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智慧城市關鍵在於便捷利民的實惠 陳觀生

最近科大澳門智慧城市研究院揭牌及舉行智慧城市研討會。科大校長劉良稱,研究院是為了配合本澳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創設的學術和技術平臺,他稱,研究的重點是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建設智慧城市是持續且長期的發展過程,除了要有硬體設備外,政府亦需推出政策扶持。自從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提出建設智慧城市之後,類似探討智慧城市建設的活動不少,很多的學者也提出了各種看法和意見。筆者認為,無論如何,智慧城市的建設關鍵在於讓市民得到便捷的實惠,市民才會接受並積極參與和主動推進,而其中的商機才能產生,吸引商業企業投資發展智慧城市的各個系統,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再反過來主動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本澳智慧小城願景浮想聯翩

智慧城市的談論近年在全球都是熱烈的話題。人類在經歷了五千年的農業文明、近三百年的工業文明後,今天,伴隨著現代資訊技術革命,一個以物聯化、網絡化、智慧化為基本特徵的知識文明正迎面而來。以「智慧國」、「智慧城市」和物聯網、雲計算等資訊技術為代表的「智慧增長」浪潮席捲全球。有數據顯示,全球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達到1500多個,遍佈亞歐美非各大洲,當然也包含中國的城市。這兩年中國似乎正在迎來智慧城市的建設熱潮。目前有300多個城市投建智慧城市,試點193個,呈數量越來越多、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發展、由東部城市向中西部城市發展的特點。實質上,「智慧城市」對世界各國而言都是新興事物,沒有一整套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各國都在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中國也不例外。

「智慧城市」概念緣起於2008年,內容包括智慧醫療、交通、教育、能源、運輸、通信等,用資訊技術整合城市資源,使城市管理者提前發現潛在問題,做出最合理的決策,使城市運營和管理更有效。智慧城市的目的首要是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體驗和服務,通過有效的城市管理,提高企業的經營體驗和居民生活質量。當一個城市能夠通過互聯網連接城市的交通、安防、水務、政務、照明、食品、醫療、教育等公共系統,並且實現智慧控制,那麼這個城市就已經初步實現了智慧城市的設想。對澳門而言,當今發展主打博彩、旅遊和服務業,若能準確預測市場變化與顧客數量、類型、特點和需求,運籌帷幄,事業就已成功了一半。

有本澳作者在媒體上發表文章,暢想智慧城市的狀況。筆者引述其中部分:

以前我們從科幻電影看到,在未來的世界中,人們在家中一覺醒來,通過萬能的電子遙控器,便可從睡房移動到餐桌,從家僕機械人手中接過早餐,便由無人駕駛車送到公司,用著多維的辦公設施,創造著更新穎的世界。然而在現實中,隨著科技水準的不斷創新,智慧家居、物聯網、感測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等再也不是新鮮的事物,人們亦開始把這些先進技術,逐步引入日常的生活當中,慢慢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模式。

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來說,引入科技手段促進智慧城市的建立和發展,是現時人們所關注的。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將巨量資訊進行收集處理,並通過特定的分析和歸納,便可總結和發現出事物之間過去不為人知的規律和聯繫,同時創造出不可估量的價值,並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如智慧城市通過物與物、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互聯互通特點,透過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以大數據為基礎、雲計算為技術進行智慧引擎運算,應用在政府管理和產業發展上,令到人們使用的健康醫療、交通出行、學習工作、社區管理等服務更為便利化和智慧化,透過政務資訊的數據化,大大提昇行政效率,可以更快速為居民提供科學便民的公共服務,同時亦可創造更多的商機,促進產業轉型。智慧技術為城市的運行和發展,無疑裝上了一個加速器。

曾經有人提出,小小的澳門若然發展成一個智慧城市,將是澳門城市發展的一個重大契機。澳門本身面積較小,但人口數量日漸眾多,更需運用智慧科學的技術手段進行城市管理,實踐智慧城市建設、電子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以及智慧社區等等,利用各種智慧資訊平臺的應用,大大改善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打造更宜居宜游的智慧小城。

本澳社會關注智慧城市建設技術問題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智慧化都將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城市建設任重道遠,這對偏安一隅的澳門更是如此。不過,筆者發現,本澳社會對於智慧城市建設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本澳的資訊技術上。

社會不少人認為,三網或四網融合與4G這些基礎工程技術進展緩慢,包括固網市場直至2013年6月才得以開放,長期的「固網自封」,不僅令信息技術發展滯後,也在相關服務中存在高價、低質、慢速等種種問題。要構建智慧城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澳門目前無基建、無配套、無政策、無規劃、無人才,未來的澳門莫說要成為智慧城市,連一個合格的資訊科技城市都可能做不到。澳門急需從多個層面檢視和改革資訊科技的發展。

一是電信市場被壟斷,窒礙資訊技發展。所有資訊科技發展必須建基於高速的網絡傳輸。然而,澳門網速慢,收費高,一直為市民詬病,同時亦窒礙利用網絡平臺的科技發展以及其他應用服務。沒有優質完善的網絡基礎建設,要構建智慧城市只能流於空話。

