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翅膀動了,誰的危機?

從卡梅倫今年2月宣布舉行公投以來,歷經4個月的激烈爭辯與持續糾結,英國人最終選擇了離開歐盟,英倫三島不僅是在地理上,從此更是在政治上使自己「孤懸海外」。

「英國脫歐」成為了今年以來,繼唐納德‧特朗普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奧地利險些誕生極右翼總統後,美國和歐洲國家發生的又一例讓人費解的「反常」政治現象。

公投結果宣布的當天,全球股市大跌、英鎊貶值、英國信用級別降低……如果說這些還只是表象,英國的「民主政治」則真正面臨了深層次的危機。而這場危機還很有可能蔓延至整個歐洲。

更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紛擾的表象之下,人們自以為熟悉的西方正在經受新的政治和社會思潮衝擊,變得陌生起來,蘊藏難以預測的變數。這種思潮混雜著反精英政治、反全球化、民族主義等多種內容。

卡梅倫「甩鍋」

當「脫歐」方以51.89%的支持率擊倒48.11%的「留歐」派的結果出來時,儘管筆者的一個朋友為手上貶值的英鎊而一聲嘆息,但末了還是加了一句「不愧是有骨氣的英國人吶!」

誰曾想,這只不過是一群用生命詮釋「No Zuo No Die」任性的英國人罷了。據英國媒體報導,在投票截止之後(晚上10點)到凌晨5點投票結果出來之前這段時間,來自英國的用戶在谷歌的搜索量大增,位列前5名的問題分別是:脫歐意味什麼?歐盟是什麼?歐盟成員是哪些國家?我們已經脫歐了,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歐盟有幾個成員國?

還有英國媒體在投票結果出來後就去採訪了一些當時投完「脫歐」票,但現在已經悔青腸子的人。例如,一個叫Ryan Williams的19歲少年,他說:「我現在感覺很糟糕,我當時感覺改變的話會很有趣,現在我真的很後悔。」有一個哥們這樣說:「我現在很驚訝和焦慮。我投了脫歐,但我覺得我這一票應該算不了什麼。我從來沒想過真的發生了。」還有一個全家都投了「脫歐」的姑娘說:「如果還有一次重投的機會的話,我們全家這次肯定都會投留下來。」

好吧,這幫無聊的英國人成功「作死」了他們的首相卡梅倫——英國首相卡梅倫24日宣布將於10月辭職。

事實上,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早就說全民公投並非最好的民主,「少一點公投會更好」。英國真要退歐的話,由國會撤銷1972年歐共體(歐盟前身)法案就能實現,根本無需公投。但內心深處並不想脫歐的卡梅倫,還是打算利用「脫歐」的民意「大度」地打出了這一手「公投」牌。

那時的卡梅倫有著相當充足的自信:在英國對歐盟的政治和財政義務已經小於德、法等國的前提下,他決心繼續借重「脫歐」的洶洶民意,迫使柏林和巴黎在預算貢獻份額等問題上做出進一步讓步。實際上,今年2月19日英國與歐盟達成的「特殊地位」協議,正是卡梅倫預設的一重「保險」。他滿以為這項具有實質性獲益的協議足以安撫黨內的激進派,並對公投結果產生預期的積極影響。這樣一來,公投就成了走過場——大部分中間派和少數激進派保守黨人將在新協議的安撫下轉而支持首相,民眾也會在意識到他的良苦用心之後,用「留歐」選票表達對政府的信心。這樣一來,首相的支持率將達到新一輪高潮。

但英國最終「脫歐」,宣告了卡梅倫政治豪賭的失敗。而一前一後的巨大變化,令無論保守黨還是工黨均顯得「猝不及防」。對於英國政府來說,脫歐程序卻成了燙手山芋。卡梅倫已經借辭職「實力甩鍋」,稱他本人不會主導脫歐程序。而他的潛在接班人中,最熱門的詹森顯然也沒有做好準備。

英國《泰晤士報》直接引用英國政治家克里斯•穆林的小說題目《一場地道的英國式政變》將此次英國「脫歐公投」稱作一次「政變」。報導中分析指出脫歐派領袖、前倫敦市長鮑里斯•詹森和他的脫歐支持者們並沒有做好未來可能領導英國的準備,而是單純追求自身政治利益。詹森本人在公投結果公布前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替代卡梅倫成為下一任英國首相。

在公投結束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詹森說,英國無需立即開啟脫離歐盟的進程,「沒有必要太匆忙」,歐盟有其重要意義,只不過「不再適合英國」,英國人不應「不理睬歐盟」,「我們的子孫後代還將以歐洲人的身份擁有美好未來」。

此外,英國政府中參與競爭卡梅倫繼任者的潛在人選不少,包括司法大臣戈夫、內政大臣特蕾莎•梅和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

