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鄧小平怎樣決策恢復高考

決策恢復高考

這是經過考慮,為了保證重點大學學生質量而商定的。擬同意。華主席、葉副主席、先念、東興、登奎、吳德、秋里、谷牧同志核示。

鄧小平

八月十八日

國鋒、劍英、先念、東興同志:

我約劉西堯、方毅等同志談了一下,等他們寫好教育問題匯報提綱後,擬提請政治局討論一次。

招生問題很複雜。據調查,現在北京最好中學的高中畢業生,只有過去初中一年級的水平(特別是數學),所以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生,須在社會上招考,才能保證質量。如何才能避免大的波動,辦法正在研究,方案擬定後,擬先送請批准。此件連同中小學教學計劃草案,送請你們看看,供作考慮之用。

鄧小平

九月六日

華主席:

此事較急,請審閱後,批印政治局會議討論批准。建議近幾日內開一次政治局會議,連同紅旗雜誌關於教育的評論員文章(前已送閱)一併討論。如何,請酌定。

鄧小平

十月三日

這是1977年8月18日、9月6日、10月3日鄧小平為恢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分別作的三件批示。

恢復高考的決策,是1977年8月6日鄧小平在他主持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根據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建議確定的。恢復高考的決策在實施過程中阻力重重,每個關鍵問題、每到關鍵時刻,都是鄧小平親自過問、作出批示、推動向前的。

1977年恢復高考,這是一個提前出台的國家決策。1966年「文革」開始後,高考制度就被廢止了。「文革」後,人才匱乏成為我們實現現代化的最大制約,鄧小平自告奮勇管科教,復出前夕就多次找人談話,對於大學招生,已經有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思考。他說,高等學校招生要恢復文化考試製度。不管招多少大學生,一定要考試,考試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誰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不能「走後門」。鄧小平當時的考慮是,1977年用一年的時間作準備,1978年正式恢復高考。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鄧小平復出工作主持召開的第一個會議——科教座談會上,恢復高考的方案被提前實施了。1977年8月5日的座談會上,多位專家發言,要求立即改進大學招生辦法。當時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會議剛結束,已經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基本上還按原來的辦法」,專家們發言的前一天,教育部的報告已經送達國務院。鄧小平原來也是同意這個方案的,因為他原計劃是用1977年一年的時間來籌備恢復高考。但是座談會上,幾位專家強烈建議黨中央、國務院下大決心,對現行招生制度來一個大的改革,寧可今年招生晚兩個月,也不要招收不合格的學生進入大學。

專家們的意見震動並激勵了鄧小平。他問坐在身邊的教育部長劉西堯,今年就恢復高考還來得及嗎?劉西堯說,推遲半年招生,還來得及。鄧小平聽了,當場決斷: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把原來寫的招生報告收回來,根據大家的意見重寫。招生涉及下鄉的幾百萬青年,要拿出一個辦法來。今年就開始改,不要等了。

一個重大決策就這樣出台了。

當時,根據鄧小平的意見,教育部很快報送了《關於推遲招生和新生開學時間的請示報告》,決定將高等學校和中專推遲到第四季度招生,錄取新生次年2月底前入學,推遲三個月。8月18日,鄧小平將這份報告批送黨中央主席、副主席,指出:「這是經過考慮,為了保證重點大學學生質量而商定的。擬同意。」當天,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等均圈閱同意。

自8月13日起,教育部在北京再次召開1977年第二次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但是恢復高考是在「文革」剛剛結束的背景下作出的決策,事關社會走向,其中的許多政策問題,牽一髮而動全局,極其敏感、複雜,事關廣大知識青年的出路、前途和命運。鄧小平從儘快培養人才的大局出發,關心和愛護知識青年,親自過問,拍板作出了許多重大政策,果斷地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推動恢復高考的決策一步步走向實現,改變了一代知識青年的命運。

