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任危機:相信我,有多難

老人摔倒敲詐扶人者、偽裝殘疾行乞者被揭穿、貨車側翻遭周邊群眾哄搶……這樣的新聞一遍又一遍地刷新人們的眼球。真正的信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以至於當遇到陌生人人求助時,大部份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你是不是在騙我?難道中國真的已經陷入了信任危機?

中國式訛人,誰還敢扶老人

2013年12月3日,北京市公安局通報了「外籍男子無證騎摩托車撞倒中年女子」一事,證實了外籍男子無證駕駛摩托車撞倒正在經過人行橫道的中年女子,並依法暫扣了肇事摩托車,對其交通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當時有評論文章稱,事情發展到如此複雜的份上,真相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無論是之前爆出的假新聞,還是外國小伙逆向無牌行駛,或者是中國大媽的確有糾纏人的情許上,人經沒有興趣研究,更多的接探討該不該遠離是非。在這過程中,很多人選擇放棄了良知,放棄信任,避而遠之,從上述事件可以看出,中國人慢慢變得冷漠了,而導致冷漠的原因就是缺乏信任﹗

發生在同一年的類似事件還有一則,就是四川3名兒童扶老太反被誣陷,訛人老太被拘7日。

當年11月22日,達州市公安局達川區分局南外派出所對:「三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婆,反被誣陷索賠」帖文內容進行了全面調查。後查明,傷者蔣某某系自己摔倒,並非由三個小孩推倒(有3名目擊證人證實),且傷者蔣某某的傷情系事發日形成,與網上流傳的傷者在幾日前洗澡摔倒致使竹折不符(有醫院病歷證實)。

綜合調查相關情況,蔣某某、龔某某(蔣某某的兒子)的行為屬於敲詐勒索行為。達州市公安局達川區分局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允條之規定,決定對蔣某某給予行政拘留7日的處罰(因違法人員蔣桌桌已滿70周歲,依法決定不予執行),同時對龔某某給予行政拘留10日、並處罰款500元的處罰。

有了上述的案例,一位八旬老人摔倒,路人圍成一圈等救護車不敢扶的事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據報導,當時正是早高峰,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很多。看見老人摔倒,有些人徑直走開,也有不少人停了下來。可是,停下來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上前扶起老人。

默默守護中,有人跑到街頭,叫來了協警。瞭解情況後,協警將在地上躺了五六分鐘的老人,慢慢攙了起來。這時,救護車也到了路口,。

看著救護車開遠,大家才漸漸散去。兩個原本不相識的好心人邊走邊聊,傳來一聲歎息:「真心是不敢去扶啊……」

中國式乞討,誰還敢獻愛

男子裝殘疾行乞被揭穿「跑路」你中過招嗎?最近,在西安含光北路與大學南路交匯路口,有網友「閱微草堂」看到有一個男子趴在地上行乞,但後來被一個路人給揭穿了。兩人僵持了10分鐘後,路人稱要報警,於是這個假裝殘疾的男子終於站起來並離開現場。

近日,有記者拍下了一男子偽裝殘疾行乞全過程。這是一位四川成都男子,他偽裝成雙腿殘障人士在大街上乞討,待乞討夠一定錢數後,這名「殘疾」乞討者會爬到人少處站起來換上千淨的服裝戴起「保安帽子」,將乞討來的零錢到附近超市換成整錢後一走了之。記者對這位元乞討者進行了連日跟拍,用相機記錄了偽裝乞討全程。

據報料人李先生和目擊者紗帽北街路口交通協管員王大姐稱,那幾天,這位乞討者都出現在蜀都大道和書院街一帶,每天上午10點過,這名「看起來殘疾」的中年男子就會到路邊換上乾淨整潔的衣服離開。

記者注意到該男子走進大豐汽車站旁的一家超市,將150元錢的零錢兌換成整鈔後回到了住處,據超市店主張女士介紹,該名男子說自己是保安,1個多月來平均兩三天到她這裏來換零錢,每次100-200元等。