不過,國防大臣麥可‧法倫24日告訴媒體記者,現在就猜測誰將接替首相一職還為時過早,「還有一堆事情要做,包括如何推進脫歐進程、如何穩定我們的經濟、如何安撫盟友……」

工黨方面也因脫歐公投而陷入黨首危機。主要反對黨工黨的兩名議員說,他們已經發起針對工黨領袖傑里米‧科爾賓的不信任動議,原因是科爾賓沒有成功說服工黨票倉的選民投下「留歐」票。

脫歐公投結束後,工黨內部鬧出這般危機,或許是因為在英國政壇震盪期間,議會選舉可能提前舉行。公投前,「留歐」陣營議員放話稱,一旦「脫歐」,他們將在議會對退出歐盟的議案進行阻撓,讓「脫歐派」的願望難以實現。如果出現這一情況,英國將面臨解散議會、提前舉行選舉的局面。

至於英國政府何時啟動脫歐程序,目前來看還真是個未知數。

倫敦也鬧「獨立」

但對於英國,最「鬧心」的恐怕還是「聯合王國或將解體」。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英國全民公投結果顯示,只有三個地區是「留歐派」多於「脫歐派」,其中蘇格蘭地區有62%的選民支持英國留在歐盟,為各地區最高,其次是倫敦59.9%,北愛爾蘭地區「留歐派」比例為55.8%。

毫無意外,這也成為影響英國「團結穩定」的三大問題區域。

據新華社消息,蘇格蘭政府於6月25日在愛丁堡首席大臣官邸召開緊急會議。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斯特金會後發表聲明說,她將成立顧問團,就英國決定「脫歐」後蘇格蘭在歐盟和單一市場的地位提供法律、財政和外交方面的諮詢和建議。蘇格蘭政府已同意為選擇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開始進行立法準備。

斯特金說,蘇格蘭政府決心果斷行動,但行動方式應確保蘇格蘭團結一致。她重申,蘇格蘭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這一選擇非常具備討論條件。為確保這一選擇在所需時間表內可以實施,有關方面將採取行動,做好立法準備。

另據國際在線24日報導,北愛爾蘭議會第一大反對黨新芬黨表示,他們將會就北愛爾蘭獨立、愛爾蘭統一舉行新的投票,「在代表北愛爾蘭人民政治與經濟利益這一方面,英國政府未能履行自己的職責」。

今年3月份,新芬黨領袖麥吉尼斯曾表示,如果英國決定脫歐,那麼愛爾蘭就將舉辦獨立公投。「如果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那麼這可能對整個愛爾蘭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考慮到所有的預測,那可能會違背愛爾蘭人民的民主願望,」麥吉尼斯當時表示,「如果英國公投退出歐盟,那就有必要給愛爾蘭公民以民主權利,進行一次獨立公投以結束分治,並保留在歐盟中的地位。」

但首都倫敦也「鬧獨立」,頗令外界大跌眼鏡。投票結果顯示,倫敦28個選區選擇留下,僅5個選區選擇離開,約60%的倫敦地區選民選擇留在歐盟。於是倫敦人民——尤其是年輕人不願意了,他們不僅紛紛走上街頭抗議,甚至,連國旗都有人畫好了。據悉,英國議會官網上要求倫敦市獨立的請願提議也收到了10萬人左右的簽名支持。不過,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已經委婉地拒絕了「倫敦獨立」的呼聲。

歐盟公開分裂

與英國的「磨磨蹭蹭」不同,英國決定脫歐後,歐盟一改往日再三挽留的「溫情脈脈」,突然斬釘截鐵表示,要走趕緊走。

據鳳凰衛視消息,歐盟領袖25日敦促英國政府立刻啟動脫歐程序談判。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警告,英國不要期待脫歐是一場和和氣氣的分手,他稱,這從來就不是濃情蜜愛的事,「要談馬上就開始」。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已任命比利時外交官希烏斯協調這場史無前例的退盟談判。儘管法律方面的細節談判由行政機構歐盟委員會負責,但作為歐盟成員國首腦會議的主席,圖斯克的任務是居間斡旋政治條約,引導談判程序以達致最後協議。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態度比較溫和,雖然她也說退盟談判不能長時間拖下去,但必須有條不紊和在良好氛圍下進行,英國不必急於啟動歐盟條約第50條的退盟機制。

但英國「脫歐」對歐盟本身無疑仍是一場災難。它標誌著歐盟的公開分裂,甚至是解體的前兆。美國《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指出,「一場歐盟的生存危機將是2016年的重大地緣政治事件」。

