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戰機遠海訓練 飛出第一島鏈千餘公里

【中新社廣州8月14日電】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上校14日在廣州發佈消息說,空軍14日組織多型飛機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飛出第一島鏈1000餘公里,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地區和目標。

8月14日,空軍多型飛機從多個機場起飛,經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當天返航,達成了既定訓練目的,提升了空軍航空兵遠海機動作戰能力。

申進科表示,空軍是戰略性軍種。面對新的形勢和使命任務,空軍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飛行大隊、爭當學習型飛行人員”活動,突出作戰研究、突出戰法研究、突出實戰化訓練、突出人與裝備的融合,加快轉型。2015年以來開展的3次遠海訓練,檢驗了空軍航空兵的學習力戰鬥力。組織航空兵遠海訓練,是瀕海國家空軍的普遍做法,是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正常需要。依照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中國空軍航空兵出第一島鏈開展遠海訓練,仍會依據情況進行。

“中國空軍尊重國際法運用國際法。”軍事法律專家邢洪波說,同歷次遠海訓練一樣,這次遠海訓練,中國空軍飛行訓練區域為國際空域,飛行高度避開了民航主用高度層,國際航班飛行沒有受到影響,整個行動做到了合法、公開、透明,展現了尊重國際法、運用國際法遂行軍事行動的國際形象。

近年來,中國軍隊使命任務不斷拓展,特別是“走出去”戰略加速推進,中國空軍參與國際事務越來越多,執行涉外任務也越來越頻繁,尊重國際法、運用國際法,成為空軍官兵的共識共為。從利比亞撤僑到搜救馬航失聯客機,從為馬爾地夫緊急運送救災物資到飛赴尼泊爾執行抗震救災任務,從中外聯演聯訓到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每次軍事行動,中國空軍都會精心擬定飛行計畫,充分考慮相關國家的主權和權益,嚴格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通行做法,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尊重國際法、運用國際法的良好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理解與支持。

據邢洪波介紹,為確保依法決策、依法行動和依法處置意外突發情況,中國空軍在認真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空軍經驗做法的基礎上,逐漸總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系統完備的軍事行動法律保障機制。行動任務籌畫時,指揮決策者都會主動聽取職能部門的法律意見建議,努力做到依法指揮、依法決策;制定行動方案時,參謀機關在機種機型、飛行航線等選擇上,都會充分考慮國際法因素,努力做到依法行動。

為提高指揮員、戰鬥員的國際法素養,中國空軍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子。比如,堅持把國際法知識學習納入軍事院校教育體系,在所屬軍事院校普遍開設了武裝衝突法、國際海洋法、國際航空法、外太空法等課程。同時還邀請國際法專家為部隊輔導授課,幫助指揮員、戰鬥員提高掌握運用國際法的意識能力。今年6月,中國空軍聘請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和中國政法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知名國際法專家,掛牌成立法律專家組,為空中軍事行動涉法問題的研究和處置,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