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手牽手 兩岸心連心

盈盈一水間,深深兩岸情。

每年,海峽兩岸青年都有一個不見不散的約會,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海峽青年節(下稱「海青節」)。

今年8月13日,以「中國夢‧中華情」為主旋律、以「青年‧體驗‧創造」為主題的第四屆海青節集中活動在福州盛大開幕,吸引了3000多名兩岸青年參會。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希望在青年。」海青節,正是一個為兩岸青年搭建的分享成長、相互學習的絕好平臺。在這裏,一場場體驗活動拉近兩岸青年距離,一聲聲傾心交談增進彼此感情,一次次同台競技學習有益經驗,一項項創想合作共圓心中夢想。福州市副市長杭東表示,福州將積極打造兩岸青年交流平臺,建立兩岸青年長效交流機制,力爭把海青節辦成全國性、有影響力的重要活動品牌。

不一樣的「第四屆」

自2013年以來,福州連續舉辦了四屆海青節。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屆海峽青年節共吸引近萬名兩岸青年,其中包括近百所臺灣高校、50多家青年社團、5000多名臺灣青年朋友,兩岸青年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增強了情感交流,增進了友誼共識。

最初的海青節,全部集中在8月份舉行。隨著兩岸青年交流的逐步深化,從去年起,海青節將集中性與常態化相結合,採取前期系列活動、集中活動和後續活動三個階段進行,安排大會交流、文化交流、體育交流、公益交流等各種活動。前期系列活動從4月初啟動,利用小規模、專業化的特性豐富交流;集中活動按慣例在8月進行,四項重頭活動掀起高潮;後續活動延續至年底,突出對接成果的跟蹤落實和專案成果運用。通過拉長活動時間,讓更多兩岸青年積極參與盛會。

兩岸同根同源,擁有共同的文化底蘊,開展交流活動有著得天獨厚的「五緣」優勢。經過前三屆的探索實踐,第四屆海青節可謂是漸入佳境,亮點紛呈:

參與人數更多。今年參與人數相比往年大幅增長,共有3000多名兩岸青年參會,其中臺灣青年團體近30個,高校近百所,臺灣青年600多名,他們大部分是第一次來參加海峽青年節的臺灣青年精英。

項目更加豐富。今年的活動專案也比往年多且廣,全年舉辦30項系列活動,涵蓋兩岸青年創業就業、教育、科技、農業、體育、藝術、文化、新聞、公益等領域。除了海峽青年(福州)峰會、兩岸青年「攜手•同心」嘉年華、兩岸青年交流成果分享匯、海峽青年「魅力福州」體驗活動等四大傳統活動品牌外,還積極對接團中央以及中央駐榕單位、省直單位,聯合舉辦了諸多新專案,例如舉辦「挑戰杯——彩虹人生」第二屆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兩岸青年教育沙龍、「海青杯」兩岸青年足球邀請賽、兩岸青年街舞精英賽等不同領域的專業性交流活動,力爭打造兩岸交流的新品牌。除此之外,「創夢空間」臺灣青年手工文創產品展首次把臺灣青年手工文創產品帶入三坊七巷集中展示,依託三坊七巷文化積澱,渲染閩台文化交流的淵源,吸引臺灣青年在福州尋找創業機會。

交流營地啟幕。坐落於馬尾琅岐的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在集中活動首日部分投入使用,核心工程海峽青年會展中心形如兩翼,寓意著兩岸青年共同展翅高飛。該專案規劃建設海峽青年會展中心、海峽青年創意園、海峽青年活動中心、海峽青年文化街、海峽青年公寓(商務酒店)等五大功能板塊,全部完工後將作為海青節永久性活動營地,重點承辦各屆海青節活動,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互動,吸引更多臺灣青年來榕創業就業。

