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8•12爆炸事故災後第二日:死亡人數上升 現場明火已基本撲滅

【中新社北京8月14日電】14日18時,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第三次新聞發佈會,通報天津濱海新區瑞海公司危化品爆炸事故相關情況。截至15時,已有56人遇難,搜救出44人。目前,現場明火已基本撲滅,受災最嚴重的海港城社區6300余居民已全部安置完畢。

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龔建生說,截至今日15時,此次爆炸事件共造成56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員21人;住院治療721人,其中危重症25人,重症33人。

天津濱海新區常務副區長張銳剛稱,為積極配合醫療救治,該市安排了泰達醫院等10家醫院,調動醫護人員1765人,全力搶救傷患。

8月14日7時許,開發區消防支隊八大街中隊失聯約32小時的消防官兵周倜(1996年生,湖南永州人),在爆炸中心現場附近被找到。8時許,周倜被送往泰達醫院接受治療。據醫務部主任介紹,周倜意識清晰,病情穩定,但說話較困難,目前正在進行專家會診。

由於救援部隊在天津濱海新區爆炸現場勘測到氰類劇毒物質,現場處置任務非常危險複雜。中國軍方醫學專家抵達天津爆炸現場,指導救援部隊開展現場醫學防護和處置。

張銳剛表示,爆炸事故致1.7萬戶居民房屋受損,受影響工業企業1700戶,商戶675戶。

據他介紹,在事故發生到目前42個小時中,天津濱海新區組成205個工作組,做好傷者及其家屬的安置工作。目前,受災最嚴重的海港城社區所有居民已經安置完畢。

事故現場環境空氣品質正常

【中新社天津8月14日電】在14日舉行的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第二場官方發佈會上,與會專家表示,經檢測,爆炸事故現場暫時空氣品質正常、廢水可控,但後續仍存不確定因素。

南開大學教授、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表示,從12日事故發生到13日中午,部分空氣檢測點位元檢測到甲苯、三氯甲烷、環氧乙烷等污染物,但風吹向海邊,污染物含量呈逐漸下降趨勢,13日中午基本處於正常水準。目前,事故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正常,不會對民眾身體產生影響。

但馮銀廠補充,由於現場很多情況仍不是很明確,到底是什麼物質爆炸,還有些什麼物質,會產生什麼污染物,都不能明確,還需增加監測,進一步研判空氣品質走勢。

天津市環保產業協會正高級工程師王連卿在發佈會上通報了事故現場水處理情況。

王連卿說,根據目前事故區域排水泵站的監測結果,有關部門已採取以下措施:8月13日上午封閉了事故區域入海排污口門,確保事故廢水不會入海,並關閉了廢水的後門;8月13日下午對事故區域溢水口和雨水管道完成封堵,確保事故廢水在事故區域內全部暫存;在事故區域雨水泵站連接處臨時增加一套移動式廓清處理裝置,廓清後的廢水全部泵入保稅區擴展區汙水處理廠。

汙水處理廠也採取三項應急措施,一是在生化處理系統前增加一套移動式強化汙水處理系統,對事故區域來水進行預處理,有效防止污染物濃度增加;二是在生化系統中投下活性炭粉末,增強生化系統處理能力;三是生化系統出水後,臨時增加一套後固化處理系統,確保汙水處理達標。

為進一步保障事故現場水處理安全,王連卿稱,目前專業技術人員已經到現場進行實驗,已確定最佳的投藥劑量和技術路線。

對於天津近期下雨,現場氰化物是否遇水對安全產生威脅的擔憂,王連卿表示,氰化物是水溶性物質,下雨直接浸泡會產生溶解,但目前現場進行了完全封堵,所有水溶性的化學物質全部都會存留在事故現場,而且政府正在考慮其他措施進行封堵,一般雨量不會造成影響。

周邊海域生態環境未見異常

【中新社北京8月14日電】中國國家海洋局14日在其官方網站公佈,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周邊海域海洋生態環境未見異常。

8月12日23時30分,天津濱海新區天津港國際物流中心區域內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中國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天津市海洋局於13日派出監測人員對事故周邊海域海洋生態環境實施應急監視監測,佈設監測斷面3條,站位17個,採集樣品177個。

監測結果顯示,事故周邊海域海水中,酸鹼度、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油類、活性磷酸鹽、無機氮、有機碳、多環芳烴等指標與往年同期相比未見異常;氰化物、揮發酚未檢出;浮游動物的種類、密度及生物量保持穩定;事故周邊海域海水中各項監測指標暫時未見異常。

中國國家海洋局稱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故周邊海域海洋生態環境變化狀況,每日開展跟蹤監測,及時發佈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