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是民進黨自愚的玩笑

4月1日是西方民間社會流行的「愚人節」,近些年也逐漸融入東方社會文化之中。在這一天,有些人可能會跟你開一些善意的、極少包含惡意的玩笑,並在玩笑最後告訴你,你被捉弄了,你是個「愚人」。恰恰是在這樣一個帶有一定娛樂性的日子,海峽對岸的民進黨也很嚴肅認真地開起了「玩笑」,他們所主導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在這一天正式出爐。草案的要義是:談判前、中、後三個階段都要納入監督機制,臺灣立法機構可以對兩岸間在談的協議草案進行逐條審議,嚴格審查,決不允許所謂的「自動生效」。這樣的「監督條例」一出,立刻引起輿論錯愕,甚至民進黨內部都有人嘀咕這是「史上最嚴」、「舉世罕見」。兩岸學者更是稱:蔡英文口口聲聲說處理兩岸關係大陸應拿出更多善意,可反觀民進黨這一版「監督條例」,簡直毫無善意,甚至充滿敵意。

不要以為民進黨是在「愚人節」當天逗悶子,事實上他們是很認真的,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就說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體現的是以立法機構為主的監督權,未來蔡英文新當局的行政部門不會再另提其他版本,將以這一版為主。柯的言外之意就是,4月1日提出的「監督條例」,基本板上釘釘了。

「監督條例」因何而來

現在大家關注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是民進黨在主導訂立,這個所謂的「監督條例」到底因何而來呢?其實它正是2014年3月臺灣發生的「太陽花學運」的產物。當時,一些臺灣人士甚至很多根本沒搞清楚「服貿」實質卻被綠營所鼓動的臺灣青年學生,以國民黨當局與大陸協商「服貿協議」時未公開相關資訊、是「黑箱作業」為由,不惜強衝並癱瘓臺灣立法機構,要求制訂監督兩岸協商過程及兩岸協議的法案,國民黨當局最終與民進黨達成「先立法後審查」的妥協,同意草擬所謂「監督條例」。於是,臺灣多個政黨、甚至是一些民意代表個人,紛紛提出各種版本的「監督條例」,其中很多版本包裹著「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等「獨瘤」。「太陽花學運」直接導致「服貿協議」至今未能在臺灣獲得通過,也對兩岸兩會後續協商產生強烈衝擊,藍綠陣營圍繞「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訂立,時至今日仍在拉鋸扯皮。

等到民進黨贏得2016年選舉後,為了有助於其上臺後處理兩岸事務,蔡英文表示,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將優先審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於是就有了民進黨在4月1日提出的「監督條例(草案)」。民進黨並聲稱,草案題目中去掉了「兩國論」等的相關表述,這是對大陸「釋放善意」。

綠版條例毫無善意

綠版的「監督條例」規定:分別落實所謂兩岸談判前、中、後三階段監督,包括談判計畫、協定草案和文本皆需向臺灣立法機構報告、審議及備詢;「安全」審查有明顯危害之虞,應即停止談判;草案送立法機構審查的時間改為90日內完成,若未完成則交付立法機構會議裁決,甚至此前外界關注的「逾期視為同意」條款也被刪除,絕對沒有所謂的「自動生效」。對於這些嚴苛的條款,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表示:「立法機構有監督權、修改權,而行政部門負責談判,這樣的過程中,希望當局對立法機構的監督徹底尊重。」

真如民進黨所說,他們拿出的「監督條例」釋放出善意了嗎?顯然沒有!有臺灣媒體質疑和評論說,這項草案如果真的實施,未來的兩岸協議勢必完全由立法機構主導,行政部門的許可權大幅限縮,談判人員既不被充分授權,又沒有每碼,再加上底線在談判過程中需要向立法機構報告,試想談判如何進行?按照此條例,未來兩岸協商必然大受衝擊,這固然是民進黨的選擇,後果卻要由民眾共同承擔,令人慨歎。

大陸多位涉台學者則是直接點明,「監督條例」是在以完善監督機制為名,行阻撓破壞兩岸關係發展之實。

上海台研所常務副所長悅永傑表示,這違背了蔡英文口口聲聲說的「維持兩岸關係現狀」。按照臺灣現行「兩岸關係條例」的規定,在臺灣方面,兩岸已簽署協議只需行政部門負責人簽署後,送交立法部門備查,不必審議,30日後自動生效。現在民進黨違背這一規定,另搞一套嚴苛的「監督條例’目的就是阻擋兩岸關係發展。

南京大學台研所所長劉相平認為,民進黨方面所謂的「善意」,是指該草案標題中沒有出現「臺灣」、「中國」、「兩國」等刺激性的字眼,而是用了中性的「兩岸’但是從披露的條例內容來看,有「授權海基會向中方提議」等字句,實際上還是透露出「一中一台」、「一邊一國」的取向,大陸無論如何不會接受。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指出,兩岸簽署協定是雙方善意合作的結果,民進黨的「監督條例」如果真的通過,很可能現有的協議都難執行,雙方之間的政治交集甚至互信基礎全然被破壞掉了。

服貿協議首當其衝

民進黨在4月1日拋出的這一版「監督條例」,到底會有何具體危害呢?外界評論認為,「服貿協議」勢必首當其沖。本來早在2014年就該獲得通過的「服貿協議」,因為「太陽花學運」已經延宕擱置兩年,如今綠營又拋出嚴苛的「監督條例」,「服貿協議」的命運無疑會更加雪上加霜,因為已經有民進黨籍的民意代表聲稱,一旦「監督條例」通過後,就要首先拿「服貿協議」開刀,對其所有條款重新進行逐條審查,如有不妥甚至發回重談。

