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續座談澳門城市發展

【本報訊】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主辦的《澳門特區城市發展策略研究(2016-2030)》專家第二日座談。來自內地、香港和澳門城市規劃和設計領域的4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課題組的《澳門特區城市發展策略研究》(初步報告),對澳門未來城市發展的總體方向、基本策略、土地利用、空間佈局等諸方面進行了深入廣泛的專業交流。

與會專家學者觀點紛呈,討論熱烈,共同為澳門未來的城市發展提供專業意見和智慧。

座談會上呈現出諸多討論的焦點。

城市發展與經濟產業多元化。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顧朝林教授提出,澳門應強化全球博彩娛樂中心的優勢地位,並延展出旅遊、金融、商貿、體育四大產業板塊,開拓中葡經濟文化交流四大平台建設,促進經濟和產業結構轉型發展。在產業發展策略上,他提出繼續做大博彩業,著重旅遊休閒度假業、葡語國家經貿,以及服務業、交通倉儲物流業的發展。

對此,與會學者均認同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方向,但也有許多學者認為需要進一步釐清龍頭產業與配套產業以及其他產業之間的關係,實現澳門和周邊地區在產業和配套上的協同發展。另外,與會學者也對高端製造業、信息產業、金融產業、健康產業等在澳門的發展與培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澳門城市發展與遺產保護。清華大學張傑教授提出,澳門的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文化和藝術三重價值,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應當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為前提。在保護方面,堅持真實性、完整性、系統性以及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保護原則;在利用方面,堅持永續與合理利用、有機更新以及居民參與原則。

對此,有學者提出,文化遺產保護應當和澳門未來的功能區劃結合在一起,疏解半島人口密度,改善文化遺產的保護環境和居民居住環境,更加體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

有學者提出,文化遺產是四百年來中西文化交流樞紐的歷史見證,體現中國與葡語國家的關係,對擴展澳門人的視野、創造力和想象力,增強澳門居民的歸屬感和國家認同感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從國家和國際層面看歷史城區和文化遺產的保護。

澳門城市發展與住房建設。清華大學王英副教授提出,澳門應在有限土地和發展空間的條件下,通過生活文化設施的建設,改善居住環境和城市整體面貌。她提出更有彈性的住房供給、更宜居的生活服務、更具魅力的人文棲居三大發展目標,通過拓展居住空間規模、優化住房供給結構、適度疏解高密度地區居住人口、提升居住配套服務、展現城市特色魅力、營造文化場所精神等六大發展策略,並結合澳門現有的社區建設強度、居住人口密度、環境、配套設施等特點進行分區引導。

關於舊區改造,有學者認為,舊區改造要確定優先地區,逐步推進。與會學者都比較認同用暫住房的方式推進舊區改造,並提出可考慮以容積率置換的方式推進,把舊區改造和文遺保護相結合。

澳門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清華大學譚縱波教授提出“拓空間、變結構、強民生”三大願景,以及“空港陸樞紐踞中,右中心、左平臺、後歷史,前未來”的核心發展策略。他認為澳門未來應確立城市發展規劃分區管制,制定合理的土地出讓制度,優先民生土地供給,實現對土地利用的合理管控。

對於譚教授提出的三個填海方案,與會學者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為城市發展策略研究工作提供了許多專業意見。有學者認為,澳門的城市發展策略要與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大區域規劃協調配合,並充分研究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的未來影響。還有學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制定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利用基本策略,發展海洋旅遊和海洋經濟。

澳門城市發展與城市設計。清華大學邊蘭春教授提出將澳門未來的城市空間形象定位為“國際化、多元性、緊湊型的濱水休閒城市”,展現“望山—親海—品城”的和諧城市景觀風貌。他認為,應保護山水資源環境,對密度進行分區控制,構建生態、緊湊、有序的城市空間格局;創造便利、豐富、舒適的公共生活空間,塑造多元、協調、延續特色的建築風貌,改造典型、可塑、重點的示範區段。

對此,有學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加強城市空間的管控,包括平面空間和高度空間的管控。更好地利用海濱資源,構建澳門的步行體系。注重城市微小公共空間的建設,增加綠化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未來澳門城市發展要保護好澳門原有的街區,加大力度支持街道的美化,改變城市面貌,並把澳門的街道文化延續到新填海區。

座談會全部議程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政策研究室和清華大學課題組將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吸取此次座談會的專家意見和建議,完善城市發展策略的研究工作,儘快完成澳門城市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