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流浪漢怎麼選總統?

寬敞、輝煌的馬丁‧路德‧金紀念圖書館大廳裏,埃裏克‧施普托克用手指著那位已故的民權活動家的巨大畫像,「我希望今天的窮人能像當年跟路德•金一起奮鬥的人們那樣,為了正義站出來。」他說,「看起來窮人們已經失去了信心,不願意出來為自己發聲。」

施普托克從1994年以來斷斷續續地在外流浪,無家可歸。現在他成了為華盛頓無家可歸群體發聲的活動家,他希望這些人都能在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中投票,選出美國第45任總統。「流浪漢沒有理由不投票,」施普托克說,「你不能因為一個人無家可歸,就否定他人的投票權。」

大選將至,美國各家各戶的客廳裏都上演著熱絡的政治討論。實際上,這樣的討論同樣在華盛頓無家可歸者群體中進行著。據施普托克介紹,無家可歸者跟普通大眾一樣熱切關注著如火如荼的總統大選。「我經常聽到他們在討論政治……大家為選希拉蕊還是特朗普爭得面紅耳赤。」施普托克解釋說,無家可歸者通過庇護所裏的免費報紙及電視、圖書館裏的電腦等方式來瞭解選舉的最新進展。

熱切討論政治

51歲的托尼•倫納德在2011年接連失業及失去住所,之後就一直在華盛頓街頭流浪。他說無家可歸者社區的政治討論非常活躍。「在我們這些在華盛頓流浪的人中,其實很多都受過教育,我們曾經都有自己經營的人生,只是後來因故失去了很多東西。」

11月8日投票日那天,倫納德會把票投給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理由主要是希拉蕊具有執政經驗。至於他的對手,共和黨的特朗普,「他就是一個笑話,」倫納德說,「我覺得不會有人相信他能成為一個好總統。」

施普托克也說他不會投給特朗普。他說自己還在希拉蕊和綠党的吉爾•斯坦因間猶豫。「目前我能確定的是,我會把票投給一個女候選人。」

接受半島電視臺採訪調查的華盛頓無家可歸者群體中,大部分都表達了他們對希拉蕊的支持。不過也有一部分選擇支持特朗普。

弗裏・麥克尼爾曾在特朗普設於大西洋城的特朗普泰姬陵賭場當了三年的門童,後來他因為賭博輸掉了一切,也失去了這份工作。接著他於2007年來到華盛頓,在華盛頓的街邊及庇護所又度過了幾年時光。期間麥克尼爾買了一本特朗普的書――《交易的藝術》,他說這本書永遠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是我看過的最棒的書,它教了我經濟學的知識,教我怎樣做交易,怎樣賺錢和怎樣找工作。」麥克尼爾說這本書告訴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

麥克尼爾說自己曾是一個堅定的民主黨支持者,但是民主黨政府的作為讓他感到失望。「我投給了奧巴馬兩次……但現在在這座城市流浪的人比我剛到那會還要多。在共和黨總統執政下的我活得比在民主黨總統執政下的我好得多。」

根據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在2015年發佈的年度報告,去年美國有超過50萬人全年無家可歸,具體到華盛頓是7298人。

專家表示,由於缺乏對無家可歸者的相關統計資料,外界很難瞭解他們的選舉參與情況。不過,有資料表明,低收入的選民群體普遍比高收入的選民群體投票率低。

「還是有很多無家可歸者關心選舉,他們跟普通大眾沒有什麼區別。」美國國家無家可歸者聯盟公共教育助理大衛・皮爾托說道,皮爾托本人也有過無家可歸的經歷。

投票面臨的關卡

不過,確實有一部分無家可歸者「無暇」關注大選。皮爾托表示,住在庇護所和臨時住所的那部分人比完全居無定所的人投票率高。「‘住’在街邊的那些人投票率是最低的,因為除了沒有安居之所外,他們更需要關心的是心理健康或者毒品成癮問題。這些人沒有餘力或興趣去關心大選的進程。」

