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軍誤射「航母殺手」內情

鑒於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屢次以「航母殺手」示人,加之其發射時機恰好是中共建黨95周年的紀念日,島內猜測之聲鋪天蓋地。

自民進黨當局主政後,台海兩岸曰關係出現相對低潮期,「別惹事」成為臺灣島內輿論普遍持有的心態。然而,2016年7月1日,臺灣海軍第131艦隊所屬「金江」號導彈巡邏艦,在例行甲類操演驗收(簡稱「甲操」)時發射了一枚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鑒於該導彈屢次以「航母殺手」示人,曾在臺北航太展貼出過擊沉解放軍「遼寧」號航母的宣傳畫,加之導彈發射時機恰好是中共建黨95周年的紀念日,島內測之聲鋪天蓋地。

對此,臺灣「總統」蔡英文要求妥善處理,臺灣「海軍司令部」則反復強調,此事純屬「誤操作」,並且導彈沒有飛過「海峽中線」,希望外界不要過度解讀。

「誤操作說」站不住腳

據日本《世界艦船》雜誌披露,肇事的「金江」號為錦江級導彈巡邏艦的六號艦,隸屬駐防基隆的臺灣海軍第131艦隊,與「曾江」、「資江」、「新江」、「鳳江」、「淡江」等艦同屬「武裝強化艦」,即以狙擊航母等大型水面艦為主要作戰任務。

該雜誌弓丨述知情人士的話稱,

「金江」號的艦艉換裝上新式反艦導彈發射箱的支架,以便能像成功級護衛艦般混裝雄風-2、雄風-3反艦導彈。這兩種導彈分別為亞音速和超音速,可充分發揮不同速度、不同射程和不同飛行彈道的優勢,以「快慢配」的飽和攻擊方式,窒息目標艦的防禦能力,實現突防。

從某種意義上說,包括「金江」號在內的所有錦江級巡邏艦加裝雄風系列導彈,很大程度是為了解決臺灣海軍缺少大艦平臺的問題,力圖用「船海」、「彈海」戰術「嚇阻」大陸解放軍橫渡海峽。實際上,錦江級艦隻是作為雄風-3導彈的武器發射平臺,作戰時通過臺灣海軍「大成觀通系統」、地面的固定式或機動式雷達、海軍其他主戰船艦來提供目標方位等情報資料,控制與協調發射反艦導彈,由其他機艦負責中繼導引,最後再由反艦導彈本身的尋標器鎖定和精准擊中目標。從如此複雜的作戰程式看,臺灣海軍所謂「誤操作說」,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耐人尋味的是,「金江」號出事之際,正逢該艦參加年度戰鬥力驗收考核「甲操」科目。這項活動由臺灣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簡稱「教准部」)測考科主導,根據各艦情況派遣由各部門專業軍官組成測考小組,負責艦艇的各項作業測考工作,等同於上級對每艘艦艇的年度考核。甲操旨在使艦艇具備單艦高級戰備水準,以及處置多重情況的能力,以獨立、並行及綜合運動的操演方式,驗證被測單位的應變處置能力,評價其單艦整體戰鬥力及艦上訓練小組(SBTT)的培訓成效。

據早年督導過「金江」號甲操的一名退役台軍校官回憶,當時包括自己在內的監督考官抱著厚厚的準則與技術檔等簿冊登艦,操演過程中,他們不會干預任何部門與專案的操作人員的作為,除非有立即性或不可挽回的威脅安全跡象出現,否則只負責拿著碼表與評分表站在旁邊,對操演專案的步驟與動作正確性一一評比。他特別提到,針對武器火控與作戰系統人員能力考評的考官一律肩戴藍色臂章,對每個項目都進行細化的分值評比,可以說,在「職業大佬」面前幹出「荒腔走板」的「誤射之事」,不僅當事人會「下崗」,恐怕連艦長乃至艦隊司令都要「前程報銷」。

增程「雄三」部署之難

由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雄風-3,首度在2007年「雙十節」閱兵中亮相,宣告台海軍正式進人超音速反艦導彈時代。