而有關民意調查顯示,歐洲各國將近半數的民眾願意仿效英國搞公投,決定是否離開歐盟。事實上,此前,英國脫歐在歐盟已經引發多米諾效應,多國政黨均宣布效仿舉辦脫歐公投。

義大利「五星運動」黨稱,將堅決支持就義大利是否離開歐元區舉行公投。儘管義大利法律不允許進行有關退出國際條約的公投,但歐元反對者的勝利給義大利政府帶來一個嚴肅的信號。

荷蘭自由黨領導人海爾茨•維爾德發布推文,呼籲荷蘭民眾也就是否脫歐進行公投。

法國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黨國民陣線黨領袖勒龐稱,英國退歐公投是一個明確的指示,即28個國家組成的歐洲聯盟已經「衰敗」,她向選民承諾一旦入駐愛麗舍宮,將針對法國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公投。

丹麥反對黨紅綠聯盟也表示希望就歐盟成員國身份舉行公投……

不難猜測,歐盟對英國如此逼催,或許也是希望儘快將英國脫歐的影響降至最小。

但是,對法國而言這「未必是壞事」,更不是「世界末日」。英國如果退出歐盟,那麼歐盟內的反對聲音將會減弱、決策的阻力將減少,而法、德等主流國家的主張將會更加容易地得到認可和形成共識,歐盟的決策程序和過程將更加順暢。無論是推進歐洲一體化,還是歐洲在外交和安全事務上「用一個聲音說話」,都有可能變得更加容易。在一個沒有英國的歐盟內,法國的地位和影響力將會得到鞏固和加強。

另一方面,英國脫離歐盟並不會損害法英之間雙邊關係,作為兩個擁有核武器的歐洲大國,法國同英國建立了「軍事同盟關係」,這在利比亞戰爭中得到充分體現。法國的歐洲戰略是,憑藉同德國的結盟推動歐洲一體化,而借重同英國的結盟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發揮一定主導作用。這「雙重戰略」促成了法國在歐洲地緣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無論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法國的這一戰略都將不會改變。

多數人的「暴政」?

作為西方世界的中心,大西洋兩岸的政壇似乎出現了「共振」。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當天,特朗普出現在蘇格蘭並發表講話說:「我認為這裡發生的事情與我的競選活動非常相似……人們想要『邊界』。他們不想看到不明來歷的陌生人湧入他們的國家。」

正如一名白宮記者指出,兩者實質上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即英國「脫歐」派和特朗普支持者都相信,「全球化正在危害藍領階層,移民增加正在改變本國特性」。

的確,從社會層面上看,「脫歐論」的另一個促進因素是英國民眾對於移民問題的集體焦慮。儘管移民為英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稅收,為英國帶來了經濟活力,他們為英國福利做的貢獻大於他們從英國福利制度所獲得的回報。但移民問題在英國已經成為一個極其敏感的帶有民粹色彩的政治話題。

歐盟內部人員自由流動的條款在實踐上使得歐盟成員國的公民可以憑藉本國的護照或身份證件,無需簽證自由出入另一個成員國,無需工作許可在另一個成員國生活和工作、自主創業,在其他成員國退休,移民工人享受國民待遇,包括僱傭、社會保險、健康醫療和其他社會服務,在所在國投票選舉當地的議會議員和歐盟議會議員。

當歐盟各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差不多時這沒有什麼太大的矛盾,但是問題在於,2004年歐盟趁著俄羅斯衰弱實施東擴,新吸收的10個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原歐盟成員國差距巨大,經濟水平落後,但是勞動力人口眾多,紛紛湧入西歐,給包括英國在內的國家造成衝擊。

英國的右翼勢力聲稱,脫離歐盟之後,英國可以完全控制本國的邊界,根據本國的經濟利益和承受能力獨立自主地決定是否接納移民,接納多少移民,接納哪種類型的移民,可以緩解英國教育、醫療和其他公共設施的壓力,提高工資水平。 此外,英美兩國都瀰漫著對政治精英強烈不滿的情緒,認為精英層與其本應代言的選民距離越來越遠。

公投結果揭曉後,英國政治和經濟撰稿人唐•福斯特認為,這一結果不應該讓人感到意外。過去一兩年,他曾經多次前往在這次公投選擇「脫歐」的地區,但他並非去調查公投民意傾向,而是報導貧困現象。

福斯特指出,這些地區有著共同之處,之前相對富裕,產業繁榮,社會穩定,但隨著採礦、製造、鋼鐵等行業倒閉,工作崗位流失,當地人感覺遭到迷茫,前途昏暗。雖然政治家們宣稱英國經濟正在恢復,但那些人自身境遇沒有得到改善,因此「脫歐」派有關從歐盟「拿回控制權」的口號很有吸引力。