澳門的固網專營權到2011年底才正式開放,但四年半時間已過,澳門市民並沒有感到固定網絡有更多選擇,有更好的服務。澳門電訊市場一直被批評為「假開放,真壟斷」。比如,現時電子支付,甚至手機支付在香港和大陸都已經很普遍,甚至連街邊檔都已經可以用到手機支付,但澳門市民仍要每天袋著一大堆「散銀」出門。電子支付及手機支付用不了,對智慧城市的科技應用大打折扣。因為,受制於電訊市場一家獨大,商戶的網絡收費比住戶貴很多,以致現時不少商戶都未必有上網,上唔到網就用不了電子支付,成本太高,大家都無辦法推動。

二是澳門應用大數據仍處於起步階段,而部分法律未能令澳門進入大數據時代。有意見指出,由於《個人資料保護法》過度保守,窒礙了本澳應用大數據。智慧城市的核心就是大數據,一切都以數據來驅動,對於私人企業而言,透過分析大數據關聯趨勢,可以優化市場政策,作為政府可以優化公共行政管理,乃至公共事業的運用,從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大數據的應用就是希望在用戶知情下,無目的地大量收集匿名的個人數據,從而分析物流、人流等趨勢。目前全世界都在研究保護個人資料和應用大數據之間的平衡,但特區政府一直都沒有針對不同的行業制訂出個人資料保護的具體指引,個資法只有一個粗糙的硬性規定「不能過度收集資料」,即使用戶同意個人資料被匿名收集,但亦不被個資法容許。因此,現時很多實用方便的電子服務在澳門都不開放使用,因為通通都被個資法攔下。例如早年google推出澳門地圖的「街景服務」,就因違法個資法而當局罰款。意見認為,個資法過度保守,令到一些有效保障居民權益的設備都無法應用。如按現行法例規定,要避免個人資料過度收集,巴士不能安裝俗稱「車頭cam」的行車記錄儀,但私家車安裝則無事。保護個人資料的關鍵在於如何規範數據的後續處理,而非禁止收集數據。只要處理及保護後續資料得當,當意外發生時,這些重要的資料可以保障巴士司機、乘客,以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權益,並減少不必要的爭議。

此外,有業界人士認為,發展智慧城市需依賴大量資訊科技,但本澳資訊科技的人才十分缺乏。澳門電腦學會會長尤勝當表示,現時在本澳就讀相關專業的學生不足1,000人,本地生亦只有10至20%,情況嚴峻,長期可能會削減本澳在世界的競爭力。

打造智慧城市企業關注城市痛點

澳門政府在五年發展規劃中提及要加快澳門智慧城市建設。有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可引進有開發智慧城市經驗的企業,為澳門提供技術支持和達成戰略合作。

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翻看媒體報導,他給澳門戴了「一頂很高的帽子」,某媒體報導標題就是《馬雲:全球就澳門最有機會!》。

馬雲認為,澳門有些東西是全世界獨有,澳門背靠祖國,擁有「一國兩制」,「全世界哪有地方既可享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又有深厚的文化,這政策很了不起!」並誇獎澳門人的服務能力很強,且很開明。港澳最大的特色就是開放態度,接受新事物。當年澳門開賭就是敢於面對世界,敢於接受不同事物,接受自己的價值。澳門人口不多,六十多萬就像一條村,博彩業為澳門培養很多人才,也為澳門服務業帶來很多提升。

馬雲說,新的技術革命、互聯網革命,就是很強烈的訊號,從製造業走向現代服務業,今後所有製造業都變成現代服務業。澳門當下最大的機遇在於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有強大服務意識,如果結合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可把澳門變成智慧城市。澳門擁有很大創造力,博彩業當年也是巨大的創新,但現時必須要讓服務業多元化,為年輕人打造新型服務業,用互聯網做生意。澳門必須「走出去,請進來」。澳門擁有中國與葡語國家平臺優勢,是很大市場。他最感興趣的還是如何透過澳門平臺到葡語系國家發展,有很多葡語系國家都是充滿發展機會。

馬雲稱,互聯網時代是每個人都有的機會,IT時代則是有錢人的機會,互聯網技術人人都能用。因此,他看好澳門未來的現代服務業,看好未來澳門智慧城市的發展,也看好澳門金融業的發展。他個人覺得澳門博彩業以外的中小企業、服務多元化將是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如果我天天在澳門,必定天天在琢磨這事」。他指出,今天的金融是過去兩、三百年來發展最快,過去的金融是服務兩成客戶,賺八成人的錢。現時金融業需要服務八成客戶,未來二、三十年,金融業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原來以熟人關係建立的信用,到現在以數據為主導。澳門有很多機會,互聯網支付將是對生活的一種體驗,澳門的金融業應建立新型互聯網金融。

