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放開只是一個起點

二孩政策是一項綜合國策,它不該僅是資料的分析和羅列,它需要將更多歷史的、社會化的、心理的、整體結構的因素納入考量。

自從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發佈後,微信朋友圈就被“全面開放二孩”刷屏了。有人這樣點評: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點其實是應對經濟增速放緩,結果民眾都在關心生二孩。

其實兩者並不矛盾,勞動力人口很可能影響經濟發展。從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來看,中國15歲~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以來已經連續下降3年,僅2012年就減少了345萬。而在提到中國經濟奇跡之時,“人口紅利”是重要因素。

2014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已經達到2.12億人,占比高達15.5%。換言之,中國現在面臨著“經濟放緩+人口老齡化”的雙重問題。更加出乎人意料的是,“單獨二孩”政策也遇冷—國家衛計委統計稱,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國1100多萬單獨夫妻僅有145萬申請再生育。

對於國家來說,鼓勵二孩生育十分迫切,但對個人和家庭來說,這可能是一項“投資”。

“二孩”的成本

生養二孩的投入主要分為三類:金錢、時間精力、家庭結構成本。

其實對於粗放型養孩子的家庭,也並不會因為二孩而增加沉重的物質壓力。第一孩的衣服、玩具、小車小床可以留下來給二孩,所以硬體成本少了很多。房子要更大,奶粉錢乘以2,但相比一孩還是少了很多支出。

然而,教育支出會成為重頭。一個孩子學鋼琴和兩個孩子學鋼琴,一個孩子要留學和兩個孩子要出國,對於普通工薪家庭來說會相當不一樣。如果分配給兩個孩子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可能又會激起家庭矛盾和孩子的心結。

所以,生二孩的決定有時候需要考驗一個家庭對未來薪水收入的整體預期。只有一個家庭對自己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收入增長有樂觀心態,才可能在現在選擇生下二孩。

其實錢還是小事,二孩帶來的是更大的時間和精力成本。當然,帶二孩一般來說比一孩輕鬆,因為父母更有經驗。但懷胎十月、坐月子、把孩子帶到走路,怎麼說也得兩三年。這意味著,人生至少有4~6年,基本得完全撲在兩個孩子身上,“80後”、“90後”們願意這麼做嗎?

另外,極容易被忽視的是,二孩對家庭關係以及家庭結構的衝擊。

兩個孩子相差多少歲,孩子和父母分別相差多少歲,兩個孩子分別是什麼性別等等,都需要考慮,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家庭氛圍和相互關係。

7歲的姐姐有了1歲的妹妹,也許能夠讓姐姐幫忙照顧妹妹;但2歲的哥哥有了剛出生的弟弟,卻又極有可能兩個孩子需要同時照顧—帶二孩的難易程度也就會出現很大差異。

二孩也會影響到年輕夫婦和雙方老人的關係。“80後”從小的家庭結構大多分兩種,一種是家裏多姐妹兄弟,一種是“421”獨生子女結構。

如果雙方都是前者,那麼家庭關係會相對複雜。若父母幫你帶了一孩還要帶二孩,你的兄弟姐妹心裏怎麼想?若個個兄弟姐妹都把幾個孩子丟給父母帶,你又讓父母怎麼想?何況你若是老么,父母很可能年事已高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雙方是獨生子女,帶孩子可能沒問題,但未來“贍養4父母+帶2孩”的壓力會相當大。如果一方多姊妹,一方是獨生子女,那很可能就會導致雙方家族的付出不平等,獨生子女一方的父母或許要付出更多,也可能引起雙方家族、夫妻雙方的不愉快。

必須肯定,孩子的出生絕對會給家庭帶來歡樂。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撫養兩個孩子的金錢、時間、精力、關係處理等等成本,誰來承擔?

女性的視角

“80後”、“90後”家庭中,夫妻關係會更平等,但總體的現實情況是,女性對家庭會比男性付出更多。現在的男性若有帶弟弟妹妹的經驗還好,若是獨生,則可能會有少部分“80後”男性只把帶孩子當成“閒時玩樂”,甚至直接把孩子丟給父母。

這意味著,在二孩政策下,正在崛起的中國女性突然面臨著更大的社會壓力。

我們將中國當下的女性粗略劃分成三種:家庭型、享受型、事業型。家庭型女性應該是二孩(多孩)政策的堅定擁護者,她們甚至願意當全職媽媽,讓她們帶兩個孩子可能不是負擔而是享受。

但是,家庭型女性得找到一個實力夠強的老公。因為全職媽媽意味著缺少收入來源,老公可能需要承擔養育1妻2孩甚至贍養4父母的重擔。如若不然,家庭型女性就還要兼做一份穩定但壓力不大的工作。

對於事業型女性來說,二孩政策可能是個“壞消息”。當她們在為工作業績奔波,為國計民生出謀劃策,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緊要關頭,二孩政策來了。本來就有異于中國傳統女性角色的事業型女性,可能又要面對更多的家庭壓力。

對事業型女性打擊最大的,可能是女性在就業、升遷方面遭遇的歧視,二孩政策則很有可能加劇這種歧視。晉升面試時除了要回答“你有男朋友”或者“你近期打算要孩子嗎”以外,還要加上“你準備生二孩嗎”諸如此類的問題。

享受型女性更重視兩個人的小日子,可能會有一些小愛好和小事業,也可能會有一個孩子,但若再生一個可能就真的沒有追尋自我、旅行、追劇等等享受生活的時間了。

“70後”女性也有一部分趕上了政策。她們應該大部分都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有了經濟基礎和時間。但有三個問題必須考慮,一是年齡偏大,是否還適合生育?二是自己和孩子的年齡相差了十幾條代溝,還能帶好這個“15後”嗎?三是父母眼看著年事漸高,自己還有精力去帶一個小寶寶嗎?

如果“70後”女性仍願意生育二孩,那就是因為二孩帶來的精神快樂和“遠期福利”。

生養二孩的好處,除了在養育過程中的無以倫比的快樂以外,那就是可以讓兩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相互陪伴,在未來的風險前彼此扶持,在贍養父母的時候共同擔待。換而言之,二孩真正的作用在於幫助一個家庭抵禦未來的社會風險和生活壓力。

二孩對一個家庭來說,絕對不是“多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它是一個家庭長遠的組織規劃,它可能會影響無數家庭、無數孩子甚至無數老人的命運,直接關係這個國家的未來。換而言之,真正的二孩政策也不該就是一紙檔,以為說句“你生吧”就真的能解決老齡化問題。

如果說這個國家需要更多的全職媽媽,那麼國家就應當為她們在日常薪酬、養孩支出方面提供更多資助。對帶孩子的技巧進行培訓、給予二孩補貼和補助、促進男女就業平等、提供優秀的兒童託管服務……包括提供更多服務上佳的養老機構,這些措施都可能會成為促進二孩生育的配套政策。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夫妻雙方的家庭責任不平等,那麼女性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很可能就不會鬆口去響應國家的號召。女性不同意,生二孩就是一句空話。但若社會加大對女性的壓力,這可能會加劇女性處境的艱難。

二孩政策是一項綜合國策,它不該僅是資料的分析和羅列,它需要將更多歷史的、社會化的、心理的、整體結構的因素納入考量。如何讓民眾有意願生、有能力養,讓生孩子的“投資”真正有利於民又有利於國,才是一個好政策真正衡量標準。

(戴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