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驚覺墮陷阱 當家才知柴米貴

國民黨再次淪為在野黨後的首次「立法院抗爭秀」,雖然是「東施效顰」,未臻成熟,但卻也似模似模,而且比民進黨當年的鬧場「立法院」要斯文得多,讓國民黨的支持者出了一口烏氣,而民進黨的支持者卻是啞口食黃連,有苦說不出。

其實,國民黨的這次抗爭,正當性確實不足。這正如民進黨幹事長吳秉叡所言,國民黨是「假議題真杯葛」,因為現在台灣跟美國政府並沒有針對瘦肉精美豬的議題協商,這是一個「完全不存在」的議題。而且,林全的施政總質詢是「立法院」依照「憲法」規定,邀請「行政院長」來「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當初國民黨黨團幹部在政黨協商時也同意議程,但是卻拿一個不存在的假議題,來霸佔發言台抗爭]但國民黨卻用這樣的一個不存在的假議題,來霸佔發言台抗爭,讓院會議事停擺。

然而,國民黨卻以美豬來作為淪為在野黨後抗爭的「第一炮」,確實是有「屈得就屈」的故意。因為民進黨籍的前屏東縣長曹啟鴻剛被宣布將出任「農委會」主委後不久,就脫口說了一句「誰能頂得住美豬進口這件事」,而將之緊緊抓住,作為「英政府」將會開放美豬進口的「鐵證」。這是因為,他是「農委會」候任主委,而美豬進口事務的行政主管機構就正是「農委會」,養豬業的產值更是佔了台灣地區畜牧業產值的四成,有數十萬豬農靠養豬維生,倘開放價廉味美的美豬進口,他們就將會破產,失去生計;而且美豬的「美味」是全靠瘦肉精飼餵成的,對人體健康也形成威脅。因此,倘是由民進黨其他人員講這樣的話,尚可被視為「非專業語言」,但卻是由對是否批准美豬進口擁有「話語權」的「農委會」主委說出,就被人們視為「皇帝開金口」,已成定局。其二、曹啟鴻曾任屏東縣長,而屏東縣是農業大縣,也是養豬大縣,他當然知道養豬業經濟的重要性。既然如此,他也認為無法阻擋美豬進口,那就暗示「英政府」將會開放美豬進口,已是勢在必行。因此,就使得本來是「完全不存在」的議題,變成了「事實存在」的議題,國民黨的抗爭也就具有了正當性。

這是「英政府」一些官員,「一朝得志,語無倫次」所帶來的禍害。本來,蔡英文是有先見之明的,因而曾經要求其下屬「謙卑、謙卑、再謙卑」;但言之諄諄,聽之藐藐,到了這些「一朝得意」官員的口中,就變成了「千杯,千杯,再千杯」,連續失言,讓一些較為冷靜的民進黨人,也大有「八分鐘的失言,沖垮走八年奮鬥的努力」之怨。

這就讓已經奄奄一息的國民黨,有了抗爭的理由和動能;而且也讓本來已經灰心喪意的國民黨支持者,找到了發洩的出氣口。本來,國民黨的基本盤儘管已經在「九合一」選舉中有所鬆散,但尚未至於崩潰,如果不是在這次「總統」大選中,由於朱立倫的自私、王金平的猶豫、洪秀柱的極端,還有王如玄的軍宅事件,國民黨的支持者說不會「含淚不投票」的。但這並不等於他們對選舉結果完全服氣,更沒有心甘情願地眼看民進黨再次上台。尤其是對民進黨打出的「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旗號,滿懷不服及不甘。因此,他們時刻等待看看蔡英文出嗅,而「英政府」大員的頻頻失言,就使他們心中暗叫「爽」,更成為國民黨發動抗爭的助力。這就是國民黨上演「王子復仇記」的適宜氛圍,也使得過去「西裝骨骨」的國民黨「立委」,一下子勇猛了起來,抄襲過去民進黨「立委」大鬧「立法院」的戲碼也似模似樣。

而從這起事件中,也令人們對馬英九另眼相看,認為他並非如一些人所形容的那麼「無能」,而是計謀多端,臨卸任時給蔡英文挖好了陷阱,讓民進黨自己墮落去。實際上,此前馬英九巡視太平島、就沖之鳥護漁發聲等,已經讓人產生「框住蔡英文」的感覺。而今次美豬事件,就更是事前挖好陷阱,讓民進黨「明知前有坑,也要往前走」了。

實際上,馬英九在剛上台時,一是為了討好美國,以換取其繼續對自己的支持,及在過境美國時給予提供較佳的禮遇,二是為了換取美國同意台灣加入「TPP」,增強台灣地區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競爭力,也為自己樹立一座政績紀功碑,而決定開放美牛進口。但想不到卻在島內遭遇強烈反對及抵制,不但是民進黨「立委」以霸占「立法院」議場的主席台,來杯葛相關法案,就連國民黨籍「立委」,也為避免得罪選民導致流失選票,而投了反對票,只有「不分區立委」才為美牛「保駕護航」結果,馬英九不得不壯士斷臂,摘掉了他的親密戰友蘇起「國安會」秘書長的烏紗帽,以向盛怒的美國人「賠禮道歉」。

而在近年馬英九向美國提出加入「TPP」的請求時,美國雖然原則上同意,但並非無件,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台灣需開放美豬進口。此時,馬英九已經根據「太陽花學運」,尤其是「九合一」選舉後的政治發展態勢,判斷蔡英文當選「總統」的機率甚高,亦即國民黨將會淪為在野黨。

但馬英九卻不動聲色,繼續高調向台灣各界推銷「TPP 」,讓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各界政客,都對「TPP 」基於寄予很高的期望。尤其是蔡英文,雖然希望能繼續享受兩岸關係的「紅利」,但也做好兩手準備,籌劃「新南向政策」以替代大陸市場.而「TPP」就正好可以幫助她減輕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因而就將之接過來。但卻意想不到,馬英九並沒有公開美國的要求,「TPP」議題必須與美豬議題相掛鉤,因而馬英九不敢簽署這個協議。相反,他卻認為自己反正就要卸任了,乾脆就把這個燙手山芋拋給蔡英文。使得蔡英文甫上台,就跌落這個陷阱。

這就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馬英九確實是行政執行力不足,但蔡英文卻樂觀過頭,沒有為自己留下執政的餘地,打出「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旗號,吊高了支持者對政黨輪替後「台灣就會好」的期望值。現在選民們的心態,比八年前人們盼望馬英九「救經濟」時更焦急,而現時的經濟大環境卻比八年前更惡劣。蔡英文在沒有兩岸「紅利」可享之下,經濟不景的境況可能甚至比馬英九當時還要糟糕。當人們眼看蔡英文無法兌現諾言時,就是她被拋棄的時候了。君看不見柯文哲,人氣曾經如何地高漲,但說退潮就退潮,台灣地區的民意是如流水的,蔡英文也將逃不出這個規律。實際上,在「綠色髮夾彎,欺騙全台灣」這句口號叫得順口時,就將會掩蓋「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因此有人說,已經有人開始懷念馬英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