體驗式交流最深入

一起走一走,「魅力福州」名勝地;一起想一想,青年營地怎麼用;一起秀一秀,拿出絕活展風采;一起比一比,創想項目誰第一;一起聊一聊,創新創業寫青春;一起樂一樂,攜手同心嘉年華……本屆海青節在活動項目設計、活動場地安排等方面都創意十足,注重「體驗、分享、互動」。這種有別於傳統的「一坐下來就切入主題,展開熱烈討論」的活動設計,被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秘書長鄭婷文稱之為「一場慢慢來的交流互動」,拉長的節奏讓交流更加深入,讓體驗更加走心。

網路直播嘉賓會客室、兩岸青年「攜手•同心」嘉年華、交流成果分享匯、照料熊貓起居、體驗傳統手工技藝和同源信俗文化、考察「歷史文化及海上絲路遺存」……一次次多元互動、一步步感情提升;思想的火花在碰撞,真心的友誼在昇華。「今年海青節體驗式交流都是迎合時下年輕人的東西,給兩岸青年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學習平臺」,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曾文培說,海青節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讓兩岸高校學生共同合作完成一個個專案,這讓兩岸青年在活動結束後,他們的感情會因為交流和學習而更加深厚。

比如「青春創想秀」,就是突出交流合作、促進共同成長的代表性專案。作為海青節的常規活動,相伴一路走來,本屆「青春創想秀」參賽隊伍更加龐大,有205所高校601個社團635個專案報名參賽,涉及生態環保、公益慈善、助學助殘、扶貧支教、返鄉創業、社會文明和兩岸交流等。在緊張比賽之餘,晉級決賽圈的60個大學生社團同學還一同籌辦了「青春創想High」聯歡活動,兩岸學子分別精心選送了8個節目,主持人也由兩岸大學生共同擔任,活潑的年輕人演繹了歌舞、戲曲、樂器彈唱和互動遊戲,在同台演出中走近了身影、走近了心。

兩岸青年同心攜手、傾情參與的海青節,就像是一曲瑰麗的交響樂;年輕人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動感十足。在「兩岸青年交流分享匯」上,兩岸青年熱烈交流的場景隨處可見,許多臺灣青年更將海青節當舞臺,秀出了自己的絕活:「這是跟我爸學的,他是臺灣有名的編織巧匠。」來自臺灣成功大學的李庭瑋,現場展示傳統編織技藝,一邊說話一邊動手,幾分鐘時間,彩紙、打包帶等尋常物件就在他手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蚱蜢。擁有臺灣街頭藝人證書的他,經常在臺灣街頭、校園擺攤,讓圍觀者寫下心願,為他們製作「心願製品」。現場,許多年輕人鄭重寫下了心願,並從李庭瑋手中拿到了真誠的祝福。

年輕的心總是容易敞開。圍觀的張麗來自廣西大學,來參加活動的第二天就認識了李庭瑋,一番交談後,從他身上感受到了臺灣青年的「熱情、真誠和友好」,兩個人就這樣成為了好朋友。屬於張麗的舞臺在廣闊的大山深處,她參與了一個叫做「搖籃計畫」的公益項目,和臺灣大學聯手為廣西富川等地的水果栽培展開技術援助,並陪伴留守兒童。她希望果農提高收入後,不再需要外出打工。

而李庭瑋,則對不遠處演奏自製樂器的魏亞民由衷欣賞:「他才18歲,就帶著自製的樂器環島旅行表演,甚至因此被請到了吳宗憲主持的綜藝節目。」來自臺灣昆山科技大學的魏亞民,因為使用水管演奏打擊樂廣為人知,別號「南臺灣的水管哥」。他用塑膠鞋底拍打著樂器,《小星星》、《兩隻老虎》等耳熟能詳的音樂流淌而出。第一次參加海青節的他興奮地說,「大陸比想像中更好!」他覺得大陸有許多科技應用比臺灣還更先進,「比如我身後那台『小依』洗衣機,用手機掃描微信支付就可以操作了,真的很方便,這在臺灣的校園還沒見到呢。」

