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習主席號召精準扶貧體現澳黔一家

澳門貴州聯誼會不久前換屆,新一屆領導層希望能為澳門特區與貴州省的聯誼溝通做一些事。在貴州省委統戰部王海副處長的建議和指導下,高展明理事長積極運作,籌得十三點五萬元人民幣和等值二十多萬元的新衣服,昨日捐送給貴州省委統戰部執行習近平主席「精準扶貧」指示的對口扶貧聯絡點——畢節市赫章縣鐵匠民族鄉。

「精準扶貧」,是習近平主席二零一三年十 一月三日 ,前往地處武陵山區中心地帶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時提出來的。習近平表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後來,習近平主席還將「精準扶貧」歸納為「扶持物件精准、專案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派人安排精准、脫貧成效精准」等六句話。

「精準扶貧」切中時弊,令人振聾發聵。中央政府一直非常關心扶貧工作,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認真開展了扶貧。但是有些地方扶貧工作的進展不大,這與一些領導幹部把扶貧工作只是喊在嘴上,沒有落實在行動上很有關係。 他們認為搞好扶貧只是「潛績」,就是讓一些貧困戶脫貧也不能在經濟發展上增加砝碼,也不能讓自己升官進爵,因而在扶貧上只是說而不幹,而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招商引資、拆遷征地、築路造城上。他們要通過這些「顯績」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從而為自己的升官搭好梯子。他們即使是做了一些扶貧的工作也是「假扶貧」,或是「大躍進」式的扶貧,將扶貧資金用在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上,用在給地方政府和領導臉上「貼金」上,導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而按照習近平主席「精準扶貧」的思路,就是要持續打好扶貧攻堅戰,深入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首先要看是「真貧」還是「假貧」,將政策的陽光雨露灑在「鍵少數」,只有扶貧對象選准了,扶貧資金與項目的針對性就增強了,才會收到應有的扶貧效果。其次,是要講究扶貧的效果,從過去那種將扶貧資金直接發放到個人手中的做法上跳脫出來,改為扶助貧困農民發展生產,以自己的勞動改善生活,亦即「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

貴州省畢節市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區。二十多年前,經濟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三大難題」困擾著畢節。 一九八五年六月四日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一九八五年第一二七八期)《赫章縣有一萬二千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有這樣好的各族人民,又過著這樣貧困的生活,不僅不埋怨黨和國家,反倒責備自己『不爭氣』,這是對我們這些官僚主義者一個嚴重警告!!!請省委對這類地區,規定個時限,有個可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紮紮實實地多做工作,改變這種面貌。」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日 ,胡錦濤出任貴州省委書記,為了貫徹落實好中央的要求,到任後的第三天,就把畢節作為下基層調研的第一站,考察了赫章縣海雀村。之後,在胡錦濤的大力倡導下, 一九八八年六月九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建立「畢節試驗區」。 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五日 ,習近平主席對畢節試驗區作出重要批示,賦予了畢節試驗區「為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闖出一條新路子」和「在多黨合作服務改革發展實踐中探索新經驗」的新的歷史使命。隨後,全國政協及其組成單位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中央統戰部,都以畢節試驗區為落實貫徹「精準扶貧」指示的實踐地區,并分別聯絡了具體的幫扶單位。貴州省政協及其組成單位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貴州省委統戰部,也分別建立了自己「精準扶貧」的聯絡點,而赫章縣鐵匠鄉就是其聯絡點之一。

鐵匠鄉是赫章縣唯一的苗族鄉,位於赫章縣西部,鄉政府所在地距赫章縣城 六十三公里。鐵匠鄉居住著漢、苗、彝、白、布依、穿青人、蔡家等民族和未定民族。全鄉總面積八十三點九四平方公里,耕地面積一萬九千四百三十六亩,轄十個村、六十四個村民組,總人口四千四百八十八戶二萬零七百四十三人,少數民族五千六百二十六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七;貧困人口一千五百五十四戶五千二百零七人,佔總人口百分之二十五;地勢成南北走向,屬典型卡斯特石漠化山區,平均海拔 一千九百三十米 ,最高點眼睛山(遠景山) 二千四百米 ,最低點陰家河溝 一千七百八十米 。年平均氣溫 十八攝氏度 、日照時間二百二十五天、降雨量 九百五十一毫米 ,年總積溫 六千五百七十攝氏度,無霜期一百八十天。

澳門貴州聯誼會在貴州省委統戰部負責人及貴州省畢節市市長助理李勇(中央統戰部幹部,曾在澳門中聯辦工作過八年)陪同下,還參觀了畢節市同心展覽館。該展覽館展示了全國政協和中央統戰部及全國統戰系統,各有定點分工合作支持畢節試驗區「精準扶貧」的情況。其所揭示的一些村落的極度貧困情況,令人震撼;而習仲勛、胡錦濤、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對畢節貧困地區的關懷,及全國多黨合作落實習近平主席「精準扶貧」指示,幫助畢節試驗區的貧困地區脫貧的事跡,也使人感動。今次澳門貴州聯誼會捐贈的十三點五萬元人民幣,主要就是供鐵匠鄉鄉民購買動植農作物的幼苗,以供他們種植、飼養。這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做法,改變了過去的捐款是直接派發給貧困農民的做法。

從二零零五年起,為保障澳門等珠江三角洲地區供水安全,國家防總每年實施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從貴州省的天生橋、岩灘等水利樞紐向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區應急調水,緩解鹹潮壓力,確保澳門等地供水壓力,解決澳門供水燃眉之急,保障澳門居民的食水安全。而天生橋水庫的水本來是用來發電的,「西電東送」是貴州省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但為了支援澳門居民的食水問題,卻在未有經過發電的情況下,就「放水」實施「壓咸補淡」工程。貴州省是全國人均GDP最低的省級行政區域,而澳門特區則是全國人均GDP最高的省級行政區域,卻在「壓咸補淡」工程中,由最貧困的地區來無償支援最富庶的地區。我們澳門居民應當感恩,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精準扶貧」的指示,以實際行動支持貴州省的扶貧工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與此同時,澳門特區政府也適宜具體落實二零一三年行政主管崔世安見證的,在「活力澳門推廣周」活動中簽署的各項協議,切實推動澳黔合作事宜。

(發自貴州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