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女性政治家為何特別多

2016年1月16日,臺灣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以大幅優勢在選舉中獲勝,成為臺灣地區首位女性領導人。臺灣地區的男女平權狀況和女性參政程度多年來在亞洲地區首屈一指,蔡的勝果可謂水到渠成。從聯合國開發計畫署2012年發佈的性別不平等指數來看,臺灣地區的指數數值最低,名列亞洲第一,全球第五。再從權力機關的女性議員比例來看,臺灣地區「立法院」的女議員人數占總比的33.6%(任期2012~2016年),比日本和韓國超出20多個百分點,在亞洲地區名列第二,僅次於東帝汶(38.5%)。那麼,為何臺灣地區的女性政治家比例特別高呢?長期致力於研究女性參政權的臺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認為,這應歸功於「女性參政配額制」的切實實施。

何為女性參政配額制

該制度在臺灣又被稱為「婦女保障名額制」,指的是在議會中為女性預留一定比例的席位,以便形成議員性別比例相對平衡的制度。

與大多數新興民主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是,臺灣早在上世紀50年代前期便開始了配額制的實施。黃長玲認為,這主要得益於臺灣女性在日據和訓政時期積極開展的維權運動。在1946年出臺的相關法規中,不僅規定男女共用平等參政權,同時承諾將另行制訂法律保障一定比例的女性當選議員。然而,省主席陳誠于1949年5月將一紙戒嚴令頒下,臺灣進入動員戡亂時期,女性議員配額制的制訂和實施短期內更是無從談起。

1950年,隨著《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的頒佈,《臺灣省各縣市議會組織規定》首次規定,在地方各級的民意代表選舉中,各選區的10名(或5名以上)當選者中必須確保至少1名女性,即採取10%的配額制。臺灣省議會中的女議員比例從第1屆臨時選舉(1951年)的9.1%緩步上升至第8屆選舉(1985年)的16.9%。其後,臺灣地區選舉制度雖然經歷重重改革,但女性參政配額比例始終停留在10%,這引發了許多女權運動家的不滿。同時,鑒於臺灣「立法院」採取的選舉制度「不可轉移單票制」——即一個選區內有多個議席,但選民只能投給一位候選人——與配額制「八字不合」,不利於女性候選人的當選,故此要求提高配額比例和修改選舉規章的呼聲不絕於耳。

1996年11月,臺灣著名女權運動家彭婉如離奇失蹤,數天後被發現陳屍在高雄縣鳥松鄉,震驚各界,史稱「彭婉如事件」。多個女權運動團體聯手發動臺灣女性運動史上規模最大的遊行活動,呼籲繼承彭的遺志,保護女性權益。基於此次事件激起的巨大風浪,民進黨率先於1996年12月規定,每4名參加公職選舉的候選人中必須有1名女性(國民黨也於2000年做出了同樣規定)。1998年,當時的國民黨議員馬英九在當選臺北市市長後致力於推動女性權益保護的制度化工作;以顧燕翎等為首的女權運動代表同時也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而奔走呼號。裏應外合之下,1999年頒佈的《地方制度法》第33條的規定將地方議會的女性參政配額比例一舉提高至25%。在2002年的「五都選舉」(臺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中,女議員的當選比例應聲上升至28.1%,並在2006年和2010年的改選中穩定在35%左右。2005年,臺灣將「立法委」的選舉制度變更為小選舉區和比例代表並立制,其中,比例代表區的至少半數議席須歸女性議員所有,確保女性立法委員的比例在15%以上。

黃長玲的分析顯示,在2002年~2014年的歷次選舉中,共有68名女性憑藉配額制「護身」,成功得到黨內提名並當選公職。

針對女性參政配額制的褒與貶

從其誕生之初,女性參政配額制所受的質疑便未有停歇。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第一種意見認為,通過配額制當選的女性公職人員很可能是不稱職的,她們的工作或許不如其他議員出色。而且未經歷選戰搏殺便沒有足夠資格為選民代言。第二種意見認為,這批女議員只會推動有關女性權益的相關法案制定和實施,對其他領域的政策既不了解也不關心。第三種意見認為,年資較深的女議員長期「霸佔」配額席位不利於普通女性政客的晉升,對有志投身政治的女性也會形成壓迫。最後一種意見則認為,配額制只是一種暫時性的糾偏原則,無法真正推動男女平權。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迎紅曾指出,「配額制意味著區別性原則取代了人民主權的普遍性原則,導致了新的歧視,與平等原則相背離。」對於這一點,許多女性政客也表示贊同。比如呂秀蓮就曾表示,「配額制雖然很仁慈,但既不公平也不光榮。」一些順利當選的女議員甚至要求廢除這項制度,因為她們已證明自己與男議員一樣能力出眾,無需配額席位的庇佑。

針對第二點反對意見,羅格斯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庫魯克指出,事實上,女性議員對不同政策領域抱以廣泛關注,就連在歷來為男性所把持的國防和外貿等領域,女議員的提案次數也沒有落下風。

針對第三點反對意見,庫魯克和黃長玲的研究都指出,通過配額制當選的女議員在推動男女平權方面用力最勤,貢獻也最為卓著。作為女性領導人,她們能有效扭轉選民對於女政客的思維定勢並鼓勵更多女性市民參政議政,營造更為平等善意的政治文化氛圍。最後,雖然絕大多數國家的女性已獲得了與男性同等的參政權,但各國議會的女議員比例長期以來保持在10%~30%的低水準,認為女性「雙商」欠奉、不宜從政的政治文化仍然根深蒂固,配額制的實施非但不是對平等原則的扭曲,反而有助於將法理平等兌現為現實平等。

(君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