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退位:日本天皇制度或迎來重大變革?

  當地時間7月13日晚七時,日本放送協會(NHK)在晚間新聞中投下一顆「震撼彈」。其獨家爆料稱,明仁天皇有意生前將皇位傳給皇太子,並準備在未來幾年內運籌此事。究其原因,明仁表示自己年紀大了,無法勝任「象徵天皇」的工作。

「如果生前退位成真,必然是本年度日本的最大新聞。」該消息一出,日本多家媒體人士紛紛如此評論。日本某全國性報社的資深官邸記者飯田哲也向《鳳凰週刊》透露,當晚各大媒體都炸了鍋,負責報導宮內廳(管理皇室事物的政府部門)的記者們不斷接到上級的確認電話,電話鈴聲此起彼伏。「被責駡的記者居多,畢竟關乎天皇生前退位的重大消息,竟然絲毫沒有察覺。」

據日本共同社7月29日披露,宮內廳開始圍繞天皇有意將皇位傳給皇太子的「生前退位」一事展開探討,擬最快於8月上旬安排天皇親就作為象徵天皇今後如何對待公務等表明想法。據悉,電視直播等方式是候選方案。此外,也可能由宮內廳長官代為傳達天皇的想法。

公務繁重的親民天皇

「昭和天皇去世前也無法執行公務,但其周圍的人表示,即便天皇什麼事都不做,只要在位就是國民的心願。但這一次,天皇只是透露因為年紀大了無法完成工作的意向,整個輿論就開始大合唱『您辛苦了』。有一種天皇即將在輿論中強行退場的感覺。」日本某左派報紙前資深社會記者原山徹感慨道。

之前的昭和天皇裕仁在1946年發佈《人間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聖地位,承認自己與平民百姓一樣也是人,而不是神。其一生則保持著神秘感,極少在媒體中露面。現行的明仁天皇是在現行憲法下從上任之初就作為象徵的首位天皇。相比之下,關於明仁天皇夫婦的報導四處可見。天皇夫婦從相識結婚至今的溫情照片被作為國民夫妻的榜樣廣為流傳,在各式災難現場跪坐著傾聽災民苦情的姿態也深入人心。

「這些畫面讓日本國民對天皇夫婦倍感親切,認為天皇其實也擁有日本普通人的家庭觀。國民敬愛天皇不再因為他是神聖的天皇,而是一位可敬的長者。這次輿論中有不少人希望天皇能夠實現生前退位,因為希望年邁的天皇能夠頤養天年。」原山說。

今年已經82歲高齡的明仁仍然公務繁重,每年要過目1000多份檔並署名蓋章,出席200次各類活動和20多場祭祀儀式。2002年明仁被發現患上前列腺癌,為此接受手術治療,2012年又再次接受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即便公務負擔相比過去已經減輕,去年明仁夫婦仍然接見了270位國內外要人。

每年春秋在東京赤阪御苑,日本閣僚、國會議員、都道府縣知事以及少部分體育選手、藝人和作家會受到明仁天皇的邀請聚集於此。「天皇夫婦會逐一問候在場的2000多人,耗時2小時,走到我跟前時已過去45分鐘。對於80多歲的天皇來說真不容易。」前橫濱市長中田宏如此回憶去年11月參加天皇遊園會時的場景。

2015年12月23日,明仁在發表生日感言時說道:「我對於年齡帶來的變化越來越有感觸,比如在公務中出錯的次數也多了,今後需要更加謹慎。」他發表這番感言中途,突然沉默了15秒之久,以至於讓在場的人有些慌亂。實際上,明仁去年在公務中出錯過好幾次,比如2015年8月15日他在全國戰死者追悼儀式上發言時就將稿子的順序讀錯了。

「從人情常理而言,82歲的天皇退位是一件合情合理的安排。無奈日本卻以正式的法律《皇室典範》強制要求天皇貫徹終身制,而這部法律要修改起來困難重重。」原山說。

「生前退位威脅國體存續」

實際上,天皇生前退位在日本明治維新前還一直存在。明治以後,國家神道作爲意識形態支配國家,「退休」的設定會削弱天皇作爲現人神的神聖性,爲此《大日本帝國憲法》和《皇室典範》否定了生前退位。1889年日本同時頒布上述兩部律法,後者明確了天皇、皇室、皇族的資格條件、婚姻制度和繼承制度等內容。1947年,在美國占領軍的強烈要求下,《皇室典範》在國會以法律的形式通過。二戰以後,《皇室典範》僅僅改動過一次,是將文中的「宮內府」改成了「宮內廳」。