「這個『條例』為阻擋兩岸服貿協議生效而提出,本身就不是善意的。」上海台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直截了當指出了綠版「監督條例」對「服貿協議」的衝擊。他說民進黨如果真有善意,就應該立即讓「服貿協議」生效,而不是橫生枝節。台媒甚至評論說,從民進黨提出的草案看,未來執政後在處理兩岸經貿談判這一塊,很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將要上任的行政機構負責人林全還曾暢想,「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後,可優先適用兩岸貨物貿易協定,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賴士葆嘲諷他說,這是想得美,綠版「監督條例」對大陸來說就是「兩岸不協議條例」,若通過立法,「以後也不會有什麼貨貿、服貿了」。

兩會協商變數增加

除了已經談完的「服貿協議」命運多舛,外界評估,兩岸兩會自從2008年好不容易恢復建立起來的協商談判機制,很可能也會受到衝擊,增加變數,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就已經顯露端倪。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原本計畫4月上旬到訪大陸,這極有可能會是他任內最後一次到大陸,但遺憾的是,有民進黨籍民意代表卻臨時動議,不准林中森動用出訪經費,杯葛了林中森的行程,他任內與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的「陳林會」恐怕也終成絕響。

再反觀民進黨的「監督條例」,前、中、後三階段嚴苛的監督程式,等同於為兩岸協商談判處處刁難、層層設卡,恐嚇協商談判人員,給談判人員扣上莫須有的帽子從重追究處罰,將造成島內無人再敢談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說:「民進黨制定這一條例的初衷,就是為兩岸簽訂合作協議設置障礙。」他認為,臺灣早已陷人民粹主義不能自拔,為反對而反對是政治常態,今後兩岸任何協議都將因此陷人無休止的扯皮遊戲,大陸方面沒有必要去配合民進黨的政治作秀。上海台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斷言,「監督條例」成了阻擋兩岸協商的工具,讓兩岸不能談、不敢談、談成了也無法生效。

兩岸輿論普遍認為:這一「監督條例」違反談判慣例,是人為製造障礙和麻煩,為兩岸協商談判「套上枷鎖」,一旦通過,必將使兩岸協商和所達成協議的權威性嚴重受損,並破壞兩岸業已形成的互信基礎。

誤判形勢後果嚴重

民進黨版的「監督條例」不僅毫無善意,而且是在刻意回避兩岸互信的基礎——「九二共識」眾所周知,目前兩岸間協議的簽署,主要由海協會與海基會主導,而兩會互動、協商、談判的前提就是承認「九二共識」。國台辦發言人多次表明:兩岸協商談判的基礎不能受到損害,兩會受權協商和所達成協議的權威性應該得到維護。凡是破壞兩岸協商談判基礎,干擾和阻礙相關進程,為兩岸關係發展人為設置障礙的行為,我們都反對。

所以,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前的首要問題不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問題,而是是否承認「九二共識」。但就目前狀況來看,在蔡英文和民進黨骨子裏作祟的,顯然仍是對「九二共識」的模糊思維,這樣的誤判後果會很嚴重,也正因為此,才引發外界對兩岸關係走向的擔憂。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指出,民進黨至今不願面對「九二共識」,共、民兩黨還沒有建立起互信和對話的基礎,如果這一充滿敵意的「監督條例」再獲得通過,兩岸在互信問題上將雪上加霜,兩岸政治對立恐怕將走向惡性循環。

上海台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指出,在民進黨不改變「台獨」立場、不承認「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的情況下,

「監督條例」一旦通過,將造成臺灣沒人敢談判、大陸沒有意願談判,兩岸無任何談判、協定可供監督審議的局面,必然造成兩岸關係嚴重倒退,對兩岸關係的長期發展造成惡劣影響,後果極其嚴重,民進黨必須為此承擔責任。

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表示,民進黨若以一黨之私,硬是在「5‧20」前通過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於是把臺灣拒於大陸門戶之外,不但不可能向上崛起,反而只會使經濟更向下沉淪。南京大學台研所所長劉相平也認為,在經濟全球化和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如火如荼的時刻,兩岸本應該聯手,共同面對挑戰。若民進黨上臺後,刻意淡化、疏離與大陸的經濟、社會聯繫,「另投懷抱’導致兩岸關係轉冷,最後「受傷」的一定是臺灣。

民進黨一廂情願炮製「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擺明瞭是已經摩拳擦掌準備通過立法機構來對兩岸關係施展拳腳,但正如中科院臺灣問題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黨朝勝所言,兩岸能談就是因為有「九二共識」作為基礎,綠版的「監督條例」並未提及「九二共識」,表明民進黨迄今並不認同「九二共識’若如此,兩岸連談的事實都不會發生,又拿什麼送到臺灣立法機構讓民進黨監督審查施展拳腳呢?

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此前已經表示,預估4月底就可以排案審查「監督條例」,並有望盡速通過。這一條例假若真如民進黨所願通過,恐怕將來也不會有用武之地,只會成為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或者是今後人們回憶和談論起來的、發生在西元2016年4月民進黨自愚自樂的一個玩笑。

(寒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