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廟遭火噬反映保護世遺古廟已打響警鐘

從在兩年多之前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哪吒古廟發生火警之後,無獨有偶,近日再發生同樣事件,作為本澳具代表性景點,世遺“澳門歷史城區”之一、地標建築媽閣廟的媽閣廟也遭火噬,殿內神案、牌匾及裝飾物等木結構遭到不同程度焚燬,所造成的價值損失暫時還沒能分佈具體的數據。社會文化司長譚俊榮指出應仔細查明起火原因,全面加強保護本澳各項文化遺產,嚴防類似事件再發生。從上述兩宗文物古廟的防火安全事件來看,當局更不應口號式的管理,特別世界文化遺產景點對於本澳的旅遊經濟發展起到促進與積極性作用,也是本澳獨有的文化及文物,未來應加強監管及做好防火安全措施,以防類似事件重演,日後應繼續完善文物防火和突發事件的通報機制。

澳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銜不容易。媽閣廟是本澳旅遊景點的品牌,當中亦包括弘仁殿、“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觀音閣等建築物。是次遭受火災的正覺禪林正殿,為其中重要部分。正如有文遺委員所言的,世遺系列之大三巴哪吒廟、媽閣廟及受保護建築康公廟等近年先後招惹祝融,既有香燭引致,也有與電器及電線短路有關,當局及各廟負責人責無旁貸,未來應加強合作,不妨協調機電工程師以專業技術完善各廟用電管理,杜絕同類事件再發生。近年成為廟宇失火兩大主因,當局應在近年不幸事件中深度檢討,汲取經驗,完善不足,進一步強化保護廟宇。尤其要加強本澳多座廟宇內部照明及用電安全系數。如媽閣廟等古建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更是本澳廟宇節慶活動的主要載體,一旦被焚燬,十分可惜。資料顯示,該廟曾於上世紀七十及八十年代發生過幾次火災,造成不同程度損毀,然媽祖神像依然絲毫無損。當局應協調各廟人員改變以往的用電習慣,給予更清晰的指引,引領人員科學用電,同時注意防火,使管廟工作達至規範化、科學化、嚴謹化。

媽閣廟是次失火事件,幸好沒有波及廟的主殿,雖然積水,但對主殿文物建築和雕刻等影響不大,下一階段會抽水。形容事件屬不幸中之大幸。事件發生後,文化局與值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廟內正殿即時封閉,其餘照常開放,廟方加派人員清潔正殿周圍環境,方便善信參拜或遊覽。局方再次向其他廟宇發出通告,並致電聯絡廟宇管理者,提醒防火安全及注意用電。稍後聯同工務局檢測正殿結構,聽取消防局意見。社會文化司長譚俊榮對殿內神案、牌匾及裝飾物等木結構遭到不同程度焚燬深感惋惜,嚴肅指出應仔細查明起火原因,全面加強保護本澳各項文化遺產,嚴防類似事件再發生。指示文化局再次對各廟宇進行安全檢查和宣導。他回應稱並不擔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除去世遺名錄,因媽閣廟失火祇是意外,其他國家及地區世遺都有可能遇到不可抗力的意外,強調本澳世遺防火設備足夠。當局也稱對文物清單內文物皆有清晰的檔案記錄,發生火警的正殿文物都有相關登記及圖像記錄,對往後修復提供重要參考。當局指未來或協調各廟改變現時的參拜方式,繼續深入檢討消防指引,指示各廟人員加強防火意識,定期檢查及保養廟內用電設備和電線,要求人員每天離開前務必熄滅香火,減少易燃物品存放及留下火種。將作出評估及記錄,爭取一周內撰寫報告交國家文物局。

是次媽閣廟遭火噬的事件,從火災發生的因素的分析,通常發生火警的原因就是由於,寺廟耐火等級低,燃燒條件好。寺廟多為木結構體系,且柱、梁、房間隔牆、屋頂大多都以木材料為承重結構。由於意識的局限性、建築的歷史性等諸多制約,寺廟內各禪院之間不符合防火要求,有些禪院緊密相連,院套院、門連門、臺階遍佈、高低錯落,無防火隔區,很容易出現“火燒連營”的情況,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用電用火極為不規範。寺廟禪房內普遍存在“四多”現象。1、可燃物品多。寺廟禪房內的構件都是由木質材料製作的,燃點很低,一旦遇到火源,燃燒速度快,火勢蔓延快。除此之外,還存在較多的布制、草編構件,此類物質更是遇火即燃。2、電氣線路多。寺廟禪房內大多數電氣線路絕大部分都未採取防火保護措施,有的開關敷設在木質配電板上,有的已經嚴重老化,有的還未採取穿管保護。3、使用明火多。寺廟每年組織的集中燒香拜佛很多次,整個寺廟屆時會被香燭紙錢燃燒所形成的濃煙包圍,消防安全形勢極為嚴峻。特別是流動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遊客在點香燭燒紙錢時只顧爭先唯恐落後,大意之餘導致火災的機率更大。