北海道劄幌豬野律師事務所所長豬野亨向《鳳凰週刊》介紹,1947年重新制定《皇室典範》時,生前退位的議題也曾被討論過,但最終沒能制度化。「當時考慮到‘合法退位’可能會出現天皇受到政治脅迫而退位的可能。即便天皇主動提出退位,也難以確定真正原因,更不用說退位後還可能作爲太上皇與新天皇産生權力糾紛。」

在修改《皇室典範》上,最重要的機制是「皇室會議」。該機構是用於商討「皇位繼承、皇族結婚、皇籍脫離」等議題的國家機關。參加的10人中,皇族通過互選隻有2人能參加,其他的8人是內閣總理大臣、衆參議院和最高法院的正副職以及宮內廳的長官。「從參與人的身份而言,皇室事務具有國家最高級別的政治性,皇室無法自己決定自身的命運。」豬野亨說。

這種情形下,《皇室典範》從未成功修改過。2006年小泉內閣時,政府方面提出認可女性繼承皇位的報告書。2011年民主黨野田內閣時,政府提議創設皇族女性結婚後也能留在皇室的制度,最後皆無疾而終。

每次涉及修改《皇室典範》,都有一批「保皇」的保守派登臺反對,最有名的要數民間團體「日本會議」,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正是該組織的國會議員親睦會成員。現任內閣中的成員還有副總理麻生太郎和官房長官菅義偉等半數內閣成員。「目前來看,日本會議很可能是阻擋天皇生前退位的最大障礙,他們的意見會直接影響到內閣的判斷。」豬野亨說。

2006年和2011年對《皇室典範》的修改嘗試均遭到該組織的大規模反對,2006年該組織在東京有名的武道館發動了「保護皇統」的萬人集會。安倍2012年上任後立即「丟掉」野田內閣的皇室制度改革方案。對於本次生前退位一事,「日本會議」組織的副會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小堀桂一郎在《産經新聞》上直言:「天皇生前退位會威脅到日本的國體存續。」

前宮內廳職員山下晉司則警告道:「如果允許明仁天皇因爲無法完成象徵天皇的工作而退位,等於給國民提供了一把衡量天皇資質的尺規。如此一來,一旦德仁新天皇(現皇太子)和雅子新皇後的工作無法得到國民認同,接下來可能就有聲音要求德仁天皇讓位給秋筱宮(明仁的二兒子)殿下了。最極端的後果會演變成國民通過投票決定天皇人選。」

對此,豬野亨解釋道:「如果同意天皇生前退位,等於告訴國民天皇不過是這個國家的一個職務罷了,職務才有根據時間退休一說。一旦生前退位制度化,今後將難以利用天皇作爲意識形態統治國民。放大而言,天皇生前退位其實就是對明治憲法的否定,爲近代曆史辯護的保守派當然會反對。」

以自身爲賭注對抗安倍?

「肆意公開天皇生前退位的消息有違憲的可能,因爲涉嫌在政治上利用天皇實現法律的修改。NHK報道此事像對待八卦新聞一樣,非常欠考慮。」對於NHK的重磅新聞,明治天皇的玄孫、日本作家竹田恒泰在電視評論節目中義正辭嚴說道。

該消息流出不久,宮內廳「一把手」山本信一郎次官就在7月13日夜間的記者招待會中全盤否定了天皇希望生前退位的說法,稱該消息是子虛烏有,以至於該新聞出現沒多久劇情就開始反轉。但主流分析認爲,由於報道一方是日本最具權威的電視台,不可能是空穴來風,但報道沒有經過宮內廳的認可和授權,一時間真相撲朔迷離。

飯田認爲,如果僅僅是天皇個人的意向,不會突然公開報道。據其介紹,一般類似意見會由宮內廳侍從長開始逐級上達,曆經宮內廳長官、內閣正副官房長官到達首相,經過內閣研究並通過後,才會交給媒體。「該流程NHK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這次他們的做法和宮內廳的反應都非常可疑。」

7月13日NHK的首輪報道後沒多久,宮內廳就否定了該報道的真實性,但同樣的內容在NHK晚間9點、11點的時候仍在播放。如此重大的新聞,NHK能在宮內廳的否定中繼續,其背後必然有重量級人物撐腰。坊間一度猜測,其情報源應該是天皇本人、宮內廳的最高幹部,甚至首相。

當宮內廳全盤否定消息後,有記者問道:「你們要向NHK抗議嗎?」宮內廳平素對於皇室相關的報道審查得很嚴,如果報道內容與事實不合,會馬上在官網上公開抗議。然而,截至本刊發稿前,宮內廳並沒有向NHK提出抗議。

「估計兩邊早就串通好了。推測原因,即便天皇有意生前退位也不能直接向國民透露,實現生前退位涉及法律的修改,天皇主動要求修改法律會被認定爲影響國政,屬於違憲舉動。因此,內閣府無論如何都必須全盤否認以確保天皇舉止的合法性。」飯田分析道。

