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施政辯論再談本澳青創議題

一年一度的施政辯論大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從已經完成的兩司辯論來看,難點依舊是難點,熱點也依然是熱點。但亦有稍稍不同。以經濟財政範疇的辯論來看,在青年創業問題上,議員及政府至少存在三種觀點。

其一,以馮志強議員為代表。向來以「大炮」著稱的馮議員今年亦不例外,在發言中義正詞嚴狠批政府援助青年人創業的政策,「好多家長埋怨『最衰政府給錢搞生意,連老本都要攞出來。」直言創業、創意非「立志」就能成功,「有理想?冇錯!立志做老闆,冇人怪你!『有志者事竟成』,聽落就好,但自古邊一個英雄豪傑是不經過艱苦奮鬥能成功?你而家叫○○、九○後放低書包就去做生意,真係頭都大埋啊。」搞到年輕人個個想做大老闆,「做唔到就出事啦,得個諗頭,冇跟尾嘅,搞唔掂就意志消沉、精神苦悶,唔肯去做,整整下黐埋線。做老闆,幾多個成功?幾個跳樓啊?司長,你唔好誤導我哋啲年輕人啦。」

其二,以議員馬志成為代表。作為立法會最為年輕的議員之一,他可謂是青年創業措施的堅定支持者。且在發言中重點關注了創業失敗後的二次創業。形容「失敗乃成功之母」,政府應給予創業失敗者提供第二次援助機會,讓他們再接再厲。並有感應提高審批資助門檻,研究跨部門合作,鼓勵學校做好創新創業及營商知識教育,減少盲目投資及創業單一化。與之相一致,梁安琪議員亦重視創業創新的基礎扶持,建議校方英國,教青年創業從大學做起,成立創業教育中心為全英一百多高校提供創業輔導、資金資助、牽線搭橋。

其三,當屬代表官方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司長在回應中以「慈母論」回應推動青年創業,但並非「慈母多敗兒」,而是「母慈子孝」,期待兒子有出息。「政府一定要有愛護之心,好似『慈母』咁,等個仔茁壯成長。最緊要係仔女生性,最後可以維生,爹哋媽咪就開心。」當然,他亦關注如何提高青年應變能力、抗逆能力、發展能力。

梁司長還特別指出,政府會投入資源在事前培訓,事中扶持、師友計劃,以及事後總結。要令年輕人有創業意識,更要理解創業風險,「所謂『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對於馬志成前日建議提供青年創業二次援助,他稱「反覆考慮」後,覺得創業計劃可以伸延,但透過培訓讓創業者瞭解失敗原因,遠比直接給筆錢好。他相信與高校合作,為有興趣創業的年輕人帶教會有效果,值得考慮。

表面上看,三種觀點是反對、支持、中間派。但仔細思考政府的表態,其實不然。政府在青年創業這個問題上,絕非是中間派「和稀泥」、和事佬,而是有著一脈相承的既定方針。首先政府是支持青年創業的,無論是出於對此問題宏觀潮流認同,還是出於對澳門經濟新常態的應對,抑或是引導本地居民向上流動的需要,若不然政府不可能推出援助計畫;其次,政府希望的理性創業、品質創業,從早前崔世安行政長官多次的「潑冷水」表態,到今次梁維特司長條分縷析的解畫,我們可以看出政府援助批出項目涉及餐飲、零售、文創、IT等行業,並非坊間所批評的集中在咖啡廳專案。而且隨著前期的實踐,未來的創業援助將會更加完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減少創業失敗,提高創業援助的成功率,減低社會成本。

可以說,從整體角度出發來考慮,青年創業是本澳不能回避的議題。政府的援助措施可以有,但並非是必須被運用,更不是指標化的執行任務。青年自身而言,創業與否應該在自身條件的考慮上融入社會大環境的因素,甚至包括來自政府的援助。社會看待青年創業的觀點上亦應理性,將青年創業與澳門整體發展關聯考量。至少也是一分為二的看待。

支持創業是大勢所趨

創業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在任何國家、任何發展階段,創業都是最具活力、吸引力和最富於挑戰性的活動,是推動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資訊革命以來,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轉變為有志之士創業提供了諸多機遇,經濟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明顯增強,推動著創業活動蓬勃開展。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清晰認識到:支持青年創業,既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是緩解青年就業壓力的一項有效措施。一些國家對大學生及青年創業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支持體系。

美國:舉辦創業競賽和創業項目,鼓勵大學生創業

1983年,美國奧斯丁得州大學舉辦的首屆大學生創業競賽(商業計畫競賽)拉開了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帷幕。此後,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在內的十多所大學,每年都舉辦這一類的競賽,並逐漸波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大學。

在美國,創業教育已形成了一個有力的組織支撐網路。如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為準備創業和在創業中的小企業提供低收費、甚至免費的技術支援。設在大學內的中小企業發展中心隨時為準備創業的個人提供諮詢,並通過舉辦研討會為創業提供服務。退休主管服務隊是一個由具有多年經營和管理經驗的退休人員組成的志願者諮詢團,他們通過網路和實地考察為創業者出謀劃策、排憂解難,每年參加諮詢超過30萬次,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而且美國的創業教育得到了社會資金的大力支持。

