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先天不足後天不良

同一天有兩則外媒新聞,雖然是兩條互不關聯的平行線,但在一定條件下卻發生了化學作用,形成了交集,凸顯了蔡政府推出的「新南向政策」,在「先天不足」之下,更遭逢「後天不良」,已經注定是將會夭折,白費工夫。

這兩則外媒報導,其一是英國《金融時報》網站二月六日報導,臺灣決心減少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並提振緩慢的經濟增長。為達這一目的,蔡英文正努力深化與東南亞的貿易和投資聯繫。但駐臺北政治風險分析師羅斯•范戈爾德警告,由於北京與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關係的改善,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將面臨更多困難。「孤掌難鳴」,他說,「台當局不能只坐在臺北,嘴上說說希望更好地與東南亞合作,就指望得到想要的結果——特別是在兩岸關係日益惡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特朗普上月就任美國總統前,曾表示會推動與臺北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這激怒了北京。大陸外交部長訪問尼日利亞期間,這個西非國家命令臺灣關閉其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札的經貿代表處。對外關係缺位意味著臺灣企業無法從雙邊貿易協定或稅收、投資條約中受益,而此類協定可以幫助它們的跨國競爭對手在海外投資。然而,被排除在大型貿易協定——如覆蓋亞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之外,嚴重限制了臺灣企業進入各地市場的機會。與東南亞國家缺乏正式關係意味著,臺灣投資者無法從「政府對政府」的遊說中受益,而美國、中國大陸和日本的公司都依靠此類遊說在印尼等新興市場克服眾多的官僚障礙。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就指出:「我們正努力讓貿易和投資多樣化,但各國態度都很謹慎。」而台灣駐印尼臺北經貿處代表陳忠也表示,被北京排除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定之外是一個「巨大挑戰」。

其二是柬埔寨總理洪森二月六日在臉書上貼出一篇演說,表示為了維護中國的完整主權與表示對「一中」的支持,全面禁止「中華民國國旗」在柬埔寨國內升起,他也不容許台灣在金邊或是柬埔寨其他地方設立代表機構。洪森於涉藏問題上亦表達其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立場。這篇演說是洪森上週六於「柬埔寨與中國協會」的活動中的致詞,他重申柬埔寨自一九七零年代以來,長期支持中國的政策立場。洪森明確表示,在柬埔寨全境內,代表「中華民國」台灣的「國旗」,都不允許升起。洪森強調,「即使是台灣『國慶』期,飯店也不能升起代表台灣的『國旗』」。洪森強調,「我們不應該做出任何可能影響中國主權與獨立的行為」。相關報導》說,台灣外貿協會在二零零九年與二零一四年均曾嘗試在柬埔寨金邊設立「台灣貿易中心」,但皆向隅,因柬埔寨方面認為雖其非官方機構,仍具有半官方性質,與「一中政策」不符。

《金融時報》所報導的內容,與柬埔寨禁止升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雖然並非是同一回事,但其實都是指向同樣的路徑,凸顯了英媒所說的「新南向政策」將遭遇極大困難。實際上,在東南亞、南亞國家,都普遍認定「一個中國」的定位,其中尤以柬埔寨是最堅定的,至今仍拒絕台灣當局在此設處,因而台灣當局對柬埔寨的「領務」工作,是由其駐越南胡志明市的辦事處兼辦的。但即使如此,過去也曾有過台灣當局駐胡志明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在前赴柬埔寨執行領導工作時,事事處處並不暢旺甚至是遭到「刁難」的報導。

其他國家雖然沒有柬埔寨那樣堅決,但多少會有不同程度的執著。除了是印尼因為「印尼共事件」曾一度與台灣當局維持關係之外,其他國家即使是對中國有這樣那樣的恩怨,並曾有過「排華」活動,但在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方面,仍是堅定的。實際上,在越南即使是據說有政府操作的「反華」活動,被襲擊的企業也是台商投資的,而非中國大陸國營或民營企業在當地投資的工廠。

在此情況下,台灣新當局的「新南向政策」,就只得由剛開始時是由「總統府」主導,後來轉為由「行政院」統籌督導,但既然是仍以官方身份操弄,當然不會順利。因而再「後知後覺」地委任專責「新南向政策」事務的將黃志芳,任命為外貿協會董事長。這固然是黃志芳的官運欠佳,遭到新加坡拒絕接受其為駐叻代表,無法就近指揮「新南向政策」之後的權宜性安排,但卻也折射了就連蔡政府也知道,由官方主導「新南向政策」,將會一事無成,因而只能是改由半官方的外貿協會以「白手套」出面執行。不過,仍將會在柬埔寨被賜以「閉門羹」,因為正如上述,洪森連半官方的外貿協會也不能接受,又如何能「打進」柬埔寨?

即使如此,倘是在奧巴馬問題,充分運用外貿協會這個點子還是不錯的,而且可在經濟上配合他的「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政策。實際上,那個「TPP」,就收容了美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越戰時的頭號敵人--越南,而刻意將中國大陸剔除開出,就是為了「圍遏」中國。然而,特朗普的戰略和策略卻正好相反,不但是廢除了蔡政府迫切要加入的「TPP」,而且也與蔡政府「新南向政策」重點依賴的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家「鬧翻」,這就使得本已「先天不足」的「新南向政策」,在「特朗普因素」之下,更呈「後天不良」,端的是「破船偏遇頂頭風」。

實際上,已經有觀察家注意到,特朗普就職後,得罪了一大票美國過去的盟友,四處開戰卻獨對中國大陸沒有「開戰」,可能是他首要先聚焦內政問題,其次是要處理和美國關係最為緊密、利益也高度相關的盟國關係,再加上他的政策多數受到了美國和西方主流勢力的強烈反對和抗議,而且中國的實力也令他不敢輕易向中國發起挑戰,何況中國高超的外交技巧也「廢」了他的許多「武功」。退一步說,特朗普要想讓美國偉大起來,無論是技術、資金還是效率,中國都是唯一的選擇。此外,伊朗、北韓、反恐等問題都需要中國的合作。因此,盡管不排除日後還將會與中國有摩擦,但就目前情況看,沒有非要得罪中國不可的理由。在此情況下,少了美國的「背書」和奧援,蔡政府要搞「新南向政策」,恐怕很困難。

這個世界講的還是實力。台灣市場太小了,經濟實力又大不如前,蔡政府在不能失去中國大陸市場的情況下,卻去推動什麼「新南向政策」,連過去的「死黨」美國都不幫忙,又如何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