創業召喚:「趕快來吧!」

魏亞民口中的「小依」,是福州90後創業團隊發起的校園宿舍專用互聯網洗衣項目,一經亮相創想秀活動,就給兩岸參賽學子帶來極為便利的洗衣體驗。該項目已進入全國10個城市,覆蓋了70多所高校,構建了具備物流、安裝、維修功能的整體落地服務體系,近期還與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泉州理工學院等達成官方合作,為學校每個宿舍統一安裝了「小依」智慧洗衣機。

創新創業,是海青節的重要主題。在去年第三屆海青節期間,福州推出了鼓勵臺灣青年來榕創業就業優惠政策,並設立了11個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累計已吸收了190個臺灣青年創業項目入駐,220多名臺灣青年在園區為夢想激情奮鬥。

「創業基地在租金免租、政策推介、資源對接等方面給予了大量扶持,我的公司才得以在短短半年內走上正軌。」前來參加「創夢集市」的臺灣青年魏福泛,今年年初進駐了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的臺灣青年創業基地,開發「智慧標籤系統」,一張細小的晶片植入商品後,用手機一掃碼,商品的尺寸、材質等相關資訊一目了然,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更可運營大資料分析、規模化定制、線上購物、商品防偽等多項業務。

「創夢集市」上,陶瓷作品、文創卡片、玩偶毛巾、智慧精雕、鈦金屬杯等,無不創意十足,凝結靈感火花,集中展示了臺灣手工文創作品的發展優勢和經驗,在年輕觀眾中很是「吸睛」,同時還為臺灣青年在福州尋找創業機會提供了平臺。「我感覺鈦金屬杯在大陸的前景不錯,昨天還在布展,就有客商來訂貨了。」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研究生李名芳高興地說,團隊雖然是第一次來大陸,但比想像中還要順利。

除「創夢集市」外,本屆海青節聚焦兩岸青年創業就業,開展了兩岸青年職業技能競賽、全國職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創夢空間」臺灣青年手工文創產品展、榕台青年創業就業研習班、兩岸青年文創論壇等一系列活動。特別是作為本屆海青節集中活動的壓軸大戲——海峽青年(福州)峰會,邀請了在兩岸青年中具有較高知名度、影響力和代表性的6名青年代表,結合自身經歷發表主旨演講,闡述兩岸青年勇於創新、開拓進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內涵,詮釋了兩岸青年同心攜手、共創未來的美好願景。

「當前兩岸交流來往愈發密切,大陸出臺了各類有利於青年創業就業的扶持政策,我們要珍惜和把握機會,創造一份具有獨特創意的未來。希望兩岸青年共同努力,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一起開創兩岸關係的美好未來。」率先登場的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楊鎮浯堅信「年輕創造未來」,他鼓勵兩岸青年創業路上一定要記得初心、永葆熱情。

臺灣打開聯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駐大陸執行長鄧海先生,近幾年他的名字與福州永泰的嵩口古鎮連結在一起。他和團隊協同當地政府,在嵩口進行了一場鄉村經濟文化的「活化實驗」,讓老習俗、老手藝、老建築、老產業得以傳續,受人珍惜,也讓這座千年古鎮緩慢地集結人氣,名聲漾開。他說,臺灣的文創行業起步早,而大陸的文創市場廣闊,兩岸的合作空間很大。他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敢於追夢、勇於圓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陸新銳導演、福州人陳潔,用最特別的方式開場——手持自拍杆,直播海峽青年峰會。她說,如今新媒體發展速度飛快,大陸對青年創作者的包容性也越來越大,相互交流的平臺也很多,比如「絲綢之路電影節」和海青節。她希望更多的臺灣年輕人可以將他們拍攝的片子放到大陸的傳播平臺上去播放,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兩岸雖然同文同種,但在文化和就業環境方面確實仍有差異,這讓很多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存在顧慮。對此,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明確發聲:「只要你想來,大陸絕對是個值得你一展才能的地方,建議大家走出舒適圈,放下小確幸。」

「趕快來吧!」——36氪聯合創始人、中國青年創新創業投資聯盟副會長林都迪,向臺灣青年發出了鏗鏘有力的創業召喚。

(廖燕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