而另一家國內領先甚至世界知名的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認為澳門要發展智慧城巿,必須先瞭解巿民需要。建議政府可針對本地「痛點」如塞車等交通問題作調研,同時把分散的政府部門系統連結起來,加以利用數據,才可因應需求做出適當規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企業業務市場與行業解決方案部首席技術官蘇競釗表示,澳門在智慧城巿開展不算特別遲。政府建立安全城巿上要加強推動構建智慧城巿,當然不能單靠外來人手,應投放更多資源推動數據中心等ICT基礎建設的發展,以及培養ICT人才。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痛點」,以澳門為例便是交通問題,但可利用智慧城巿方法計算開闢道路。華為擁有大量研發資源,願意以全球經驗和技術支持,協助澳門政府加強智慧城市發展,解決當前問題。被問到澳門在推動智慧城市有甚麼困難?他坦言不少國家都會遇到資金問題,可是澳門應沒有這方面的缺乏。倘澳門要推動成為智慧城巿,建議要先深入瞭解市民需要,把「孤島」般的政府部門系統連結起來,再加以利用數據,才可因應需求作適當規劃。畢竟「智慧城市」是一個優化城市的過程,包括許多不同產業的智慧方案,城市必須具備連線性、基礎建設及適當應用,才可以發展慧城市。強調各個城市都有不同的「智慧」需求,例如澳門可考慮發展智慧教育、安全城市等。

該公司還提出了具體方案,表示可協助澳門政府提供雲端運算、大數據、互聯網、流動互聯技術等支援,在解決方案的規劃上幫助建設ICT基礎建設等,並提出構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整體架構為「一雲二網三平臺」。「一雲」即雲端數據中心,為城市建設融合、開放、安全的雲端數據中心。「二網」即城市通信網和城市物聯網。「三平臺」包括ICT能力開放平臺、大數據服務支撐平臺、業務應用使能平臺。通過ICT能力開放平臺,與應用開發者共同為客戶提供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並與合作夥伴聯合提供大數據服務支撐平臺、業務應用使能平臺。同時希望澳門對智慧城市的發展能持更開放的態度,讓更多廠家協同和參與生態圈,協同創建出智慧城巿。

走進市民才知智慧城市要做什麼

當城市被冠以「智慧」的形容詞,總有人覺得無法理解。即使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隨時掌握交通資訊、完成下單購買的流程、預約自己想要看的醫生、查詢想要去的景區的即時情況,仍然會覺得「智慧城市」就是一個漂浮在雲端的高大上的概念。然而,智慧城市真有那麼高大上嗎?回到澳門來說,建設智慧城市要做什麼?

有學者指出,智慧城市從小方面講就是城市的綜合治理,比如安全、交通、醫療衛生、民生等很多行業統統包含其中。智慧城市建設就是把所有行業的資訊和資源整合在一起,讓城市管理者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哪方面做得不夠好,哪方面還可以有更大提升。

隨著人口紛紛擁入城市,水、電及交通等關鍵城市系統已不堪重負。對城市居民而言,智慧城市的基本要件就是能輕鬆找到最快捷的上下班路線、供水供電有保障,且街道更加安全。智慧城市的最終定義就是一方面為城市綜合管理提升做基礎,一方面為市民的民生提供很實際的服務。百姓要去看病,可以通過技術化的手段,在家裡就可以知道每家醫院當天的人流量,自己過去了要多久可以排到醫生。智慧城市就是城市管理者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網路、大資料分析或者雲端等現代技術,把一座城市的各種資料採擷利用起來,對公共資源進行更合理調配,最終讓居民受惠。智慧城市最終就是讓居民感到便利。

因此,本澳建設智慧城市,一是要能夠充分運用資訊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資訊,從而對於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的響應,為居民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二是實現城市社會管理各個要素間的整合轉型,體現城市反應的即時性和適時性,使城市複雜的神經系統在面臨千變萬化的動態發展情況下做到耳聰目明,並且快速地反應,從而提高城市管理的靈敏度。講得通俗一點就是當出現危急情況時需要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這個就要通過智慧城市的管理系統來使管理效率最高化。三是形成跨系統的應用集成、跨部門的資訊共用、跨網路的融合互通,為市民和社會提供一體化、全方位的管理與服務,這個正是智慧城市所追求的整合集群的理想形態。四是智慧城市跟市民最密切的是便利。通過資訊技術的引領、城市管理方式的轉型以及市民資訊素養的提升,智慧城市將給廣大市民帶來便捷利民的實惠,成為無線泛在的城市、就近一體的城市和個性互動的城市。智慧城市也是就近一體的城市,它的精髓是數字惠民,就是要讓市民能夠就近實現一體化的生活工作解決方案,享受智慧城市帶來的服務。智慧城市是生活品質更高的城市,這種高品質的生活品質體現在個性化服務及市民參與互動式的管理。你比如要去吃飯,只需提供手機號碼就可以進入網上排隊系統,通過手機來等待,餐館可以通過短信及時告訴你排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