值得一提的就是,有報導指出,宗教寺廟發生火災有以下共同之處:1、損失慘重。由於寺廟多為木結構體系,且柱、梁、房間隔牆、屋頂大多都以木材料為承重結構,一旦發生火災,寺廟能夠“毫髮無損”的幾乎少之又少,大多千年古刹頃刻間化為烏有。同時,不少寺廟記憶體放了珍貴文物,發生火災後,這些國寶也從此消失。2、影響重大。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濟增長正在追求又好又快發展,國家、地區都在尋求可持續、無污染的經濟增長點,其中文化經濟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這樣一來,以宗教文化帶動區域性經濟增長的模式得以很快發展。3、管理不嚴。認真剖析導致火災發生的因素和上述火災案例,不難看出:“隱患雖多,但卻能防,關鍵在管,要管必嚴”。寺廟僧人每天“云云眾生,色不異空”,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意識,也未配備專職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就連簡單的清掃祭台蠟燭的本分也是敷衍了事,釀成大禍也就不足為奇了。4、冬季多發。寺廟幾乎無防火間距,院套院、門連門,在發生火災後又很容易出現“火燒連營”的情況。

其實,國家文化部、公安部頒佈的《古建築消防管理規則》已明確了古建築的消防工作由古建築管理和使用單位具體負責。各級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應將本地區宗教寺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列為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常抓不懈,使消防工作做到經常化、制度化。同時積極在本地區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群眾積極參與”的消防工作格局,認真研究宗教寺廟古建築的消防安全對策,切實制定措施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認真整治重點環節,預防和消防除火災隱患,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防控火災的能力。寺廟管理人員應配合公安消防機構的工作,應根據《古建築消防管理規範》制定相關的管理條例,建立起防火檔案和各級消防制度並制定滅火應急方案,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教育和業務工作指導,強化自身消防安全責任主體的意識,真正建立起“消防安全自查、火災隱患自除、法律責任自負”的消防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民主法治的公民社会无不重视社会监督,在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尤其需要强化社会监督。这是因为,社会监督一方面可以弥补世界遗产因为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利用不科学等而引起的负面问题,及早予以补救;另一方面,社会监督实质是公众参与遗产管理和保护事务的一种自觉体现,重视监督就是对公众意见的一种最好的响应。所以,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全面、有效、透明的社会监督体制,将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利用置于公开的社会监督制度下,汇集各种不同的意见,通过广泛讨论平衡不同的利益,当会减少争议,减少负面问题的出现,更能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社会监督。

媽閣廟是本澳代表性的旅遊景點。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當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許多問題,形勢嚴峻,不容樂觀。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由於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許多重要文化遺產消亡或失傳。在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於人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遷,民族或區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國務院日前公佈指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應的文化遺產保護協調機構。要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定期通報制度、專家諮詢制度以及公眾和輿論監督機制,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

然而,澳門“歷史城區”包括:澳門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敎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敎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敎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敎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敎墳場、東望洋炮臺等20多處中西式歷史建築。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臺、中國沿海第一座歐式燈塔、中西風格結合的民居,以及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構成了“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作為當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專案,“澳門歷史城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中西交匯,融合共存,這就是澳門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吸引觀光客駐足的地方。專家認為,申遺成功讓原本有一定文化自卑感的澳門人,透過來自外界的肯定提升了文化自我認同,大大增強了澳門人的文化歸屬感。不搞大規模拆遷和麵子工程;重視商業活力的孕育和維護;培育多層次的消費結構,並未拒絕低端產品和低層次消費;在舊城區改造中,政府積極推動公共機構、私人企業和居民共同合作及參與,設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不拆遷而成功申遺,不拆遷而優化保護,這是專家總結出的澳門世遺保育發展之精髓。從2005年成功申遺至今,澳門歷史城區在保育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育,為澳門帶來了世界級的知名度,更使澳門旅客的數量直線上升,從2005年的1870萬人次,第二年就突破2000萬大關,達到2200萬人次,2012年更達到2800萬人次,到現在已經超過三千萬人次,其實這與世遺景點的存在是分不開的。