至於退位原因,最普遍的分析是,一種是天皇真的很想生前退位,近年媒體並非第一次聽到這種傳言,但都被扼殺在搖籃中,因此天皇希望通過媒體的公開報道來迫使內閣正視該議題;另一種觀點則認爲,考慮到時機的問題,明仁天皇是想以自身爲賭注對抗安倍修憲,因爲此消息是在參議院選舉後的第三天放出的。

參議院選舉當天,安倍提及要修改1947年制定的和平憲法,選舉後國會的修憲勢力已經超過了修改憲法所需的2/3席位。根據2012年起草的自民黨憲法草案,天皇的地位將由現行憲法的「國家和國民統合的象徵」變更爲「國家元首」。

日本一橋大學名譽教授渡邊治在《戰後政治史的天皇制》中記錄了明仁在學習院高中的生活。有一次社會課上,班級討論的話題是「日本再軍備」,當時明仁站起來說:「堅決反對日本再軍備,此舉會給諸外國造成不當的刺激。」他私下也表示,「如果我成爲天皇,有朝一日被要求在《宣戰書》上簽名,我一定會拒絕。」

「一旦修改現行的和平憲法,日本將有可能被捲入戰爭,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天皇就得在《宣戰書》上署名。明仁天皇也許正是要踐行當初的諾言,如果修憲難以避免,自己甯可退位也不屈服。」飯田說。據其透露,首相官邸接受采訪時表面上說會尊重天皇的希望,但私底下官房長官菅義偉對NHK的行爲感到非常生氣。

珍惜「象徵天皇」的身份

「象徵天皇制度本身孕育著巨大矛盾。」豬野亨感歎道,天皇作爲日本神聖的一員,一方面被日本人所崇拜,另一方面卻被禁止發表任何政治言論。「天皇沒有被賦予現代意義上的人權,他沒有選擇職業的自由,沒有拒絕執行公務的權利,一旦繼位還沒有退位機制。」

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齋藤利彥在《明仁天皇與和平主義》一書中記錄了天皇本人對于自己身份的思考,「雖然立場上需要成爲一定程度上的機器人,但是僅僅如此絕對不行。」

據齋藤利彥記載,明仁天皇在「國事行爲」中扮演著機器人,但在「公事行爲」中有自主發揮的空間。明仁在各種活動中的發言、國內巡幸、舉辦遊園會、訪問災區以及戰爭遺址都屬於公事行爲,都有鮮明的個人彩色。

2011年3月16日,日本東北大地震後,天皇主動提出錄播視頻鼓勵災區民衆。這是自從1945年昭和天皇宣佈戰敗後,天皇第二次對不特定多數人發表談話,該影像也被日本人作爲「平成」的「玉音放送」而津津樂道。此外,當日本核電站被關閉,很多地方實施計劃供電時,明仁表示希望與國民分擔困難,主動在皇居實施起計劃停電。

此外,繼位28年來,明仁一直持續訪問國內外的二戰戰爭遺址。1991年其實現了首位日本天皇的訪華之旅,最近一次則是2016年訪問菲律賓。每到一地,他都會反思日本在二戰時的罪行。「因爲親身體會到戰爭對日本以及他國帶來的巨大災難,戰後,明仁一直都宣揚珍視和平的理念,在自身有限的能動空間有所作爲。雖然天皇沒有直接影響國政的權力,但他仍然珍惜象徵天皇的身份,並希望子女也能繼承並宣揚對和平的珍視。」齋藤利彥如此寫道。

《皇室典範》認可皇太子攝政的職能,但僅限於天皇在重病之時。「日本會議」的副會長小堀桂一郎則建言《皇室典範》可以緩和這一條的適用條件,如此一來明仁無需退位,公務皆由皇太子接手。

「對此,明仁應該不會贊成,」據飯田回憶,日本《每日新聞》曾報道他在皇太子時代代替昭和天皇出訪外國,當時他感慨,外國人對他與天皇本人的重視程度截然不同,皇太子代替不了天皇。「我推測明仁會認爲,如果想讓皇太子承擔象徵天皇的工作,應給予他天皇的身份。」

位於繼承榜第一順位的皇太子德仁今年56歲,與明仁繼位時的年齡一緻。如果天皇生前退位的制度得以確認,估計德仁在位時期難以超過明仁現在的年齡。「那麽,再下一任天皇是秋筱宮皇弟,抑或是秋筱宮家未滿10歲的悠仁。生於和平年代的天皇是否仍會珍視和平?屆時的新天皇對于象徵天皇的身份,或許會有不同詮釋。」原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