1977年恢復高考,其中一條是將知青納入招生範圍。「文革」十年間積壓了上千萬的知識青年,他們能否參加高考?他們的錄取應當占多大比例?這是個政策問題。9月6日,劉西堯向鄧小平提交的一份書面報告中提到城鄉知識青年的招考問題。第二天,鄧小平就致信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說:「招生問題很複雜。據調查,現在北京最好中學的高中畢業生,只有過去初中一年級的水平(特別是數學),所以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生,須在社會上招考,才能保證質量。」同時,將劉西堯的報告轉給中央參考,這樣廣大知青才得到了寶貴的上大學的機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此外,鄧小平還指示要放寬招生的年齡、婚姻限制。根據鄧小平的意見,1977年招生辦法將十年積壓的廣大社會知識青年納入招生範圍,年齡放寬到30歲,婚否不限。

對社會知識青年考大學的政策,鄧小平考慮得十分周到。他專門將擬定的招生辦法「自願報考,單位同意,統一考試,擇優錄取」中「單位同意」一條去掉。他說:「比如考生很好,要報考,隊里不同意,或者領導脾氣壞一些,不同意報考怎麼辦?我取四分之三,不要這一句。」所以,後來確定的招生方針中就取消了「單位同意」這一條。

「文革」期間,家庭出身和社會關係等為主要內容的政治審查曾經斷送了很多人的讀書道路。受「文革」影響,教育部在最初起草的招生文件中對錄取的政治條件羅列了很多條條框框。鄧小平對此十分不滿,說:「你們起草的招生文件寫得很難懂,太繁瑣。」他大段地刪改了繁瑣的政審條件,對教育部負責人說:「政審,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現。政治歷史清楚,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勞動,遵守紀律,決心為革命學習,有這幾條,就可以了。」明確指出:「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因此幾乎所有青年都獲得了平等競爭的機會。政審條件的改變,也迅速波及徵兵、招工、提乾等各個方面,為幫助全黨、全社會解放思想,糾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錯誤,摒棄「以階級鬥爭為綱」,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

第二次招生工作會議期間,正值黨的十一大召開,當時「兩個凡是」思想還有較大市場,廢除高考是毛主席親自決定的,恢復高考招生制度不是公開與現行政策唱反調嗎?因此,招生會議遲遲沒有討論出結果,一拖再拖,恢復高考眼看又是前途暗淡。關鍵時刻,鄧小平勇敢破冰,推動恢復高考決策落實。9月19日,他召集教育部負責人談話,批評教育部膽子小,怕又跟著他犯錯誤。他嚴肅地說:「過去講錯了的,再講一下,改過來。撥亂反正,語言要明確,含糊其辭不行,解決不了問題。辦事要快,不要拖。」他明確指示:「招生會議要儘快結束。招生文件繼續修改,儘可能簡化,早點搞出來。」

鄧小平的「9•19」談話口氣十分嚴厲,他甚至說「贊成中央方針的,就干;不贊成的,就改行」。這樣擲地有聲的談話,很快扭轉了乾坤。9月25日,招生工作會議正式結束,新的招生文件基本定稿。10月3日,鄧小平將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的請示報告》和教育部代擬的《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兩個文件批送中央主席華國鋒,寫道:「此事較急,請審閱後,批印政治局會議討論批准。建議近幾日內開一次政治局會議,連同紅旗雜誌關於教育的評論員文章(前已送閱)一併討論。」華國鋒旋即批示,將上述文件印送中央政治局各同志。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了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文件和《紅旗》雜誌評論員文章。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了《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規定從1977年起,高等學校招生制度進行改革,恢復統一考試製度。至此,恢復高考的決策塵埃落定。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的報導,正式公布了恢復高校招生統一考試製度。同日,《人民日報》發表經鄧小平審閱修改的社論《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號召全黨、全國人民把粉碎「四人幫」以後的第一次招生工作搞好。

1977年高考從11月28日開始到12月25日結束,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570萬考生湧向考場,最後錄取了新生27.3萬人。這批人後來成為改革開放各個領域的骨幹,如今已成為社會的中堅。鄧小平的決策,改變了一代年輕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的命運。

(孫東升、蔣永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