他為何處「換裝」乞討?究竟有何困難?後來,記者和一名志願者在其出租房內找到了他。屋子只有一張床、一張桌、一張簡陋的沙發上放著牛仔包,裏面是他乞討時穿的衣服。乞討者自稱叫吳俊(化名),今年44歲,來自南充。一個人在外漂流多年,前幾年做過保安。當志願者詢問其雙腿是否健康時,他表示沒問題,「但我有肺炎」。

此後,吳俊還時常出現在人民南路附近。不時有城管人員來制止,但他仍舊進行著換裝乞討。對於為何要趴在地上給人造成雙腿殘疾錯覺的方式來進行乞討,吳俊告訴記者:「這樣更讓人同情,更方便要錢一些。」

中國式哄搶,國人素質何在

另外,貨車發生側翻,貨物遭周邊群眾哄搶也屢見不鮮,這不僅是國人素質的問題,更是信任危機的表現。

2013年11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一輛大貨車在轉彎過程中發生側翻,車上裝載的35噸桂子瞬間傾瀉而出,散落的桔子遭到民眾哄搶。除了一部分橘子被低價銷售出去和哄搶走了以外,大部分橘子都被來哄搶的民眾睬爛了。

還有錢被哄搶的。2013年2月3日下午近1時,發生在上海長寧區北翟路協和路路口附近的一幕激起眾議,安徽籍農民工秦小亮拿著打工賺來的1.76萬元到銀行匯款,途經長寧區北翟路協和路路口時,不慎將錢款掉落在地上。一陣大風吹過,將錢款吹散了一地,遭遇路人哄搶。小秦自己僅僅撿回了3,000元,剩下的也只有幾名路人將撿拾到的700元交還給他。一年的辛苦錢,轉眼只剩3,000多元,這樣的結果不僅讓民工感到絕望,也讓所有人感到寒心。路人在瘋狂撿錢跑路的同時,也讓良心灑落一地。從路口的監控中,看到了不顧交通法隨意停車衝出來搶錢的人,扔下電動車跑過來的市民,還有在路旁熟無睹的路人。

這是一個讓人五味雜陳的真實故事。從一開始眾人對小秦的熟視無睹、下車哄搶;到陸續歸還、主動捐獻;有人選擇了不幫也不管,有人選擇了利己,更有人選擇了利他去鑄就大愛。這裏夾雜著小的善,也並存了平庸的惡。如果身在其中,一念之間,你會選擇哪個角色?

2013年初,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佈的《社會心態藍皮書》顯示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不降,人際之間的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只有2到3成信任陌生人。.

信任危機的「中國體驗」

英國著名社會理論家和社會學家吉登斯指出,當下中國社會所遭遇的信任危機不僅僅是現代性的危機,更是由獨特的社會結構轉型所帶來的社會治理危機,在社會心理層面產生的無依無靠、不能掌控、人人自危的心理危機。信任危機帶來的社會心理恐慌是中國人幸福感與安全感喪失的根源之一,也是當代國人最深刻的「中國體驗」之一。

在傳統中國社會裡,人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地域,形成以血緣、地緣為主要特徵的「熟人社會」,人們之間的交往以當面的、在場的熟悉和瞭解為依據,以熟人社會所共有的行為規範、風俗習慣為制約,以血緣、地緣為紐帶和保證,從而形成了一種「親而信」的信任模式。在中國人的眼裏,親近自然就產生信任,自己人最可靠,而陌生人都是可疑的。建立在人際關係規範下的信任不但是熟人社會的秩序基礎,也是人們本體安全感的所在。

熟人社會結構的鬆弛與瓦解發生在改革開放以後,高考、「返城」、下海經商、進城打工、下崗再就業等頻繁的社會流動與「孔雀東南飛」式的地理遷徙,迅速改變了靜態化的社會結構,人們的社會活動從封閉性的地域中抽離,傳統的、穩定的、長久的、可預見的人際關係漸漸被易變的、短暫的、匿名的交往模式所取代。.於是,以關係規範為約束力量的人際信任模式受到巨大的衝擊,中國人開始體驗到社會信任方面的不確定性。