有專業團體則建議特區政府重視景觀保護,加強歷史城區環境景觀保護力度,保證文化景觀的完整性和協調性;重視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交通規劃和分區功能規劃,加強法制化建設,讓投資者有章可依、有法可守;加強立法,在原有的《澳門文物保護法》基礎上,制訂《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執行細則;加強對文化遺產的管理、保護、修葺、推廣及教育等工作;重視對歷史城區的歷史文物景點制訂監測系統,防止發生不可挽救的景觀破壞和環境劇變。其次重視開展文物普查,擴大保護範圍;重視專項基金投入,建議設立澳門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由官方每年撥款及鼓勵民間捐助的方式,同時設立博彩公司分擔經費保護文化遺產制度,透過專門委員會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同時重視人才培訓,設立澳門文化遺產硏究中心,在大學設立相關學系,培訓更多技術專才;重視加強本土歷史教育,抓緊編寫本土歷史教科書,在中、小學開設澳門歷史標準課程,開展靑少年的世界遺產教育;更需重視提升全民認識文化遺產,透過編印《澳門文化遺產志》,讓更多人瞭解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澳門有優良的文物保護傳統:澳門世界文化遺產作為澳門文物的一部分,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歷史上,澳門沒有經歷過嚴重的外戰和內亂,也很少發生嚴重破壞整個城市的自然災害。1622年的澳荷大戰、1849年的中葡衝突、1874年的“甲戌風災”等歷史大事,雖然都對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相對澳門整個城市的文物情況來看,其波及範圍和破壞程度,還是比較小的。反而,火災是澳門文物最大的破壞者,例如著名的聖保祿學院及其教堂,就經歷過三次重大的火災,最後一次更是只留下燒剩教堂的前壁,即今天的大三巴牌坊。事實上,澳門許多教堂、廟宇和其他文物建築,都被火燒過,我們今天所見,都不是最早期的建築實物,而是被焚後重建的。然而,這並不影響澳門文物建築的多樣性和歷史價值,澳門長期致力於保護文物建築,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聖地牙哥古堡酒店、德成按等歷史建築的再生利用,就更是澳門文物保護取得理想成效的有力例證。

因此,就本澳寺廟防火安全工作,建議當局應繼續嚴格落實安全措施,認真排查安全隱患,強化用火管理,督促檢查到位,不留死角;要制定詳細應急預案,重點時段,重點關注,實安全監管責任,實行領導責任包保,做到秩序井然。應督促各寺廟對重點保護的古建築內木質結構部位塗刷阻燃材料,增加古建築的防火阻燃性能;二是分批次組織全山重點寺廟開展一次電氣消防安全檢測,及時督促線路敷設不符合要求、電氣檢測不達標單位整改火災隱患;三是在寺廟古建築中推廣應用漏電火災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適合於文物建築火災防控的先進消防技術。督促缺水寺廟增設消防水池、水箱、室內外消火栓等基礎滅火設施,確保在任何時節都能保證寺廟有充足的水源進行滅火。

“一帶一路”的提出讓有關地方看到了發展旅遊的契機,紛紛制定相關規劃設想,將文化遺產的旅遊開發作為其中核心要素。為了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學者則建議政府高度重視“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長效機制,成立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領導小組,加強發展改革、財政、旅遊、文化和文物等部門間的協調,完善重大事項溝通、協商制度,切實做好“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其次,加大文化遺產保護的經費投入,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相關地方政府考核內容,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切實保障文化遺產的日常維護經費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搶救性投入,重點加強低級別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經費投入。同時確保各文物旅遊景區經營性收入中有適當比例用於文化遺產保護。崔世安特首日前指出,政府一直努力,希望在空间资源制约下取得城市发展与文遗保护的平衡,《文化遗产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及《土地法》的生效,相信有助完善规划和建设工作。

本澳現有四十多所廟宇,具規模的約佔一半,部分更是世遺建築,當局應與時並進,在原來文遺管理優化提升,推出更多針對性措施,提升管廟安全系數。未來應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火宣傳教育,運用各種方式增強寺廟內外居民的防火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搞好寺廟防火。同時要進一步採取看板、警示牌、消防安全手冊、導遊宣傳等方式向遊客宣傳消防知識,切實消除不可預測的隱患。不應讓寺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改進和加強景區寺廟消防工作顯得更加緊迫和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