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精神昭示新長征路

長征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一部分。不忘初心,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特別需要從長征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06年10月2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參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時指出:長征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遠征,也是一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優秀兒女尋求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今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地之一的寧夏西吉將台堡時又指出:當年的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奪取政權的長征,我們現在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這是接續進行的。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0年的這兩次講話,闡明了一個重要觀點,即長征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一部分,長征永遠在路上。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不忘初心,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最重要的就是繼承和弘揚好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永遠是推進黨的事業的強大力量

長征是在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因受左傾教條主義影響而陷於國民黨全面「圍剿」的最危急時刻,是在中華民族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步步深入而瀕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是在中國各族人民因國民黨當局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統治而身陷苦難深淵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發生的。長征集中國共產黨人的自我完善、拯救民族危亡和爭取廣大人民群眾解放的三重歷史重任於一役。長征是中國人民求生存的鬥爭,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最危難時刻發起的絕地反擊。

經過兩年浴血奮戰和艱苦磨難,長征終於「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長征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中國共產黨以獨立自主和一切從實際出發為原則,善於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長征途中確立了自己的軍事路線、組織路線,並完成了黨的政治路線的轉變;紅軍在占當時中國人口一半的長征沿途地區,宣傳黨的主張,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和鼓舞了億萬人民群眾,長征散播的火種在那些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中國共產黨鞏固和發展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使之成為中國革命力量新的棲息地和出發地,成為中國革命長期和穩定的大本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號召和以西北統一戰線促成全國抗日統一戰線的成功實踐,推動和掀起了以抗日救亡為核心內容的中國革命新高潮。長征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開啟了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之路,也拉開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幕。長征是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里程碑。

長征精神凝聚在整個長征過程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在10年前就指出:「長征是一部中國革命的百科全書,長征精神集中體現了黨和紅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全面展示,更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

黨中央把長征精神概括為: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定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被、患難與共的精神。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撓不折、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體現。長征精神不僅過去是,而且現在、乃至永遠,都是推動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長征精神蘊含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偉大的長征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首先,長征精神體現了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和永遠與最廣大人民群眾保持一致的思想。也就是說,長征精神孕育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瞭解中國情況」,這是毛澤東同志等中共領導人早已具備的覺悟,正是秉承了這一精神,我們黨在長征出發時因電臺與共產國際失去聯繫的偶然情況下,開始全面地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務;長征中,我們黨以列寧關於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為指導,把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貫徹長征始終;長征途中,全體紅軍將士從思想到行動,完美演繹了黨的群眾路線。

正是因為明確和堅持了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和永遠與最廣大人民群眾保持一致這三個要素,在長征途中極其艱險困苦的條件下,我們黨依靠自身的力量不僅戰勝了在黨內危害時間最長、危害最重的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而且克服了最極端的右傾機會主義——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長征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偉大轉折,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和全軍的領導地位,更重要的是在長征途中形成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雛形,明確了我們的立足點和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堅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第二,長征精神體現了勇於探索和開拓創新的思想。長征中,黨中央系統地分析和研究了中國革命的形勢、敵我力量對比和分佈、民族狀況和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水準、中國革命的發展方向和復興之路等全局性的問題——

鑒於上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南方和北方革命力量與反動力量的此消彼長,我們黨提出在反動,統治薄弱的西北地方建立新的根據地;針對日本侵略軍的鐵蹄已經踏入河北、內蒙和綏遠地區,為實踐北上抗曰的初衷,肩負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把進軍方向確定在鄰近抗日前線的陝甘地區;為了以蘇聯為戰略依託,並便於在驅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國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得到蘇聯的援助,也把建立新根據地的目標鎖定在與蘇聯、外蒙接壤的中國西北地方。總之,紅軍劍指西北,在陝甘地區創建新的根據地和革命大本營,以此為基地掀起中國革命新高潮成為長征的戰略目標。

這樣,長征不再僅僅是戰略轉移,而變成有計劃的戰略行動;紅軍腳下的路不再是簡單的行軍路線,而昇華為長征道路。長征道路成為打破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的勝利之路,成為爭取中國革命由低谷到復興的希望之路,成為抗日救亡實現民族獨立的光明之路。

奠基西北已經被後來的歷史發展所證明是唯一正確的英明決策。在生死未蔔的艱險轉戰中做出這一決策,殊為不易;堅持這一決策,並將其轉化為成功的實踐,更是難上加難。這意味著必須挑戰共產國際的權威,必須戰勝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和其南下逃跑的錯誤主張,必須征服超越人類生存極限的雪山草地,必須在陝甘寧地區繼續上演威武雄壯的英雄史詩。這一切都表現出長征精神所涵蓋的探索真理的高超智慧和捍衛真理的大無畏氣概。

第三,長征精神體現了把堅持革命遠大理想與實現現實奮鬥目標相結合的思想。毛澤東同志和他的戰友們,把求生存的戰略轉移與開闢新根據地的主動進攻結合起來,把爭取紅軍和中國共產黨的轉危為安與肩負拯救中華民族危亡的責任結合起來,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踐行北上抗曰的誓言。這樣不僅鼓舞了紅軍將士的鬥志,而且順應了民心,贏得各界群眾的同情和支持,並為把國內階級戰爭轉化為民族解放戰爭創造了條件。正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它有助於他們把一種有可能變成敗壞士氣的退卻轉變為鬥志昂揚的勝利進軍」。這是紅軍將士每每能走通別人走不通的路,一再從註定覆滅之地殺出一條生路,成就絕境天兵傳奇的根本原因。