英國:實施王子「青年創業計畫」和「大學生創業專案」

從1983年起,由英國王子基金啟動青年創業計畫,啟動「青年創業計畫」。它通過動員並聯合企業界和社會力量為青年大學生創業提供諮詢指導以及資金、技術、網路支援,説明青年大學生創業。主要方式是提供借券式的創業啟動金,數額一般在1500~3000英鎊不等,幫助青年大學生創業。

1998年,英國政府啟動了「大學生創業專案」,專門為18~25歲的在校大學生設計了創業課堂和開辦公司服務。英國政府1998年啟動大學生創業專案,該專案是專門為18歲至25歲在校大學生設計的。專案分兩部分內容:一是開辦公司。學生自己設計商業構思,組建創業團隊,籌集資金,開拓市場,開發產品或提供服務,從而獲得創建企業整個過程的經驗。在開辦企業過程中,學生可得到志願企業顧問和創業導師的諮詢指導。二是創業課堂。課堂通常為半天或一天的研討班,學生與企業家聚集一堂,聽創業者演講,參與一些活動和討論,獲得與創業者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德國:實施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投融資和稅收政策

為了幫助大學生創業,德國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是優惠的投融資政策。允許創業投資公司採用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兩合公司以及股份公司的法律形式註冊經營;取消政策交易必須公開報價的規定;將創業投資機構納入公司的徵稅條例適用範圍。二是優惠的稅收政策。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德國實行了優惠的稅收政策。如免征創業投資公司的商稅、對用於新一輪創業投資的股權轉讓收益免徵稅。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大學生創業,並逐步實現大學生以創業促進就業的目標。

法國:建立創業教育的組織機構,規範和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

法國把創業教育視為增強國家競爭實力的一項重要活動。為此,法國專門成立了創業計畫培訓中心。在培訓方式上,充分體現個人自主學習、課堂傳統教學、生產實習操作、教師個別輔導等多形式的結合。教學內容以最大限度滿足學員辦企業的需要為出發點。中心要求每位學員從入學開始就要作創業計畫書,培訓的過程就是創業計畫完善的過程。理論培訓結束後被中心認可的創業計畫書,可作為學員向政府有關部門、基金會、銀行申請貸款的有效依據之一。法國在學員結束集中培訓,開始實施創業計畫時,中心一般提供6個月至1年時間的後續扶持。

埃及:國家青年就業計畫

在埃及,埃及社會發展基金在政府的支援下,成為提供青年就業、支援青年創業的重要機構。隨著近年青年就業問題的凸顯,社會發展基金將創造就業機會、支援青年創業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社會基金的一項重要職能是支持青年創業。此外,該基金的許多其他工作也同青年創業相關,包括對中小企業提供支援和服務;設立小型和微型貸款組合;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一站式服務網路等。

此外,埃及政府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參與社會公益專案。埃及國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但只有5%的地區有人居住。政府鼓勵青年畢業生參與開發綠色周邊、建設工業城等專案,為自願從事土地改良、農業生產的畢業生提供中、小型項目貸款。

青年創業需要全方位支援

總而言之,各國政府不僅在政策上鼓勵大學生創業,更是與一些民間組織、高校聯合採取有效行動,共同幫助大學生創業成功。形成了政府、民間組織、高校、大學生「四位一體」的創業行動。比如在英國,英國政府貿工部下屬的「小企業服務」中心與高校聯合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委員會,促進「高等院校、地區以及當地商業支援夥伴之間加強聯繫,鼓勵大學生在學科課程中加強創業技能的培養;向決策部門提供影響大學生創業關鍵因素的資訊;開展創業理論研究。不僅如此,「小企業服務中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諮詢、資金支援以及推廣等「商業連接」服務。 在日本,其大學生創業的「實務一教育連接實踐訓練系統」,也是由政府、企業、高校、大學生「四位一體」,共同聯合助推大學生創業的典範。

正因為如此,在特區政府提出設立創業基金扶持青年人創業,回應社會訴求之後,卻有更多的聲音開始對青年創業進行探討。要對此命題進行全面把握,筆者認為要首先清晰幾個問題。即:澳門為什麼需要支援青年人創業?現時澳門青年人在創業上面對那些的困難,又有那些的機遇和優勢條件?以及社會該如何協助他們進行創業提升。

支持青年創業,既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是緩解青年就業壓力的一項有效措施。這一共識下,我們可以看出明顯的一點,那就是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完全是符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基本要求。因為青年人由於知識水準和思維觀念的更新,較之前的創業者已經有很大不同,他們更青睞於具有創新意識和需求的行業,無論是從豐富本澳產業結構的宏大命題來說,還是澳門大力推動創意產業的實際工作來看,青年創業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時,青年創業者,一方面在為社會創造和提供更多元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他們也是新興產業的消費者,更是未來社會主要的消費群體,沒有人比青年人更能瞭解當前和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所以青年人創業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僅是豐富和完善本澳產業鏈條,促進可持續發展,也可以隨著創業青年消費力的提高,同時反過來帶動有關產業的發展。至於解決就業問題的方面。在本澳本就人力資源不足,青年人工作甚至要揀來揀去的環境下,看似作用不值一提。但卻可以從更深一層的方向上理解。也就是青年人的向上流動。青年人創業,不管成功與否,都能積累和吸收到豐富的經驗。即使失敗,這對其以後的發展有很大益處,將更加利於之後的再次創業或者在工作中的成功晉升。未來青年人是澳門社會的主導力量,他們的進步所帶來的是澳門整體社會競爭力的提高。

