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史無前例」的措施為樓市降溫

和房價「共同成長」的千禧一代

幾天前,30歲的小許發了一條憤世嫉俗的朋友圈,吐槽房價。2008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小許懷著夢想留在北京,那時的她每月收入5000元,在同齡人中算是「高薪」。小許希望通過努力工作和勤儉度日存錢買房,在首都紮根兒。

然而8年過去了,小許的薪水從月薪變為年薪,卻面臨著一個殘酷的現實:自己離買房夢越來越遠。「我來自工薪家庭,父母幫不上什麼忙,所以一直想等存夠首付再出手。」小許有些悔恨地說,「早知道房價長得這麼快,我當初就應當借錢買房。現在,我收入再增加也跟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採訪的最後,小許有些意興闌珊地告訴《青年參考》記者,自己已經開始考慮在成都買房的可能性,那裏離她的家鄉更近。

1992年出生的Shirley從美國一所大學畢業後,進入杭州某網路公司工作。雖然收入頗高,自己也來自小康之家,但她表示並不準備買房。「現在杭州一套不錯的房子要400萬左右,這個數字對我的家庭負擔太大了。就算父母可以給我出首付,我也無法維持現在的生活品質了。」

提到對未來的打算,二十出頭的Shirley顯出了年輕人特有的「無憂無慮」。她告訴《青年參考》,自己對房子並沒有打算。「我能會嫁人,可能一直租房,也可能回老家。這並不是因為我在國外讀過書觀念進步,而是因為我買不起房。」

大約從2008年起,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一路飆升,受影響最大的正是和房價一起成長的「千禧一代」。「德國之聲」網站稱,房價暴漲對中國社會有深遠的影響,比如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只好回家鄉買,年輕一代逐漸在大城市失去紮根兒的機會。

在不久前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表示,當前房價快速上漲對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太不公平,房價暴漲容易形成「馬太效應」,讓富人越富,窮人越窮,而年輕人買房越來越難。

「年輕人踮起腳尖也夠不到」的房價,和中國古老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催生了中國年輕人特有的婚戀觀——大多數人希望在結婚前購置「安身立命」的房子。

西班牙《世界報》稱,高房價傷害了年輕人的愛情,也傷害了年輕人的想像力。本來,大學剛畢業,沒有結婚或者剛結婚的時段是人生的特殊階段,年輕人可以吟誦詩歌,可以結伴旅行。但現在,年輕人從一畢業,就必須為買房做準備。

年輕人因此成為中年人,為了柴米油鹽而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無法體驗浪漫的人生。

「中國房地產是經濟預測者的墳墓」

佳思敏(Jasmine Sheng)在上海一家外資銀行工作,去年9月底,她賣掉一套55平方米的老房子,打算換一套面積大一些、看上去稍微新一點的房子,但節節攀升的房價令持幣觀望的她備感煎熬。最後,她在今年5月搶購了一套已經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老房子。

對於這套新買的房子,佳思敏不是很滿意,但這已經是她目前最好的選擇,因為之前看中的房子在短短幾個月內漲了不止50%。「現在想想真是有點兒後怕,要是5月份沒買,現在更買不起了。」35歲的她告訴美國彭博社。

經過去年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後,中國房價從今年起進入新一輪增長。根據研究機構中國指數研究院的資料,截至2016年8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同比上漲13.75%;北京、上海等10個大城市上漲了18%。

迅猛增長的房價引起了外媒的熱議。

《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稱,中國當前的房地產泡沫可以跟去年中國股市相提並論。美國《福布斯》雜誌也撰文稱,「中國房地產泡沫如期而至」。

中國首富、地產大亨王健林在今年9月底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指出,中國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大的泡沫」。

王健林認為,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最大問題在於,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房價不斷上漲,而在數以千計的中小城市存在大量新建房屋,房價在下跌。「我沒有看到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CNN稱,這是中國的一大憂慮,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信貸卻急劇增長,並且集中在房地產市場。根據凱投宏觀的資料,截至6月底,房地產領域直接接受貸款額已高達24萬億元。

「問題是經濟增速仍未回升,」王健林說,「如果消除杠杆過快,經濟可能進一步受損,這就是必須慢慢降杠杆和信貸的原因。」不過,王健林也表示,他並不認為有出現「硬著陸」的可能。

對於人們在中國房地產問題上的各抒己見,麥格理證券有限公司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像經濟學家的百慕大三角一樣——即便是最聰明的預測者也沒能完全說對。

「如果說百慕大三角是飛機的墳墓,那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是經濟預測者的墳墓。」胡偉俊感慨道。他認為,最近描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關房地產泡沫的消息,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內容。中國大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只是反映出潛在需求增長和供應短缺。

胡偉俊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只有人往裏進,沒有人願意離開。更好的教育、醫療、社會福利和工作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大城市,而土地是有限的。如果上海一年只賣一塊土地,土地的價格肯定非常高。這不是泡沫,而是供不應求所致。

在過去3年中,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大幅漲價大多出現在大城市,而其他地方的房價其實是可以負擔的,部分原因是人們收入的增加。

在表達不同觀點的同時,胡偉俊沒有忽視風險。他警告稱,失控的房價可能威脅經濟增長,例如,阻礙實體經濟的投資,令家庭可支配的現金減少,但這些風險是可控的,用泡沫來形容有些言過其實。

英國路透社:「金九銀十」難現

面對飛速上漲的房價,中國政府近日採取行動,出手調控。據香港《明報》網站報導,9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天津、蘇州、鄭州、成都、濟南、無錫、合肥、武漢、南京、南寧、廣州、深圳、佛山、廈門、東莞、珠海、福州、惠州19個城市先後發佈新的調控政策,其密度與力度引人注目。

該報導分析稱,購買能力最強的中產以上人群早已被市場消化而後繼乏人,限購是維持房地產價格水準並迫使購買力轉向二三四線城市,以去庫存、穩定經濟的唯一辦法。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正試圖為大城市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採取了多項史無前例的措施來抑制銷售,對幹勁過頭的房地產仲介進行約束。」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10月中旬表示,要依法對9種不正當經營行為嚴厲查處。這些行為包括:發佈虛假房源資訊和廣告;通過捏造或者散佈漲價資訊等方式惡意炒作、哄抬房價;未取得預售許可證銷售商品房;捂盤或者變相囤積房源;一房二賣等。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10月13日,深圳市場和品質監管委員會派出12個檢查組「突擊檢查」全市20個在售樓盤,對房地產開發商和銷售人員進行調查,以檢查是否存在虛假宣傳和發佈違法廣告等行為。

英國路透社稱,房產銷售的「金九銀十」在今年可能不會出現。

「政府密集出臺政策對投資會造成很大的震懾。」中原集團研究中心負責人劉淵(音)認為,剛剛出臺的一輪政策對買賣雙方都進行了約束,對開盤價格也進行了約束。預計第四季度樓市的成交量會下降,尤其是熱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