人們驚奇地看到: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雖然衣衫襤縷、食不果腹,處於生死未蔔的危險境地,但卻肩負著民族解放的期望,胸懷著世界大同的理想;他們憑借著崇高的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堅韌不拔,團結友愛,英勇奮戰;他們以劣勢的裝備和兵力,衝破了幾十倍於己的強敵的圍追堵截,克服了超越生存極限的各種艱難險阻,並掀起以拯救民族危亡為核心內容的革命新高潮。這一人間奇跡,使得在黑暗中苦苦掙扎的四萬萬同胞看到了民族解放和興盛的希望,也使得全世界善良的人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堅強。

從長征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由長征勝利拉開序幕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經過中國人民80年的不懈奮鬥和努力,現在正向我們招手。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七一」重要講話中向世人宣告:「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是,在極端複雜和多極競爭的國際環境下,在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改革和發展進入攻堅期、發展與穩定任務並重的大國,要取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的勝利,所面臨的艱難險阻,在某種意義上不亞于當年的長征。因而,特別需要我們從長征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首先,要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長征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是空前的嚴峻挑戰。面對艱難險阻,我們黨不僅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地做出一系列的正確決策,從而一次次化險為夷,而且在遵義會議上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完成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髙,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質的飛躍,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中國共產黨在長征中被鑄就為中國革命事業最堅強的領導核心。

領導紅軍長征勝利的統帥毛澤東同志當年就明確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今天,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因此,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第二,必須堅定不移地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和過去各路紅軍在各自的根據±也孤軍奮戰不同,長征不僅是中國南方各路紅軍的共同行動,而且得到了在南方十多個省堅持進行遊擊戰爭的留守紅軍和陝甘革命根據地紅軍的大力配合,自始至終都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的一次相互配合的戰略行動。長征中,無論是被罷免領導權後卻在與張國燾鬥爭中堅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博古,還是堅定地與張國秦右傾分裂主義抗爭的朱德、劉伯承同志等,以及寧願自己承擔犧牲風險也堅決執行黨中央佯攻、策應、牽制等戰略配合任務的各紅軍部隊和廣大指戰員,無不自覺地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在戰略轉移中的各路紅軍共有過七次會師。每一次會師,對於來自不同根據地的紅軍將士來說,都是精神上的相互聲援,也是戰術上的學習和交流,更是階級兄弟的情誼交融。毋庸諱言,長期在國民黨軍.分隔包圍下獨立作戰的各路紅軍,也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和不盡相同的戰鬥作風與戰術素養。乍一會合,也難免有分歧,甚至出現了張國鮝右傾分裂主義造成的嚴重情況。但是,血脈相連的階級基礎,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奮鬥目標,普遍具有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組織原貝IJ,使全軍上下普遍認識到維護黨中央權威的重要性。雖然歷經波折,各路紅軍最終還是按照黨中央指引的北上路線,勝利會師西北高原。各路紅軍齊聚西北,第一次納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的直接指揮之下,這是長征勝利的重要條件,也奠定了掀起中國革命新高潮的重要基礎。

回顧長征歷史過程,我們得到一個重要啟示:自覺增強「四個意識」,絕不只是黨性和黨紀的要求,而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新長征的勝利,必不可少的堅定信念。

第三,必須不折不扣地發揚身先士卒、生死相依和患難與共的精神風範。在長征中,紅軍的領袖和各級指揮員承擔了比普通戰士更重的責任。條條湍急的河流,座座危聳的雪山,茫茫無邊的草地,革命領袖和各級指揮員與普通的戰士一樣,憑藉自己的雙腳,一步一步地走完。敵人的槍彈和天上的飛機轟炸,並不因為職務高低而手下留情,毛澤東的警衛班長胡長保就在飛機轟炸時犧牲在毛澤東的懷中。每一個戰役展開,每一次戰鬥打響,從總司令到各級指揮員,都身先士卒。土城戰役時,朱德曾親自端起機槍衝鋒。據不完全統計,紅軍在長征中犧牲的留下姓名的營級以上指揮員共432人。

千年雪山,飛鳥難過。但紅軍將士手拉手,甚至用繩子連在一起,不,是把生命綁在一起攀登跋涉,艱難而又豪邁地征服了一座座雪山。茫茫草地,人煙絕跡,時而雷雨風雹,時而烈日炎炎。許多人走著走著倒下了,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還有的人一腳踏入沼澤,別的同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戰友活生生地被泥潭吞沒而無力救援。到後來,連掩埋戰友遺體的力氣也沒有了,後續部隊不是靠路標,而是循著烈士的屍骨辨別前進方向。紅軍將士們互相推讓乾糧袋中最後一把青稞,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自己寧願選擇饑俄和死亡。

毛澤東同志把為自己準備的擔架讓給病號,周恩來同志把自己糧袋中最後一點青稞面煮成湯與戰士共用,朱德同志親自為部隊尋找辨別可以吃的野菜,賀龍同志釣魚為戰士煮魚湯……這種平等和友愛,激勵和溫暖著革命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生命跨越了時空,不再是自己的,而是成為一個大「我」,活著就是一切,走出草地就是勝利。支撐著紅軍英雄們身軀的,不只是食物,也不只是意志,而是革命隊伍的民主、階級兄弟的情誼、對革命必勝的堅強信念。正是這種風範和情感,潛化為鋼鐵般的力量,而且綿綿無盡,使紅軍成為無堅不摧的絕境天兵。

長征是中國歷史的奇跡,是世界歷史的奇跡。誠然,像長征中全黨、全軍要共同面對的艱難險阻的狀況,在今天可能是很難再現了。但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目前,改革進入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的教誨,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努力使紅軍長征中的那種忘我犧牲和患難與共的精神風範,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中,煥發出無愧於前輩的新光輝。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蔣建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