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的夢幻與挑戰

華特迪士尼公司和上海申迪集團1月13日宣佈,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將於2016年6月16曰開業。這個耗資245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動工距今有近5年之久,自雙方談判以來更是歷時十數年。在經過一次延期後,現在終於敲定開園日期。這個消息再次引爆了中國民眾的熱情.利好地產、酒店、零售、交通、旅遊及相關概念股的說法一時甚囂塵上。

但另一邊廂,香港迪士尼在2月15日公佈了一個壞消息——持續三年盈利之後在去年又重陷虧損境地。根據香港迪士尼最新披露的財報顯示,樂園去年整體虧損1.48億港元,業務收入和入場人次分別下跌6%和9%。這一“利空”又讓人對上海迪士尼的未來多了一絲疑慮。

海外樂園表現欠佳

香港迪士尼自2005年開園後,連虧七年,直到2012年首度盈利,在連續盈利三年後,再度轉虧。內地遊客銳減8。萬固然是年度虧損的原因之一,但事實上,迪士尼的國際化道路一直都不算順遂。巴黎迪士尼樂園自2009年以來連年虧損,2015財年(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的淨虧損更是超過1億歐元。

目前,全球共有6個迪士尼度假區(包括即將開幕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共包括12座迪士尼主題公園。1955年7月,位於美國洛杉磯的第一座迪士尼樂園開幕。在此後的60年中,美國奧蘭多、法國巴黎、日本東京、中國香港的迪士尼樂園相繼開門迎客,輻射範圍拓展到歐洲、亞洲等地。

憑借廣為人知的迪士尼卡通形象,樂園以充滿迪士尼經典卡通元素的建築、交通工具、大型游樂設施、娛樂表演、周邊商品等吸引眾多遊客。據統計,2014年位於美國奧蘭多的迪士尼魔法王國,以近2000萬的遊客量問鼎全球主題公園。然而,美國本上以外的迪士尼主題公園卻不及本上火熱。2014年東京、巴黎、香港三地的迪士尼樂園遊客總量不及美國本土樂園遊客量的一半。

近年來,迪士尼公園度假區創造的收入約占華特迪士尼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2014年全球迪士尼公園度假區共創造近151億美元的收入,80%以上來自美國本土。據估計.佛羅裏達州每年的GDP中有約2.5%來自奧多迪士尼世界度假區,加州迪士尼度假區每年為南加州創造約57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同時,樂園內和周圍大量的酒店、餐館、店鋪也提供了諸多就業機會。

相比之下,迪士尼樂園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並不盡人意。如前述香港和巴黎的兩家長期告虧,唯一一個盈利狀況較好的是東京迪士尼樂園(股份完全由日本東方樂園公司持有),2015財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淨收入達956億日元(約合7.95億美元)。

“項目賠錢、樂園賺錢”怪圈

實際上,中國當年在考慮引進迪士尼樂園時就對此有所盤算,並設法吸取教訓,規避風險。

在迪士尼公司打算在亞洲開第二家樂園時,上海和香港就曾展開競爭。最終香港勝出,且被視為更快走出亞洲金融危機泥潭的法寶之一。但不料被當成“救心丸”的迪士尼樂園的盈利狀況大不如預期,雖然樂園天天爆滿,但卻連年虧損或僅有微利。

香港迪士尼樂園有樂園面積太小(六個樂園中最小的),遊樂設施不足的先天不足。而其盈利狀況不佳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雙方的合作模式。香港迪士尼樂園港方實際出資達90%左右,股權卻只占57%,而迪士尼公司投入很少的資金,卻占股43%,這主要是因為迪士尼投入了無形資產。國內經濟學者冀志罡認為,這樣的投資安排証明瞭一件事,那就是當迪士尼樂園建成後,真正承擔財務風險的是投資方,而不是迪士尼公司。

此外,按照香港迪士尼的合作條款,港方雖然承擔了大部分投資,回報卻只有門票分成,園內巨大的卡通產品銷售利益全歸迪士尼公司所有。這是香港迪士尼遊人如織卻仍然虧損的重要原因。香港政府雖然虧了,迪士尼公司卻是旱澇保收。