再來考慮一下,本澳青年創業所面對實際困難。創業對個人來說是可以分為生存型、機會型兩種。生存型顧名思義就是希望透過創業解決自己衣食住行等生活資料的來源問題,而機會型則是為了自我發展和個人價值的更好實現,而有意識的去尋找和把握機會,進行創業活動。在本澳生存型的創業應該並不多見。但現時本澳較好的就業環境,以此長期以來在社會上形成的悠閒心態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青年人創業的積極性。而且,創業本身就是一個挑戰。可能需要放棄現時擁有的一些安逸條件,這就需要給有意願創業的青年必要的保證。第一,安居才能樂業,所以要為青年置業創設條件。近年,澳門樓價一直踞高不下,房地產市場很不健康,樓價高租金貴,創業更艱難,安居成為青年後顧之懮。政府應採取更加有效和更加嚴厲的措施防止市場炒風和投機行為,給熾熱的樓市降溫,增加住宅的市場供應滿足需求,發揮公屋的市場調節作用,並科學規劃公屋發展,讓更多青年有條件和有能力置業,解決後顧之憂。同時,要充分考慮澳門土地資源緊缺的事實,採納坊間提出的「澳人澳地」政策建議,保障居住用地的供應和儲備,確保澳門房地產健康發展。第二,營造公平的社會競爭環境。曾有調查研究指出,當前本澳青年最不滿的地方之一是在個人發展中經常會受到「背景」、「關係」和「人脈」等因素的影響。「任人唯親」而不「唯才是用」也一直是社會上相當大的批評聲音。眾所周知,一個健康的社會離不開公平的社會競爭環境。來自不從階層與背景的青年人本就在起點千差萬別,若再無公平、可期的競爭環境與空間,創業開始就註定失敗,誰還會去嘗試?在這一方面,政府需要發揮帶頭作用,頭營造一個有利於青年創業的社會環境。同時,也要推動社會為青年的發展提供公平的社會大氣候。第三,提高青年社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曾有人稱,當前出於政治等因素的考量,澳門的不少政策措施都對青年人有很好的保障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讓競爭遠離和青年人。令人憂心未來澳門青年人的競爭意識與能力。青年的社會競爭力強就意味著是澳門將來的競爭力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社會和企業都要想盡更多辦法創造條件,履行更大的社會責任,結合澳門發展需要和青年人的不同需求,採取更多具引導性和鼓勵性的政策措施,為青年提供適當的經濟援助完成高等學歷,以及推出一些更具針對性的專業技術、高端職業技能培訓等不同的持續進修計劃,或舉辦一些外語、經濟、管理和投資理財等方面的培訓課程,協助青年掌握更多更高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術,不斷增值和增強自  信心,學習真本領,提高青年的社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將來有更大的作為和更大的發展。

另外,說到機遇,隨著在澳門逐漸參與區域合作的過程中,澳門將有更廣闊的金融、貿易、資訊的依託腹地。有識之士認為,這也為青年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促使澳門能夠更好整體把握區域融合發展所帶來的機遇。正如現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前在談到協助香港青年人向上流動時所提出的支持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業的建議。本澳在此方面也有值得效仿的地方。其實,改革開放後,內地經濟突飛猛進發展,隨著「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等的落實,以及珠海橫琴大開發的推進,為青年的創業發展創造很大的空間,政府應加強宣傳,提供更多的訊息服務,讓青年人知道,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澳門與內地經貿的融合,要有開闊的視野,自行創業向上流動不一定著眼於本土。由於澳門與內地兩地的法律制度不同及其他原因,不少人到內地經營或執業都會感到程式繁複,因此政府可在登記、註冊、租賃等問題上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同時,加強與內地政府協調和合作,為青年人在內地的創業和執業提供更多的幫助。

創業絕非一帆風順,既需要政府和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同時也與青年自身不斷的努力分不開。青年人要想創業,必須要有準備,無論是在日常的經驗積累還是人際網路開拓上都要從日常做起。為創業積累資源。

而且,青年由於自身經驗不足,創業過程中應該儘量避免單打獨鬥,最好的方式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業,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筆者也認為這是澳門整體商業氛圍最為缺少的一環,因為澳門現時的中小企業多是自己家族式,甚至家庭作坊式經營,很少有進行聯合做大做強的主動性,這對整個商業社會的發展是不利的,青年人在創業中應該予以避免,開放思維才能將事業做大做強。

另外,在創業初期,筆者亦建議青年人要善於利用澳門自身的優勢,尤其是作為一個旅遊城市,以及長期扮演的中葡平臺,兩岸平臺角色所帶來的商機,找准市場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