、數量的減少,預示的是年齡的增加,青春的流逝。也正因此,古往今來,無論英雄豪傑還是乎頭百姓,無論須眉男子還是紅妝少女,都對頭發十分敏感。網上曾大為火爆的那句“待我長發及腰,將軍歸來可好……天光乍破遇,暮雪白頭老……江南晚來客,紅繩結發梢”之所以為人喜愛,正是因為它不僅描寫了一個長發少女的美麗和她對愛情的期待,還有著英雄美人的般配和青春相約、白發終老的意境。

一頭秀發是女人的驕傲也是女人的生命,它給女人帶來的是信心和滿足,期待和幸福,甚至還有意想不到的機遇。試想,面對長發飄飄烏鬟擾擾,哪個男人不動心。據《太平禦覽》載,衛皇后與武帝侍衣得幸。頭解,上見其發鬢,悅之,因立為後”。可見衛子夫就是憑一頭秀發吸引了漢武帝,做了皇后;魯哀公見到一個女子長著一頭美發,竟派人剪下來給王后呂薑做假發;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女主人辛追則是戴著假發入葬的。

黑發也被稱為青絲,青絲諧音“情思”,奇妙的漢字總能給人的言行寓意提供方便,因此,古人以發定情、以發傳情也就成了常事。楊貴妃與唐明皇吵架負氣離宮,後高力土來勸,楊貴妃剪下一縷頭發讓他捎給皇上,雙方重歸於好。

頭發不獨于女人來說是珍貴的,對男人來說意義也很重大。著名的曹操割發代首,就說明這沒有神經血管、不屬於器官的特殊組織,在古人眼中有著重要地位和份量。上古的刑罰就有剃光頭發,謂之髡。這源於《孝經》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思想。

更讓人憂傷無奈的還是它的“朝如青絲暮成雪”,青春是一切的基礎,盛年一過,許多事往往心有餘力不足。面對美好愛情,有人慨嘆: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面對未遂理想,有人“書憤”:  “塞上長城空白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面對肩頭重任,有人自勵: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而韶光一逝,人生的熱鬧便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但也有人面對白發反而欣慰,  “人見白頭悲,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人,未到白頭死”,這是達觀知足者的看法。  “世間公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又是從另一社會角度得出的見解。

也有人不甘心須發皆白,幻想靠丹砂之力挽回, “應得丹砂力,春來黑發新。”豁達睿智的蘇軾看問題總能更上一層,他認為青春與頭發黑白無關, “莫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靠養生和鍛煉雖能延長壽命,但時光不能逆轉,而只要心境不老,則青春長在。

由於頭發給人的煩惱太多,所以在大徹大悟的佛家看來不如剃去,並名之為“煩惱絲”,也有捨不得剃發的,比如妙玉、甄擐等,要帶發修行。其實,這未必是戀著紅塵,而是戀著女人不能割捨的美麗,就像有些潛心修行的男僧人捨不得琴棋書畫或酒肉美食一樣。

發,之所以生幹頭上,露在外面,就是在時刻提醒人們,要珍惜太好年華,珍惜健康,珍惜人生和歲月。華發似華年,華年如逝川。頭發,實是一面鏡子,以之為鑒,可讓人懂得珍惜,知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