負責與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合作該項目的上海申迪集團董事長范希平表示,針對這種“項目賠錢、樂園賺錢”的現象,上海迪士尼創造了與其他迪士尼迴然不同的“上海模式”。上海申迪和華特迪士尼的投資比例與股權比例相同,前者擁有上海迪士尼度假區57%股權,後者擁有43%,股權。土地使用權和知識產權均不作價人股。另外,中方通過參股管理公司,擁有30%的股份,將共同參與未來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和配套設施的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

有業內人士評價,比起香港,“上海模式”更有利中國投資方,但是否能真正走出“項目陪錢、樂園賺錢”的怪圈,還需進一步觀察。

難破的文化壁壘

比起合作模式,更難解決的問題在於文化沖突。在全球已開業的11個主題公園的69個園區中,有11個園區用“美國”“好萊塢”“紐約”“西部”等與美國相關的詞語命名,還有不少園區以“探險”“明日”“夢幻”等詞語命名。可以看到,迪士尼樂園呈現的不僅是“卡通”,還有“探險”“美國電影”“牛仔”等美國文化濃厚的主題。這不可避免地讓迪士尼樂園在其他國家遭遇文化壁壘。

法國迪士尼樂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法國人在文化上有強烈的優越感,像《灰姑娘》和《睡美人》這些經典的故事就是來自法國作家夏爾.佩羅的童話。法國人對迪士尼所代表的美國文化並不太感冒,而巴黎迪士尼樂園又被認為不太重視本土化。東京迪士尼的成功,某種程度上得益於日本根深蒂固的動漫文化以及日本消費者對美國文化的認同。  華特迪士尼公司已表示,在上海迪士尼,本土化元素將被更多地運用,採用12生肖元素的“12朋友園”和中武建築“漫月軒”等中國元素將會出現在這個迪士尼樂園中,而且在樂園裏還能吃到地道的燒賣點心。

本土化應該做到什麼程度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事實上,現在很多中國青少年並不熟悉米老鼠——迪士尼的動漫頻道都無法在中國落地(這也是當年雙方談判糾結的一個問題),但這又並不阻礙中國人對米老鼠的喜愛,因為米老鼠代表了美國文化。那到底是盡量保持美國文化,不做太多改變;還是更多地照顧本地的傳統和感情——這是在海外造美國夢的迪士尼最難解的題。

未來的挑戰

另外,國內的主題公園雖然尚未過剩,但是虧損卻已成常態。在2014年末的一篇報道中,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小安就曾提到,國內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經營業績的主題公園只有10%,有70%的主題公園虧損,20%持平。

對於主題公園而言,快速實現盈利幾乎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樂園不賺錢就決定了其不能更換設施、要求服務人員提供很好的環境,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而相關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在建與開園的樂園項目總數超過了41家,如萬達在無錫投入400億元人民幣建設萬達文化旅遊城、美國環球影城投資3.3億美元落戶北京通州的大手筆。這勢必將給上海迪士尼帶來沖擊。

當然,迪士尼樂園作為主題樂園的鼻祖,加上華東人口密集且相對富裕,人們出遊需求迅速膨脹,其未來扭轉國內“主題公園易虧”的勢頭並非不可能,但可能也不是那麼容易。

影評人趙珂嘉曾這樣評價迪士尼:“迪士尼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綜合娛樂傳媒集團,在收入結構上將媒體娛樂與主題公園比較好地結合在了一起,消費品也是由影視劇相關角色衍生出來的。但國內主題公園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也是國內衍生出‘公園+地產’盈利模式的一個主要原因。”

自從上海宣佈迪士尼樂園項目以來,樂園周邊的房價就立即“漲上天”,上海市市政府獲得了巨額的賣地收入。在透支未來的狂歡後,現在需要警惕上海迪士尼不要步上香港和巴黎迪士尼的後塵。

(李穎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