如果說鄰里關係的冷漠、「殺熟」現象的出現,動搖了相互信任、守望相助的社區共同體,那麼對家庭成員信任關係的質疑則讓中國人徹底喪失了本體安全感。婚姻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家庭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人倚重的生活共同體,家人最可信不但是一種社會態度,簡直就是一種人生信仰;「養兒防老」是基於血緣關係的傳統角色規範,是不容質疑的信任關係。但是今天,父母已經不能指望養兒防老,於是出現了新的養老模式「養房防老」;面對婚姻關係的脆弱,「婚前財產公證」很快成為規避婚姻風險一把利器,這於保護個人財產的同時,卻在婚姻關係締結之初就刺傷了彼此的信任與情感,讓婚姻關係變得更加脆弱不堪。廣而這之,父子、夫妻、朋友、同事、熟人鄰里間似乎都需要設防,陌生人之間更是人人自危。

人際信任危機重創了中國人以「關係」、「人倫」為行為規範的日常生活秩序,人們陷入了不知如何與人交往的困境之中。拿商品消費來說,中國人對購買之物充滿狐疑,從汽車、房地產等大宗耐用家庭消費品,到藥品、食品、衣物等日常用品無一能讓人放心,尤其是蘇丹紅、三聚氰胺、塑化劑、黑心棉、地溝油等一系列假冒偽劣食品所帶來的生命安全問題,已成為今天中國人無法擺脫的夢魘。失範的中國市場引發了全面的消費信任危機:商品價格虛假的廣告信息擾亂人們的消費認知與消費決策;低劣的產品質量,尤其是食品安全構成了健康威脅,凡此種種,導致普遍的社會恐慌,引發了危機情緒的蔓。

信任危機如此嚴重的背後

實際上,中國的信任危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有分析總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意識形態原因。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有段名言:「我毫不懷疑,如果『三角形三內角之和等於正方形的兩直角之和』這一說法和任何人的統治權或具有統治權的一些人的利益相衝突的話,這一說法即使不受到爭議,也會由於有關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採取把所有幾何學書籍通通燒掉的辦法,而受到鎮壓。」

目前,全國每年發生幾萬起群聚事件,很多都是因為權力部門(政府、警方調查結果)缺乏公信力。—個事件發生之後,如果政府的調查結果有公信力,就不會釀成暴亂事件。正如德裔哲學家阿倫特所說:「人們常常發現,長期洗腦造成的最確定結果,是一種特殊的玩世不恭:對任何真理都絕對拒絕相信,不管這個真理有多麼可靠的依據。」正因為我們的社會經歷過一個人們不能瞭解基本事實的時期,人們對公權力就喪失了基本的信任,這二者之間的因果關係是非常明確的。

其次是法律機制問題。社會對於人們的行為缺乏有效的外部規範力量,對於造假欺騙行為懲罰不力,懲罰機制不完善,使得造假行為的成本比較低,由此導致毒牛奶、地溝油、盜版書氾濫成災。在法律機制健全的社會,人們的造假行為會帶來傾家蕩產的結果,誠信與造假兩相比較,人們才會選擇誠信。反之,在蠅頭小利的利益驅動之下,人們也會去造假,從而徹底喪失了職業操守,也毁掉了社會的信任。

第三是文化習俗問題。由於中國盛行熟人社會與生人社會的區別對待,對於欺騙外人、生人的行為就缺乏內在的規範力量。這個習俗就是費孝通所提出的差序格局,就像在水中投入一顆石子,水面上泛開一圈一圈的水紋。在中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核心,血親,姻親,朋友,熟人,一圈—圈延伸開去,按離自己距離的遠近來劃分親疏。信任只在熟人圈裏,對陌生人世界是完全不信任的,並且由此也認為,對陌生人的欺騙行為並不違反行為規範。差序格局揭示的是一種典型的熟人社會價值觀:只是在熟人圈子裏才有信任,對於陌生人是完全沒有信任的。

第四是宗教信仰問題。這也是中國人在信任問題上缺乏內在規範力量的一個原因。因為中國是一個無神論(或泛神論)的社會。當中國人撒謊或造假時是沒有內心痛苦的,因為他知道除了被抓到之外,不會有懲罰,不會下地獄,所以什麼都可以做。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如果沒有了上帝,豈不什麼事都可以做了?」社會上詐騙事件大量發生,新的詐騙形式層出不窮。當很多人做幹事欺騙人時,當受騙上當大量發生時,社會就徹底喪失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