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難忘的那些戰略對話」

戴秉國常笑。見面、告別、採訪時談到趣事,他都不吝惜自己的笑容。笑意從嘴角爬上眼角,頓時讓人多了幾分親切感,少了許多緊張和客套。《環球人物》記者提問時,他聽得認真,回答時字斟句酌,同時也很坦率。

這一直是戴秉國的交談風格:創造良好的氛圍,真誠地與對方交流。自2003年至2013年,他率中方工作團隊同美、俄、日、印、法、英等大國及歐盟等組織進行戰略對話,觸及諸多敏感問題。這10年的一些經歷,被記錄在他的新書《戰略對話——戴秉國回憶錄》中。

戴秉國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這本書記錄了我難忘的那些戰略對話。通過這本書,我想告訴中外讀者,當今世界和中國正發生巨大、深刻的變化,中國只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就一定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而世界各國也應該放心、安心地同中國打交道,共同推動建設更加和平、安寧、公正、繁榮的世界。」

談戰略對話:「要把孩子的照片放在案頭」

當初,中國為什麼要啟動戰略對話?對《環球人物》記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戴秉國自然很熟悉,但語調仍十分鄭重。「冷戰結束,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的關注。他們關注中國崛起意味著什麼,關注怎樣處理同中國的關係。如何積極影響外部世界特別是大國的『世界觀』『中國觀』,從源頭上影響他們的對華政策,為中國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成為我們的重大課題。在此背景下,中國領導人胸懷全局、審時度勢,適時做出了同大國開展戰略對話的重大決策,力求通過推心置腹的戰略溝通和思想交流,探討如何正確認識世界的變化和彼此的發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有了這個決策,才有了這十年的戰略對話和溝通。」

這些對話,產生了許多重大成果,也留下了不少溫情時刻。戴秉國給《環球人物》記者講了個有趣的故事。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他與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進行了5場會談。在一次宴會中,他掏出自己剛滿月的小孫女的照片給希拉蕊看。「我考慮到她是位母親,一定對小孩子的事很在意。果然,她一看到照片就很動感情。我對她說,我們要把孩子的照片放在案頭,時時提醒我們,為了給他們創造一個繁榮幸福的未來,讓他們生活在和平的陽光下,我們有責任搞好中美關係。她很贊成,頻頻點頭。」在閉幕式上,希拉蕊專門講起這個事,很感慨:「我們都意識到,我們今天正在做的事情,其實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就在那次對話中,美方明確提出美中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戰略對話不是萬能的,卻必不可少。它增進了我們與對話方的戰略互信,也推動了重大外交難點問題的解決。」戴秉國說,「中國能夠贏得一個總體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發展自己,能夠穩步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我想這在某種程度上同戰略對話的有效進行是分不開的。應該說,戰略對話功不可沒。」

談俄羅斯:「我這一代人是在中蘇友好的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戴秉國告訴《環球人物》記者,他的外交生涯「從中蘇關係開始,以中俄關係結束」。1959年,他被四川大學外語系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錄取,「記得那是第三志願,稀裏糊塗就填了」。大學時,他養成了閱讀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的習慣,《四川日報》的文藝版和國際版也每期都看。畢業後,他在學校推薦下考上外交學院研究生班,自此踏上外交道路。

在戴秉國的外交生涯中,很長時間從事的是對蘇聯的外交工作。他回憶:「我這一代人是在中蘇友好的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小學時,學校常組織學生宣傳中蘇友好,大家都嚮往蘇聯人民「有酒、有肉、有電燈電話、有拖拉機」的好日子。但到他讀大學時,中蘇關係已有變化,「外語系本來是由蘇聯專家授課的,但當我們進學校時,蘇聯專家都離開了」。1966年,他正式進入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工作,更感受到了中蘇關係的陰晴冷暖。這個司是外交部最早建立的一個司,他從科員做到司長,其間大多處於中蘇關係冰凍期,俄語幹部不得不坐「冷板凳」。但恰恰在這一時期,他和同事們得以靜下心來,編纂中蘇關係檔案資料。這套資料上呈中央領導同志參閱,對戴秉國後來的對俄外交工作也提供很多啟示。至今,他還留存著一份蘇聯處同事們手抄的中蘇關係大事記。

《環球人物》記者問:「您怎麼看當今的俄羅斯和中俄關係?」戴秉國強調:「俄羅斯是很重要的國家,仍是世界幾大力量之一,世界許多事情的解決都要靠中美俄這三大力量。它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完全獨立自主決定內外政策的大國之一,有著巨大戰略承受力。當前它面臨一些暫時困難,但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光明。」

2013年3月16日,戴秉國退休。3月22日,習近平主席首訪俄羅斯,他去機場送行。回顧中俄關係,戴秉國說:「中國現在同俄羅斯的關係很好,叫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我們要同俄方一起,把已經很好的中俄關係推向更高的發展水準,好上加好。」話鋒一轉,他說:「當然,我們也要同美方一道繼續致力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西方有人說,中俄是謀求聯合對抗美國,這不是我們的政策。中方也樂見俄美改善和發展關係。最近我跟基辛格講,如果中美、中俄、美俄關係都好,世界上的事就會好辦一點。他也是這個想法。」