類似的是,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在低收入及低學歷白人男性選民中有著壓倒性的高支持率。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歐洲,社會階層分化產生的矛盾最終會反映到政治領域,以全民公投、政治選舉等形式表現出來,乃至造成政治生態的兩極分化。有人把這一現象稱為反建制、反精英、反專家現象。它出現在美國,標誌性事件是特朗普的「橫空出世」;它出現在歐洲大陸,症狀是極右翼政黨在多個國家的崛起;它也伴隨著其他更加不祥的趨勢而出現:金融危機、歐元區崩盤、全球化失控、貧富差距拉大、中東戰亂頻仍、難民流離失所、全球人口大遷徙……

FT 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英國退歐公投是自殘》一文中指出,「可以說,此次公投是我有生之年見過的英國政府最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於認為不進行公投就意味著拒絕民主的反對觀點,我們可以回答,英國在開始進行此類公投很久前便已是成功的民主國家。」 馬丁認為,「應該由議會來決定,而不應該由全民公投來決定。英國是一個實行議會民主的國家,代議原則是英國民主制度的最基本原則。而全民公投的危險在於,它會助長民粹主義政治。」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蘇格蘭需要就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投,因為是否獨立是一個極為重大的問題。但關於英國是否退出歐盟,卻是一個技術問題,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很難理智地解釋其利弊得失,而在全民辯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誇大、謊言、誤導,整個辯論的氣氛因此被毒化,所以我不相信在這種氣氛下選民會作出明智的決定。」馬丁說。

馬丁所深深憂慮的種種退歐辯論的「毒化」氣氛最終演變成公投投票日一周前的惡性仇殺事件——強烈支持英國留在歐盟的工黨女議員喬•考克斯在其位於英格蘭波斯托爾的選區內的一家圖書館外,被一位極右翼的槍手托馬斯‧邁爾開槍打死。犯罪嫌疑人甚至在法庭上說:「消滅叛國者,自由屬於英國。」

退歐陣營把自己打扮成民主的捍衛者,但反對全民公投的人卻認為,退歐公投本身就不民主。

首先,一個國家的選民可以作出影響歐盟5億公民的決定,這不民主。其次,有數百萬歐盟公民居住在英國,其中許多人已經在英國生活多年,對於影響他們未來前途的這個問題,他們卻沒有投票權。

另外,現代社會日趨複雜,管理國家也越來越專業化,選民選出自己的代表,即議員,委託這些議員在一定期限內管理國家,代表他們作出平衡、審慎、專業化的決定。你不能指望技工、水管工、美髮師、牙醫能夠更專業化地管理國家。

還有人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反對全民公投,認為公投會造成「多數人的暴政」,不利於保護少數人。如果公投的結果是由簡單多數來決定,那麼,如果僅僅是投票者的 50%+1做出的決定,卻要讓另外 50%-1 的投票者接受,只會讓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分裂,而那些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投票或者棄權的選民更不會心服口服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認為,西方國家這些年來喜歡搞公投,一方面因為經濟不景氣,民眾不滿情緒上升,另一方面則是民眾對精英政治和現有制度的不信任感增加,「美歐政治雖然存在不同之處,但民粹主義、反體制傾向上升有共通之處」。

在英國決定「脫歐」後,西方世界這股反全球化思潮恐怕會表現得愈發明顯,也引發社會對全球化前景的關注與爭論。從宏觀角度看,這可能會威脅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勢頭,在一些國家還可能出現全球化的逆轉進程。

馮仲平認為,經濟全球化需要人們齊心協力,但參與全球化的主體又是民族國家,這是一個突出的矛盾。全球化所造成的一些問題或弊端,也給全球治理提出挑戰,一些傳統的理論和觀念需要修正和改變。

另外,分析人士認為,英國退出歐盟,對美國的安全和軍事戰略均將產生不利影響。分析稱,英國同美國保持著傳統的特殊關係,英國加入歐盟的前身歐共體後實際上成為美國控制歐洲的工具。長期以來,英國在歐盟中所採取的立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的態度,這特別反映在歐洲實現防務獨立計劃上。這個計劃違背美國意願,因此,在英國質疑下,歐洲防務計劃被長期束之高閣。

英國一旦退出歐盟,美國在歐盟將失去其「忠實代理人」,美國對歐洲事務的控制和主導能力將受到極大削弱,英國和中東歐國家在歐盟內形成事實上的「親美陣線」,英國的離開,歐洲的「獨立傾向」有可能會凸顯。當前,因烏克蘭危機而引發西方同俄羅斯之間的「新冷戰」,英國退歐將有損於美國同歐洲之間的共同行動。這些對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極為不利。美國甚至擔心,歐美之間跨大西洋關係遭到削弱甚至瓦解。

因此,歐巴馬雖然認為,脫歐公投表明了全球化帶來的變化以及挑戰,但他強調:「儘管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將發生改變,美英兩國之間的特殊關係不會改變,並將歷久彌堅。歐盟仍將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之一。」

(蒲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