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想「讓位」攪動日本朝野 主張正視歷史,給安倍「出難題」

  8月8日下午,日本天皇明仁通過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發表了長達11分鐘的電視談話,正式表明了自己希望「生前退位」的強烈心願。

日本古代天皇「生前退位」的情況很多,但近代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可以說,這是二戰後日本皇室的最大新聞。

天皇自己無權宣佈退位

明仁談話發佈後,《環球人物》記者與日本一些熟人交流看法,他們普遍認為高齡與健康、皇室制度改革、保證皇室長久穩定是明仁選擇「生前退位」的三大原因。

明仁坦言:「幾年前,我兩次接受外科手術,並因高齡而感到體力減退。我開始思考,當出現難以像以往那樣履行繁重公務的情況時,應當如何以對國家、國民及身後皇族適.當的方式處置自身。我已年逾八十,儘管尚屬健康,但身體逐漸衰弱,我擔憂可能難以全身心地完成公務。」

明仁的話說得非常委婉,但退隱之意呼之欲出。之所以通篇談話沒有出現「退位」一詞,是因為天皇自己無權宣佈退位。日本憲法規定,天皇不能過問國政,只是國家的象徵。而日本皇室法典《皇室典範》中,明確規定只有天皇駕崩後,皇嗣才能即位,沒有規定天皇可以「提前退位」。明仁想退位,就需要修改法律,這就涉及國家立法機構——國會。如果明仁明確提出退位要求,就成了過問國政,有違憲之責。所以,明仁只能選擇發表談話的方式,來間接地表明自己準備「生前退位」。

修改法律意味著對皇室制度進行改革。不過,如果在制度上允許天皇生前退位,可能有兩種隱患:一是天皇繼承隨意性加大,天皇不願意幹了,就隨意傳給太子;二是容易使天皇在受到政治等方面的壓力時被迫退位,給天皇制度帶來不穩定性。即使可以修法,也將有一個漫長過程,可能還需另外制定一部皇室法規來解決明仁退位後的稱號、待遇等問題。明仁在談話中提到,他將在2018年迎來即位30周年,這被解讀為他心目中的退位時間。

明仁希望進行的另一個改革是皇位繼承的儀式。他說:「作為皇室慣例,天皇過世後舉行的隆重殯葬儀式將持續近兩個月,之後與喪葬有關的儀式會長達一年。一系列儀式及與新時代相關的各種事項同時進行,與之相關的人們尤其是天皇家人不得已將處於非常艱難的狀況。難道不能避免這樣的事態嗎?」從減輕國家和民眾負擔的角度看,這是個合情合理的想法。

明仁在講話的最後說:「衷心祈願今後無論何時皇室都能與國民同在,攜手共築這個國家的未來,以及象徵天皇的公務永遠不會中斷、穩定持續下去。」這段話看似普通,實則非常婉轉地表達了明仁沒有明言的擔憂,那就是未來的皇太子問題。

明仁在1989年繼承皇位後,下詔立長子德仁親王為皇太子,確定了接班順序。但德仁夫婦只生了一個女兒愛子,天皇的小兒子秋筱宮文仁親王卻生了兩個女兒和皇室第三代唯一男丁悠仁親王。

生了兒子後,文仁曾在多個場合對兄嫂頗有微詞,坊間傳出兄弟不合的說法。以往皇太子即位後,總是立自己的孩子為儲君。悠仁沒有出生前,日本曾有讓愛子繼承皇位的呼聲。當時的小泉內閣曾考慮修改《皇室典範》,承認女性也可繼承皇位。悠仁出生後,危機解除,修法就不了了之。但德仁即位後要廢棄女兒立侄子為皇太子,心理上這道坎很難跨過去。所以,將來立誰為太子不僅是日本政府的一大難題,更是日本皇室的一大危機。如果明仁還在,他可以說服兄弟倆和平解決此事。否則,德仁和文仁直接爭執,問題就大了。因此,天皇想在自己頭腦還清醒的情況下解決好下一代的繼位問題,保持皇位傳承長久穩定,這也是他最後、最重要的工作。

聽了明仁的談話,許多日本國民表示,讓天皇安度晚年,平穩完成皇位交接,這對曰本國家和社會都是件好事。民調顯示,80%以上的日本國民表示理解天皇的心願。

一生敢於打破常規,銳意改革

明仁提出「生前退位」是個大膽舉動。他的一生一直敢於打破常規,銳意改革。

明仁生於1933年,他的名字出自明治天皇頒佈的《大教宣佈之詔》中的「宣明治教,以宣揚惟神之大道也」,也取自《周易》「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二戰中,明仁和許多日本小學生一樣,被從東京疏散到櫪木縣日光市躲避美軍的轟炸,體會到戰爭給普通國民帶來的災難。戰後,他進入著名的「皇族大學」學習院大學學習經濟,1956年畢業。作為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皇太子,明仁不僅接受傳統的皇統教育,更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成為追求自由民主的弄潮兒。他做出的轟動日本和世界的舉動就是迎娶平民妻子。

