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買房如何跑贏通漲

要把手裡的這套房子賣掉嗎?

全國擁有數套房的某財富管理機構總裁陸女士這樣問。過去幾年她買了好幾套房子。因為工作忙,她沒時間「倒騰」房產,幾個月前本想出手杭州的房子,結果發現G20之後,杭州的房價又漲了;她在上海的房產也是,一不留神就漲了好幾百萬。

如果把房子賣掉還能投資點啥呢?房產之外,陸女士擁有600-3000萬元可投資資產。作為專業人士,她目測了一遍當下股市、基金、外匯、黃金等資產類別的收益表現,又把目光投回了房市。

但,心裡還是不踏實,一些惶恐,一些不安。

人民幣將開啟貶值通道?

房子還能買嗎?如果不買房子,手裡的錢——不管是多是少,又該如何跑贏通脹,獲得增值?

10月1日,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晉的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貨幣將正式生效。前一天,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樊綱表示,不能只推改革,不顧經濟增長;前幾年大量熱錢炒作導致人民幣升值,目前貶值是糾正,也順應一籃子貨幣的普遍貶值。這讓市場生疑:是否暗示入籃之後的人民幣將開啟貶值通道?

殊不知,很大程度上,匯率貶值預期也是中產「置房產」保衛財富動因之一。

房價還會漲麼?在南京、杭州、在蘇州,在濟南,曾經久違的字眼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限價、限購、嚴打捂盤……一些被認為惡意炒作房價上漲和虛假信息的人被拘留,房價上漲已經引發新一輪的調控,而且正在波及更多的城市。

曾經經歷去年股市起落的投資者,現在面對分化的樓市行情,游移不定。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告訴經濟觀察報,就投資品而言,目前國內大中城市的房價泡沫明顯,顯然風險很高,並非理想投資。無論是房產稅、房貸政策還是流動性緊縮,都可能導致市場對房價的預期逆轉,並觸發房價下行。

「資產荒」下三件事:房價、滙價、金價

按照財富管理專業人士的說法,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中產人士關注的三件事:「房價、匯價和金價」。但恰恰這三件事沒一個讓陸女士省心。又豈止是中產?從政府、專業機構到個人投資者,無人可以置身事外。

李先生是一名基建工程師,曾經在某國有企業的工程項目部負責安全工作。年過4旬的他在完成一定財富積累後,去年辭職開始自己做工程。剛買了新車且擁有五、六百萬元存款,但焦慮感時時困擾著他。

辭職後,李先生每年有近百萬元的收入,但在經濟不景氣背景下,工程越來越難做,不但利潤稀薄,三角債等信用風險更是不斷打消著他的積極性。而仍未回本的股票投資使得他在今年不溫不火的行情中保持著夾雜著悲觀的理性。「現在的確比較糾結,也比較沮喪,一直以來都覺得國內房價已經很高了,但是它仍然在漲,想想美國和日本的經歷,很擔心自己成為最後一個接棒者,也正因為此,自己錯過了很多買房的時機。」李先生表示,自己手裡的幾百萬存款並不算多,如何保值升值成了頭疼的問題,「現在基本上是在買短期理財,收益年利息不到4%,真怕在房價不斷上漲、人民幣又出現貶值的過程中被稀釋的不夠生活,特別是看到跳廣場舞的大媽坐擁幾套房產時還會有一種挫敗感。」

如果選擇範圍更寬泛一些,海外資產配置是一個好主意麼?

不少高淨值人士選擇了海外買房,海外媒體將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一些城市房價的上漲歸結為中國人的購買力。即使沒有買房實力的投資者,也選擇將一部分存款轉為美元,或者投資海外股市和固定收益產品。

匯率波動的風險無疑給正在升溫的海外資產配置增加了幾分熱度。

波士頓諮詢進行的一項調研發現,2015年「811」匯改後,人民幣的波動引發了市場對未來貶值的預期,從而掀起了中國個人境外資產配置的熱潮。包括客戶基礎下沉,在尚未展開境外投資的客戶當中,有超過50%的普通私行客戶表示未來3年內會考慮進行海外投資。

不過,在中國家庭資產配置中,目前整個海外資產配置占比不及2%,而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特區基本上配置比例在15-25%,配置最高是30%的新加坡。他說:「目前中國投資者海外資產配置有一些特殊性,除了剛起步之外,也有資本管制方面的原因。」

那麼再來看看黃金吧。

中國大媽曾經是黃金最堅定的投資者。不過她們在上一輪的黃金漲跌中也損失了不少。在2012年觸及每盎司1790美元的高點後,黃金價格一直處在下跌通道中,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說,這一過程沒有結束。

文華廣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家春看好黃金的投資價值,他甚至認為,對於投資者而言,應該是「一手美股,一手黃金」。不過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黃金大漲的前提是出現全球性的危機事件——如果確如部分人認為的人民幣會大幅貶值的話,無疑在中國買黃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事實上,趙慶明本人相信這一幕不會發生。他說:「對於全球經濟前景,我相對樂觀,目前看,黃金還是下跌中反彈的行情。」

最佳選擇不是自己殺入市場

屈指算來,可供中產投資的資產無外乎是:房產、股票基金、債券、理財產品(銀行與網際網路)、另類資產,外匯,黃金;包括海外配置等。

有專家認為,未來經濟下行通道中,中產人士應該在基礎保障和常規投資渠道之外,認真考慮股權投資的可能性。他認為,以股權投資方式參與創業創新,幾乎是中產家庭財富增值效應跑贏通脹的惟一通道。如果沒有股權投資,基本上沒有可能躋身高淨值人群。

對於大部分普通中產投資者來說,他們的選擇或許更為有限。

既然如此,當下,除了房,還能買點啥呢?林采宜說:「還是適當配置以利率債、貨幣基金等低風險資產為基礎的理財產品,在目前的宏觀周期下,相對風險較小。」

當然,任何時候,對於普通投資者,最佳的選擇不是自己殺入市場,而是將資金交給專業人士打理。在接受採訪時,多位行業人士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歐陽曉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