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中梵建交就是毛澤東「掏心」戰法之應用

曾記否?當一月十六日蔡英文剛當選時,曾做了多年「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美夢的呂秀蓮,懷著酸溜溜的心理聲稱,蔡英文的當選將會令台灣出現「雪崩式斷交潮」,而許多人當時也是這麼想?但事實卻是,除了在蔡英文「五二零」宣誓就職前,中國大陸與早已與台灣「斷交」的岡比亞宣佈建交之外,一直「以定制動」,就算是有某些台灣當局「邦交國」要求與中國建交,北京也沒有任何動靜。

這一招令蔡當局大為出乎意料之外。因為他們早已準備好一整套的應對策略,倘若當時一下子就發生「雪崩式外交潮」,就將會在島內外推出系列文宣,指責北京「破壞現狀」,並煽動台灣居民對北京的強烈不滿情緒,這就可轉移自己因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導致兩岸聯絡溝通及協商機制「停擺」,從而引發島內民眾質疑的視線,並反過來將之引導到對北京的質疑。而且,倘若當時北京真的是對蔡當局掀起「雪崩式斷交潮」,也是一下子就把「籌碼」都拋光了,到關鍵的時刻就將無「牌」可打。深諳毛澤東兵法的北京新高層,並沒有這麼「笨」。

但是,既然蔡當局一方面不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卻又要以「維持現狀」的籍口繼續享受馬英九承認「九二共識」所獲得的成果,包括要繼續以適當名義參加某些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活動(最近就主動向國際民航組織發函,要求出席其第三十九屆大會),甚至還要「超越」馬英九,連馬英九在其任期內下令停止進行「加入聯合國」的活動,也要「重整旗鼓,再度出擊」。那麼,這就是蔡當局自己打破對外事務領域「維護現狀」的平衡,難怪北京要「該出手時就出手」了。

實際上,最近天主教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漢在《公教報》發表題為《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共融合一》的文章,透露梵蒂岡教廷與大陸就主教任命達成初步結果,「梵蒂岡願意由地上教會的所有合法主教及地下主教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中國主教團,由這個主教團推薦主教人選,由教宗任命」。而在近幾年來,外界不時傳出教廷與大陸建交的消息,但雙方始終未能建交,關鍵就是未能就大陸主教的任命問題取得協議,而這也成為雙方談判的重點。倘此一問題獲得完滿解決,中梵建交的所有障礙都將一掃而光。倘果如此,北京在「懲罰」蔡當局在對外事務領域的「攪攪振」大小動作時,就是除非不出手,出手就是直搗黃龍,並連帶引發連鎖反應式的「斷交潮」效應,但又能將使台灣民眾的反感情緒降至最低,是毛澤東「掏心」戰術的靈活運用。現在,就看北京在反「台獨」鬥爭與統戰部門擔心教廷擴大對中國大陸地下教會的影響力之間的矛盾,如何權衡取捨。

中梵建交,在反「台獨」鬥爭的領域上,這確是一個奇招。一方面,鏟除台灣當局在歐洲的最後一個「邦交國」,使得台灣當局在亞、歐、美洲呈現「邦交空白」狀態,從而擴大堵遏蔡當局在國際事務上製造「台灣獨立」或「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戰略圖謀,而且在具體事務上,也可阻塞蔡當局籍口到訪梵帝岡,而借道羅馬機場,踏足「非邦交國」意大利的機會。——須知道,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挑選「副總統」搭檔人選時,之所以甄選了陳建仁,就是因為信奉天主教的陳建仁,不但是「梵諦岡宗座聖大額我略爵士」,更有「梵諦岡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騎士」的稱號,與梵蒂岡的關係非同一般。蔡英文是希望能以此格局,在「中梵即將建交」的傳聞聲中,感動羅馬教廷,繼續保持與台灣當局的「邦交」。而陳建仁也計劃於九月間訪問梵蒂岡。

另一方面,中梵建交對台灣民眾的「衝擊」不會太大。實際上,在台灣地區的幾個主要宗教中,佛教和道教最深入人心,這兩個宗教的信徒也有高度的重疊,佔台灣地區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越是往南,信眾越多,尤其是道教中的媽祖信仰。在台灣中南部,信奉天主教的民眾極少,僅佔總人口不到百分之一點五。因而中梵建交,對台灣民眾做成的震動不會很大。

同樣是來自西方的宗教,基督教對台灣民眾的影響力就相對較大,而且其主要教派——基督教長老會還是「台獨」的溫床和精神憑藉。盡管在一九四九年跟隨國民黨撤台的基督教教會人士並不主張「台獨」,其中的周聯華牧師(剛於上周六以九十六歲高齡逝世),還是蔣家三代的牧師。但在國民黨撤台之前就在台灣安營紮寨,深入台灣城鄉各地的基督教長老會,擁有三十多萬教徒,幾乎佔全台新教人數的一半,是當今台灣有相當實力的宗教派別。基督教長老會一直鼓吹「台獨建國」,要求台灣「獨立自決」,成為台灣的「獨立運動」支柱,甚至直接發動和組織旨在宣揚「台獨的街頭行動。一些「台獨」組織或有「台獨」傾向的團體如「新國家聯盟」、「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台灣國際關係基金會」、「台灣人公共事務台灣總會」、「台灣人權促進會」等,都是基督教長老會組織的,或由該會直接派人進行控制。李登輝、張俊雄、翁金珠等就是長老會的信徒。

而台灣天主教隨著兩岸民間交往的日益發展,面對兩岸關係的態度發生變化,主教單國璽(已於二零一二年逝世)就被視為是「大統派」。一九九零年五月底,台灣「中國主教團」正式提出《「國是會議」建言》,要求台灣當局盡速訂定主動的、周全的、以中國之統一為目標的大陸政策,主張積極支持民間的接觸與對話,特別是文化、學術、文藝、宗教、體育等方面的交流,在開放兩岸文化交流範圍中,促進兩岸宗教界人士的交往,而不必擔心大陸的統戰做法。在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上認為,未來兩岸的趨勢可能是在民間自立動機形成的接觸,經由經濟上的整合而達成統一,主張台灣當局的「三不政策」可以放寬,兩岸可加強學術、文化、宗教等交流。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天主教會極力充當大陸教會與普世教會及羅馬教廷早日合一起到「橋樑」作用。實際上, 梵蒂岡教廷要與北京建交的考量之一,就正是因為台灣的「市場」太小,已經「飽和」,而大陸「市場」廣大,可以發展的機會甚大,因而才有「棄台就陸」之想。就此而言,中梵建交對台灣民眾的心理刺激並不大,在可以承受之內。

但是,中梵建交對於台灣當局的「外交」,卻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主要是因為台灣當局在中南美洲的「邦交國」,主要是屬於拉丁語系中的西班牙國家,如多米尼加、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烏拉圭等,並因與西班牙的歷史淵源成為天主教國家,他們與梵蒂岡的關係有點「君臣關係」。倘梵蒂岡與中國建交,他們也將會紛紛跟隨之,而卻並不是甚麼中國大陸「大挖牆腳」的結果,那才是「七傷拳」,「拳拳到肉」。

因此,中梵建交,可說是毛澤東戰法中的「掏心戰術」的應用,蔡政府要罵也罵不出聲。更何況,其中一些國家早就有見於現實,有意與中國大陸建交,但北京為配合馬英九的「外交休兵」而未有應允。這一次,就不用再客氣了。

因此,中梵建交,既是對蔡當局破壞「維護現狀」的反擊,也可將島內民眾的反感情緒降至最低,卻能收到最大效益的理想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