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減法”促製造業轉型升級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曹德旺風波”將中國製造業面臨的窘境再一次鋪陳開來。低迷的傳統製造業、尚未形成規模的新興產業,無論是舊動能,還是新動能,都不足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後,中國製造來到十字路口。

26日召開的2017年全國工業和資訊化工作會議認為,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正處在“攻堅階段”,產業發展還面臨很多短板。針對上述短板,中國多策並舉,整合製造業資源和資訊技術資源,化解落後產能,降低企業成本,力促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減法:去產能、降成本

2016年,中國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提前完成目標。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數據顯示,全年鋼鐵4500萬噸、煤炭2.5億噸的去產能目標任務提前完成。

不過,這只是階段性目標。按照大的目標,從2016年起,煤炭行業用3年至5年的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鋼鐵行業5年內淘汰1億噸至1.5億噸鋼鐵產能。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中國去產能任務仍然艱巨。

工信部部長苗圩當日表示,將分解落實2017年化解鋼鐵過剩產能計畫,繼續開展淘汰落後專項行動,推進鋼鐵等行業處置“僵屍企業”,嚴厲打擊“地條鋼”等違法違規生產行為,嚴禁新增產能。

賽迪方略副總裁黃磊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去產能過程中,各地應避免政策“一刀切”,避免“用藥過猛”,使得非過剩行業也受到影響。應抓住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按照行業發展規律、特點等分類施策。

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赴美建廠,不僅提出中國法人稅負問題,同樣也反映出成本上升極大打擊了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

發改委、工信部都在工作會議中提出,要簡政放權,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中小企業負擔。

黃磊表示,中國降低企業稅費的改革仍在半路,需要進一步改革。

加法:製造業+互聯網

隨著中產階層的消費升級,傳統製造業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形成“供需錯配”,中產大量消費國外產品。

黃磊認為,傳統製造業企業如果能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充分運用中國的研發資源、產品設計資源等,將具備很大升級潛力。

根據工信部的部署,2017年,工信部將大力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給企業創造升級環境,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升整個供給體系品質。

博覽財經首席研究員劉天智表示,在這個政策利益訴求下,中國整個製造業格局是要向中高端邁進,路徑之一就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加速推進。

此前,官方表示,“互聯網+雙創+中國製造2025”彼此結合起來進行工業創新,將會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

對於如何實現“製造業+互聯網”,2017年工信部將打出“組合拳”,其中包括,新遴選90個智能製造的試點示範專案;培育1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分類推進石化、鋼鐵、建材、有色、稀土、裝備等行業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數字礦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