59歲的大衛・李・諾裏斯和53歲的妻子納奧米・麥克米倫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他們的「家」位於華盛頓聯合火車站旁的一個地下道,兩人都有毒癮,為了患愛滋病的麥克米倫能獲得更好的治療,他們在今年1月從南卡羅納州搬來此地。諾裏斯說,他們一路來得到的幫助都來自非政府組織,而政府完全沒有幫上忙。

「政府什麼都沒做……這就是我們身處這裏的原因,」他說,「這也就是我不投票的原因。」

另外,在美國,如果沒有一個固定住址,很難完成選民登記。現在美國很多州都允許個人將其平常活動的地方――包括庇護所和公園裏的一條長椅――作為他們的登記住所。然而,無家可歸者仍面臨另一項困難,他們很可能沒有投票時要求出示的官方身份證明,對於無家可歸者來說,申領州政府頒發的身份證件是繁瑣又費錢的事情。

「非盈利投票」組織的研究與培訓主管朱利安・約翰南森表示,無家可歸者難以獲取足夠的有關投票的資訊,這也成為阻礙他們投票的一大困難。「政府不會幫助這些投票不便者投票,甚至沒人告訴他們要去哪里拿選民登記表。這些本已面臨巨大生活壓力的人如果能跨過這些障礙,表達出自己的訴求,投出自己的一票,將對他們生活的改善有很大好處。」

肯・馬丁自2012年以來無家可歸,雖然他有打算在11月投下自己的一票,但他也承認,很多在外流浪的人最終都不會投票。

「當你還在為能否有個帶屋頂的房子住,能否有個家可以安心吃個飯,洗個澡而擔心的時候,你不會關心誰會入主橢圓形辦公室。你只會想,今天應該怎麼熬過去。」62歲的馬丁說道。

「投票了才有抱怨的權利。」

華盛頓「N街小村」是一個為無家可歸和低收入女性提供幫助的庇護所,裏面的女性們也熱切討論政治。其中,希拉蕊的醫療政策是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

「她關心婦女的醫療、心理健康……她入主白宮一定會確保我們能得到最好的對待。」因醫療負債而變得一無所有的瑪麗說道,她要求使用化名。

謝麗爾・巴恩斯無家可歸已經有三十個年頭了,她曾長期陷於毒品和酒精成癮的泥潭中,她說是N街小村拯救了她。在11月的大選日,巴恩斯打算把票投給希拉蕊。

在N街小村生活了五年的朱麗亞・米勒說她沒有政黨偏好,至於本次大選,她會投給特朗普。「我喜歡特朗普,他對這個國家的經濟有一個規劃,我想,他將能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米勒說,人們不應該因為選民經濟水準的不同,就形成相應的刻板印象。「每個人都應該被允許、被鼓勵投票。無家可歸的人只有通過投票,通過這樣的法律行動來改善自己的處境,獲得更多的資源。」她說無論哪個候選人當選,她最希望就是他們能為無家可歸者提供更多的資源。

皮爾托說,在未來,美國需要更多鼓勵選舉的運動。「我們國家花了很多錢來鼓勵大眾投票,」他說,「但我們不該忘了住在自己社區的無家可歸者,他們一樣是你的鄰居。」

投票也可以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鼓勵,皮爾托補充說,「一般人會覺得露宿街頭的人很孤立,從沒聽過他們的聲音。而現在讓這些人去投票,讓他們受關注,對他們來說是很鼓舞士氣的事情。」

涼爽的馬丁・路德・金紀念圖書館大廳如今已成為許多無家可歸者躲避酷暑的聖地,坐在大廳裏的施普托克再次表達了他的心願:無論你處在什麼環境下,都希望你去投票。

「如果你不願意投票,你就沒有資格對政客絮絮叨叨,」他說,「你投票了,那才給了你抱怨政府的權利。」

(李穎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