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四原則

  夏天的這三個月中,陽氣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充分交合,是自然界萬物生長最茂盛的季節。夏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季節,此時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腠理開泄,汗液外泄,陽氣趨外,易宣散、耗傷,情緒不穩,易心浮意躁,還易引發感冒、中暑及各種胃腸道疾病,夏季養生要遵循四大原則。

精神調攝,重在養心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夏季屬火,火氣通心,故曰「夏氣通於心」。夏季的炎熱最易干擾心神,使心情不寧,煩躁不安,而養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靜養心神,重視精神調攝,使神清氣和,歡樂舒暢,胸懷寬闊,心神得養,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忌焦慮憂怒。

《內經》指出:「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意思是說,在夏天要使精神飽滿,切忌發怒,使機體氣機宣暢,通泄自如,要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這是適應夏季的養生之道。可經常聽聽悠揚的音樂、看看優美的圖畫,或進行戶外釣魚、打太極拳等緩慢運動,這些都有利於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生活調養,重在養陽

《內經》曰:「春夏養陽。」在夏季,人們喜歡食冷飲、涼茶及生冷瓜果,但如過度食用易損傷脾胃之氣,長此以往可致脾腎陽虛,引起食欲減少、胃痛、腹瀉等症狀。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姜性溫,能溫陽祛寒,夏天適當吃些薑,可起到養陽健脾的作用。

夏季還是一個多濕的季節,溫為陰邪,最易傷及脾陽,導致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皮膚濕疹、肢體或顏面水腫、四肢不溫等各種症狀,故夏季應避免居住潮濕之地,出汗後應及時更換衣服或擦幹汗液。

在生活起居方面,夏季晝長夜短,外界陽氣充盛,起居宜順應陽氣的消長,可適當晚睡早起,不要厭惡日長天熱,應多參加戶外活動,以補充身體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通過戶外活動鍛煉,提高身體對暑熱的耐受性,並通過運動發汗等方式把體內的鬱悶宣洩出去,使陽氣得以宣發,順應夏季宣發生長的狀態。

飲食清淡,溫食為主

夏季飲食宜清淡,易於消化,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主張夏季飲食應「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也就是說夏季的飲食要稍熱一點,飲熱茶,可適當多進食辛味食物如薑、蔥、蒜等,要「以熱制熱」,不要寒涼,亦不要吃的大多,可少食多餐。清淡的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此外還應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如冬瓜、苦瓜、西瓜、黃瓜等,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

夏季人體出汗多,腠理發洩,飲食可適當多喝綠豆湯、酸梅湯等,以消暑解渴,固護肌表,防止汗出過多。夏季還應多補水,可選用菊花茶、赤豆湯、蓮子粥、荷葉粥、百合湯、皮蛋粥等,既可清暑熱,又可生津開胃。

夏季養生,注意防病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人體出汗多,各種細菌病毒生長繁殖快。進入夏季後,人的消化功能普遍減退,故夏季是感冒、急性胃腸道疾病、皮膚病等疾病的多發季節。所以,做好夏季常見病防治工作,對平安度盛夏十分重要。

夏季要適當安排好午休,保證睡眠充足;不要將空調房的溫度調得過低,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以防感冒和中暑;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食物,預防腸胃炎及食物中毒;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預防夏季各種皮膚病的發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逆之則傷心,秋為痠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即告知人們夏季失於養生則對人體存在潛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