談中美關係:「中國可能是美國最管用的合作夥伴」

戴秉國對中美關係用了「最重要、最複雜、對世界牽動和影響最大、最需要下功夫去處理」來形容。

2003年3月,戴秉國從中聯部調回外交部擔任黨委書記兼副部長。當時,臺灣地區即將舉行領導人選舉,陳水扁為拉抬選情,提出要在選舉同時舉行「公投」。戴秉國作為中國政府特使出訪美、德、法、日、俄五國,說明台海形勢的嚴重性,美國是第一站。出發前夕,他獨自坐在外交部辦公室裏琢磨「去後該怎麼談」。「我想啊,事物是發展著的,現有的幾句老套話只是些原則性的東西,如果落實到具體會談上,哪怕提出兩三句緊跟形勢發展的新詞,那麼對話效果就會大不一樣。」他與美國政要、知名學者等舉行了11場會談,首次提出了「阻斷『台獨』的道路」。他解釋:「這句話總體上與中央的方針政策是一致的,能促使美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作為雙方討論的焦點明確下來。」結束訪問後,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等都做了積極的公開表態。

戴秉國也曾多次主持中美戰略對話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方塊架下的戰略對話。這個對話機制為中美雙方增進戰略互信、促進關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採訪中,戴秉國提到「中國可能是美國最管用的合作夥伴」,記者對這個說法頗感新鮮,請他進一步闡述,他謙虛地說:「我對此沒有系統思考,就說點感想。比如從經濟上講,中國這個夥伴誰能取代?我們同美國去年達到了近5,600億美元的貿易額,這是很大、很高水準的。美國金融危機殃及全世界,而中國保持了經濟發展,這也是在幫他們的忙。還有我們3億左右的中產階層會變成5億、7億甚至10億,那時市場會變得多大啊!美國最在乎實際利益,在這個方面恐怕沒有任何國家能取代中國。」

戴秉國說,中美兩個地處東西半球的不同制度、不同發展水準的大國能達到今天這樣的交流狀態,「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沒有的」。兩國合作幾乎「從天上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無所不包」。比如,美國要應對氣候變化、網路安全等全球性挑戰,就要與中國合作,還有一些熱點問題如朝鮮半島問題,離開中國也不行。「中美合作能幹成許多大事,幹成許多看起來幹不成的事。當然,中美兩家始終需要相互尊重。」

在書中,戴秉國寫道:「21世紀最激動人心的事件,或者說最大的『斯芬克斯』之謎,是中美能不能打破傳統,跳出新老大國必有衝突的怪圈,走出一條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和平相處的新型大國關係之路。它的世界意義和影響絕不亞於40年前尼克森總統訪華。」他向《環球人物》記者再次強調了這條道路的重要性。「坦率地講,這不是雙方願不願意、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要想世界將來比較安寧和平,沒有新的、大的戰爭,必須走這條路。中美兩國同在『地球村』,一個住在『村東頭』,一個住在『村西頭』,是兩個『大戶人家』,『村民』都在看著我們,都希望這兩家和睦相處,否則大家都不得安寧。」

對美國有人質疑中美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戴秉國分析:「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新生事物,有人質疑是自然的。相信時間和歷史會告訴他們,這條路是正確的。重要的是,美國官方的立場沒有改變。」

談世界未來:「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今天的世界還有出現新冷戰的可能嗎?當《環球人物》記者提出這個問題, 戴秉國說:「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想,要把世界拉回冷戰時代,也沒那麼容易。」他說,不可否認,儘管冷戰已經結束20多年,但結盟對抗、零和博弈等冷戰思維並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有的人身子進入了21世紀,但腦袋還在20世紀。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一切負責任的政治家都應當警惕和抵制試圖重新挑起冷戰的言行。」他告訴記者,「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利益交融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各國唯有同舟共濟而不是同舟共『擠』,同舟共渡而不是同舟共『鬥』,才有出路。」

對世界形勢和世界未來走向,戴秉國說:「由於種種原因,當今世界仍不太平,有一些小的戰爭,大國競爭也很激烈,但世界在進步,要和平、求合作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比如:70年沒打世界大戰了,現在還看不到誰準備挑起新的大戰;一大批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大國快速發展、崛起;伊朗核問題通過和平對話得到解決,開闢了用和平方式解決類似問題的先河;國際治理體系和秩序也逐漸得到改進和完善,出現了APEC、亞投行等新事物。」

作為長期從事外交工作的資深外交官,戴秉國對「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戰略有著深刻理解。他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是鄧小平同志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講的。蘇聯垮臺後,許多外國朋友希望我們扛起旗來。鄧小平同志很清醒,說不能當這個頭。他曾經講,要『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不把發展搞上去,怎麼站得住腳啊?!」

有人把「韜光養晦」說成陰謀詭計,也有人說中國放棄了「韜光養晦」,戴秉國都不贊同。「『韜光養晦』是光明正大的,本質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幾十年來一以貫之的。我們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不結盟、不擴張、不稱霸,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堅持搞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這些都是『韜光養晦』思想的體現。習近平主席一直講,我們不稱霸,不是國強必霸。我想,這些精神,我們會長期堅持下去。」

至於「有所作為」,戴秉國說,中國外交一直都在踐行這個思想。「中國為亞洲和世界做了很多好事、善事,比如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第一、推動建立亞投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等。我們也始終沒有忘記第三世界的窮哥們兒,希望大家都逐漸過上好日子。習近平主席說了,我們要擴大朋友圈。光我們好不行,大家都好,世界才平安。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將會對全人類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採訪臨近尾聲時,戴秉國寄語外交工作者:「我們的外交人員要熱愛外交事業,忠於國家,甘於奉獻;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國家和世界;要有責任心,努力學習和掌握同外部世界進行戰略溝通的藝術。我相信中國外交的未來會更加精彩。」

(鄭心儀、凌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