距東京不遠的輕井澤是避暑勝地,山環繞,樹木繁茂。1957年,明仁到輕澤參加網球比賽,遇見同來參賽的聖心女子大學的正田美智子。相貌出眾的美智讓他一見傾心。回東京後,明仁頻頻組網球賽,邀美智子參加,兩人很快墜入情網。

明仁希望和美智子結婚,但遭遇很大阻力。美智子出身富商之家,但無皇族脈。按傳統,日本皇太子妃必須來自皇族或貴族,美智子沒有資格嫁入皇室。明堅持非美智子不娶。他對愛情的矢志不渝最終感動父親裕仁和皇室,接納了美智。

1959年,皇室為明仁和美智子舉行重的結婚大典,53萬人湧上東京街頭慶。日本掀起了一股「美智子熱」和「皇室熱公眾認為,明仁衝破皇室「萬世一系血統」的禁忌,很有膽量,對他頗有好感。

1989年1月7日,裕仁病逝,明仁繼位,改年號為「平成’」。平成出自中國《史記.五帝本紀》中的「內平外成」及《尚書•大禹謨》中的「地平天成」,表示國內外、天地間均和平興旺,充滿吉祥。明仁繼位後,不辭辛苦,對日本47個都道府縣都視察過。每當發生重大災害,如1991年普賢岳火山噴發、2011年造成嚴重核洩漏事故的「東日本大地震」,明仁夫婦都曾到災區悼唁死難者,慰問災民,鼓勵救援人員。這些活動,展示了他的親民形象,也使災民受到鼓舞,皇室也更具親和力了。

曾談到日本的戰爭責任

明仁表示有意退位後,有中國學者認為,此舉有防止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日本右翼勢力「綁架」利用的目的。縱觀明仁以往的立場,他的歷史觀確實和安倍等人不同。

明仁繼位後,開展了一系列皇室外交,其中對華外交尤其引人注目。明仁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濃厚興趣,對中國人民懷有友好的感情。他不僅接待了多位中國國家領導人訪日,還在1992年10月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時,實現了歷史性的訪華。這是日中兩國交往史上日本天皇首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訪問中國。訪問期間,明仁不僅親身體驗了中華古老文明,還與中國領導人及普通民眾進行交流。

明仁在訪華時談到日本的戰爭責任。他說:「在兩國交往的悠久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我國給中國國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幸時期。我對此深感痛心。戰爭結束後,我國國民基於不再重演這種戰爭的回像馬科下定決心,一定要走和平國家的道路。遵守同貴國的關係上,通過兩國前輩們等許多人士的熱情努力,建立了要永誓和平友好的關係,兩國在各領域的交流正在不斷加深。此次我們訪問貴國,如能作為一個契機,使兩國國民作為友好鄰居向著未來共同邁進,我將感到無比高興。」這一歷史認識受到日本國民和國際社會的一致肯定。

由於親身經歷過戰爭悲劇,明仁一貫主張日本反省歷史,牢記歷史。對於將「神聖天皇」變為「人間天皇」的戰後新憲法,他表現出由衷的擁護和尊重。他積極主張和擁護和平主義,這與安倍不願反省侵略戰爭歷史、積極擴充軍備、主張修改和平憲法的做法有明顯區別。1990年,明仁曾發表講話,表示「每想到貴國(指韓國)國民在我國造成的不幸時期所經歷的痛苦,我就抑制不住痛惜之情」,明確表示侵略歷史的加害主體是日本。2013年4月,安倍等右翼政客曾在公開場合高喊「天皇陛下萬歲」,讓人想起日本軍國主義時代。但明仁對這些做法不做任何回應,守住了和平憲法下天皇的本分。2015年是日本戰敗70周年,明仁指出,「充分學習始于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的這場戰爭的歷史並展望日本的未來,這在現在非常重要」。韓國媒體稱,這是明仁在向想要美化侵略歷史的勢力傳遞要尊重歷史、反省過去的資訊。

安倍在明仁發表談話後,也代表政府發表意見,表示尊重明仁的意願,將會認真研究此事。據悉,日本政府將組建一個委員會來研究天皇「生前退位」事宜。

有分析稱,明仁此舉是給安倍出難題。他「不問國政」,在安倍修憲等問題上不直接表達立場,但他發表有意提前退位的講話,表示要像平民那樣退休,使皇室更加平民化,客觀上有助於防止日本右翼勢力利用天皇、將天皇重新神聖化的企圖。

(宋志勇、徐靜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