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暖當先

冬季寒氣襲人,給人以手腳冰涼的感覺。正所謂「寒從腳下生」,由於雙腳距離軀幹的位置比較遠,皮下脂肪少,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說到暖身,人們往柱想到泡腳。然而除了泡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幫助老人暖身呢?

為何老年人更怕冷

中醫認為「人稟陽氣而生」,人體腎氣中對機體有溫煦、封藏、制約陰寒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陽,即「命門之火」,為人體陽氣的根本,對人體各臟腑組織的功能起推動和溫煦作用。年輕人身體陽氣旺盛,心腎陽氣充足,禦寒能力強;而人到老年後身體陽氣逐漸虛弱,

命門火衰,雙腳離心臟最遠,心腎陽氣虛弱無法溫達四肢。到了冬天,寒氣偏盛,老年人陽氣不足,因而比年輕人更怕冷。

自製藥包保暖

很多老年人在冬天都有過手腳凍得睡不著的體驗,為了安然入睡,只好懷裏.揣個電暖包進被窩,或者乾脆容易造成燙傷。其實,老年人要改善體質虛寒而致的冬季怕冷,可以試試自製中藥保暖包。

製作中藥保暖包需要丁香20克、花椒10克、小茴香20克。將三味中藥炒熱至50℃左右,再裝到小布袋中(布袋的材質需偏厚一點,但透氣要好),用布條固定在肚擠部,每晚1次。

丁香、花椒、小茴香有辛溫助陽的功效,炒熱有加強脾腎陽氣的作用。而外敷肚胳,即中醫經絡中任脈的神闕穴,可直接溫煦任脈,培元同本,補充脾腎陽氣,令身體陽氣充足,溫達全身,使人從內而外地暖起來。

外敷鹽袋

將粗鹽裝入袋中,放入微波爐,用中高火加熱1~2分鐘,然後趁熱將鹽袋敷在寒冷或者不適的部位,同樣可以達到溫通的功效。

粗鹽為天然鹽,有很強的滲透力,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中醫認為,鹹味歸屬腎臟,加熱後外敷神闕等穴位可以達到溫煦腎中命門之火的作用,從而通暢經絡,溫煦全身。

砭石溫背

除了外敷中藥保暖包和鹽袋,老人運用砭石溫背,同樣可以發揮溫煦陽氣的效果。《黃帝內經》中便有古人用砭石治病的記載。運用砭石治病的醫術稱為砭術,砭術源於石器時代,是中醫的六大醫術之一。砭石中又以泗濱泛石療效為最佳。現代研究發現,砭石有奇異的能量場,作用於人體可產生紅外熱像,並可循經而行。砭石可發出極遠紅外線電磁波,並能產生超聲波脈衝,接觸人體可加速血液迴圈。具體做法:可以將砭石放入的熱水屮,取出後沿脊椎及共兩邊(即督脈及膀胱經)放下,待溫度減退時再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