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藥時,藥師叮嚀要細聽

取藥時認真聽取藥師的交待對用藥安全、有效很重要。不少醫院取藥視窗較小,玻璃又隔音,這更需要患者認真聽。必要時,患者可以到用藥諮詢視窗或用藥諮詢台詳細詢問。筆者從用藥安全、有效出發,提醒您一取藥時,以下幾方面要特別注意聽和問:

用法

首先要弄清是內服還是外用。取藥時,一定要把內服藥和外用藥分開裝。

外用:看皮膚病、婦科病或肛腸疾病時,醫生常常是外用藥和內服藥雙管齊下。很多外用藥毒性較大,一旦誤服可引起毒性反應。比如,有人誤將外用的高錳酸鉀口服,結果導致食管受傷;還有人把婦科用的陰道泡騰片和洗液當成口服藥服下,雖然沒有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但也起不到治療作用。

高錳鉀外國時,常需配成1:5000的溶液(即1克藥物要用5000毫升清水稀釋),濃度過高會損傷陰部或肛周黏膜。爐甘石洗劑外用前要把藥液搖勻。醋酸可的松眼藥水用前也要搖勻。利福平眼藥水、白內停眼藥水等很特殊,分溶媒和藥片兩部分(有的藥片「藏」在眼藥瓶蓋內),使用前要把藥片溶解在溶液內。有不少患者只滴了沒加藥片的溶液,還有些患者是服藥片、滴藥水,這都起不到治療作用。一些婦科用栓劑和膜劑,也要問清具體用法,有時單靠說明書很難看懂。

內服:一般認為,內服藥用溫開水沖服即可,但有些藥直接口服效果會很差,達不到治療目的。比如六神丸,各種潤喉藥等,需要含服;還有止咳藥複方甘草片、化痰藥氯化銨等,含服效果最好;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心痛定、消心痛等,藥師會交待舌下含化,這對心絞痛發作時的急救很重要;還有些控釋製劑、緩釋製劑、腸溶衣製劑、膠囊劑等,若整粒不易服下,有的患者就想當然地分割後服用,結果影響了藥物的治療效果,甚至引起藥物中毒;內服泡騰片遇水可產生二氧化碳而使片劑快速崩解,必須先把藥片投人溫開水中,然後以溶液形式服用,如果不問清服用方法,直接用溫開水服下,不但療效差,還會引起胃部不適。

用量

整盒或整瓶的藥物包裝上標注用量多是克(g)、毫克(mg)、毫升(mL)等,不太容易換算。曾有老年人把心得安上的用量「每次20毫克」當成20片口服,結果引起中毒。因此,取整盒或整瓶的藥物時,可以請藥師在包裝上直接寫明「每日幾次,每次幾片」或「每次幾格(水劑)」。

有些退熱藥和止痛藥上標注著「發熱時(或痛時)服1片」,有家長給高熱不退的患兒連服6次,結果導致服藥過量。取這類藥物時,要問清藥師「每天最多能服幾次」以及「每次服藥的間隔時間」。一般來說,解熱藥或止痛藥每天服藥不超過三次,每次間隔應不少於3小時。

用藥時間

知道「每天幾次,每次幾片」還不夠,還要問清具體的服藥時間這對服用降糖藥物的糖尿病患者特別重要。帶「脲」字的藥物(磺脲類),最佳的服藥時間為餐前30分鐘。帶「胍」字的藥物(雙胍類),應在餐後服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應該在進餐時與第一口飯同服。服藥時間不對,藥物的作用會大打折扣。

治胃病的藥物服用時間也很有講究。胃動力藥具有增強胃腸道蠕動,促進胃中食物排空,以及協調食管、胃部和十二指腸運動的功能,這類藥物宜在飯前半小時服用;抗酸藥主要是中和過多的胃酸,可放在飯後1~3小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需與胃黏膜直接接觸才能發揮作用,故宜在飯前服;抗酸藥不僅能緩解因潰瘍或胃黏膜糜爛引起的疼痛,促使潰瘍愈合,而且可抑制因潰瘍或胃黏膜糜爛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張早晚各服1次,待病情緩解後,改為每晚服一次維持量。

藥物禁忌症

藥物禁忌症在散裝藥袋上多沒有注明,取藥時應注意問清。在諮詢藥師時,應重點向藥師講明自己所患的病症及併發症。比如患有肝病、腎病、胃病的患者,患有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的老年患者,在月經期、懷孕期或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期間的婦女,有很多藥物都不能服用,否則會引起嚴重後果。取藥時,可向藥師說明這些情況,由藥師幫您判斷是否可以服用所取的藥品,這樣才能確保用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