按照台「國防部」核准的「追風專案」,台海軍從2007年到2014年共獲取118.93億元(新臺幣,下同)的預算,購買120枚雄風-3,除了部署在8艘成功級護衛艦、7艘錦江級導彈巡邏艦和剛服役的「沱江」號導彈巡邏艦上,還配屬給裝備岸基機動發射車的「海鋒大隊」。公開資料顯示,雄風-3導彈基準射程約130公里,飛行速度約2.5馬赫。

而早在2011年8月,有島內「立法委員」透露,「中科院」正在研製雄風-3導彈的增程型,擁有更大的彈頭、更快的飛行速度和更遠的射程。2014年11月,「中科院」官員對夕卜宣佈,岸基和艦載的雄風-3增程型導彈均已定型,其彈體尺寸與重量都比艦載型雄風-3加大不少,射程在300公里以上,飛行速度至少3馬赫,預計2017年之前能完成測試工作,因此不排除「金江」號試射的就是增程型雄風-3。

雄風-3一度被「中科院」吹捧為「航母殺手」,如今進一步研製增程型,等於是「殺手中的殺手」,勢必讓台軍倍感興奮。不過,導彈要增加射程,無外乎提高全彈升阻比(空氣動力效率)、降低速度、減少燃料消耗、改變彈道(由低空改為高空)、提高發動機工作效能和增加燃料等;但由於雄風-3增程型為超音速導彈,為了維持高速,必須維持氣動方面的低阻設計,因此很難像亞音速導彈一樣,通過加大翼面來提高升阻比,延長射程。如果要改變導彈外形來提高升阻比,那等於重新設計新彈,工程浩大,並不可行。

據台媒報導,繼續使用衝壓發動機的雄風-3增程型導彈的射程約在300-400公里之間,增加射程的方式有兩種:將雄風-3彈體等比例加大,或增加發動機燃料空間和推進段(即衝壓發動機)元件小型化,飛行速度則都增至3馬赫。由工程技術來看,後者難度比前者高,雖然前者會造成彈體加大、重心改變、導彈姿態控制系統重新設計等問題,但仍要比挖空心思通過材料工程技術去縮小推進段來得容易。

整體而言,雄風-3增程型的彈體若比雄風-3導彈大而重,其外掛助推器就要加大推力,繼而增加體積或增加外掛助推器數量,這樣一來,雄風-3增程型的發射箱勢必比現在的雄風-3發射箱更大,連帶影響到未來部署方式,導致戰術效益下降。

先說艦上部署,成功級護衛艦在艦舯部上層建築加裝雄風-2、雄風-3反艦導彈和40毫米速射炮後,除對艦艇操控穩定性產生影響外,額外的重量使得長期受到76毫米速射炮射擊震動和受風浪等應力影響造成的甲板裂痕雪上加霜,徒然增加維修保養的困擾。成功級艦若要換裝更大更重的雄風-3增程型導彈,無疑會使艦舯部甲板裂痕問題更為嚴重。

至於同樣搭載雄風-3導彈的錦江級導彈巡邏艦,即使甲板能負荷,但雄風-3增程型較大的發射箱,後甲板有無足夠的安置空間也是個問題。而「沱江」號導彈巡邏艦因隱形考慮,艦上雄風-2、雄風-3反艦導彈都放置在艦舯部,空間更為固定,很難再裝填更大型的導彈。這意味著,雄風-3增程型要裝在臺灣海軍現役艦艇是有困難_的。

既然裝載艦艇不易,剩下的選擇則為岸基部署。若採取固定陣地部署,導彈體型就不是問題,但固定陣地可能一開戰就會遭對手鎖定摧毀。至於機動部署,從2013年臺北航太展公開展示的雄風-3導彈發射車看來,左右並排的兩個導彈發射箱幾乎與發射拖車同寬,同類型的發射拖車若要搭載更大的雄風-3增程型導彈,只能搭載一到二枚。

目前岸基部署最大的問題,是無法通過艦艇機動來延伸打擊S巨離,攻擊範圍將被限制在臺灣海岸線往外延伸400公里內的水域,大幅壓低了戰術效益。

未來台海若爆發戰事,由於雄風-3增程型的射程不到解放軍艦載機的打擊半徑,大陸航母只要在距離臺灣400公里外出動艦載機對臺灣目標進行攻擊,有雄風-3增程型的台軍也無可奈何。

(田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