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諸侯混戰爭「黨魁」

臺灣民進黨執政以來,民眾支持度遭遇雪崩式下滑,這本應是國民黨東山再起的良機,但近一年來,國民黨仍是毫無起色,在諸多足以痛擊民進黨的議題上失語。總體上看,自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來,國民黨一直沒能解決自身問題,尤其是近半年,黨主席選舉引發諸侯混戰,基本無暇他顧。國民黨主席選舉敲定於今年5月20日舉行,目前已有六位參選人,且領銜的洪秀柱、吳敦義、郝龍斌三人旗鼓相當,可謂前所未有的激烈。而無論誰勝出,想要帶領國民黨走出低谷都是困難重重。

史上最激烈覚主席選舉

六人參選創紀錄。國民黨自2001年啟動黨主席由黨員直選以來,首次出現六人參選的激烈局面。今年1月1日,現任黨主席洪秀柱宣佈競選連任。前臺北市長郝龍斌、前「副總統」吳敦義緊隨其後,分別於1月7日、9日宣佈參選。而除了洪、吳、郝三位「重量級」選手外,臺北市農產公司總經理韓國瑜、前國民黨副主席詹啟賢、前國民黨「立委」潘維剛亦分別於1月12日、1月23日、2月24日宣佈參選。韓、詹、潘三人雖然聲望較低,卻也各有千秋。韓國瑜與父親都是退伍軍人,自己還曾當選第二、三、四屆臺北市「立委」,有一定吸納「深藍」選票的能力。詹啟賢則是本土派大老,家族在台中、彰化等中南部地區的政界、醫界名望甚髙,基層實力不容小覷。潘維剛出身眷村,父親是退役上校,有部分「深藍」票源,自己還擔任婦女基金會董事長,又與前嘉義市長、地方實力派黃敏惠關係匪淺,兼握有婦女票和本土票。

選舉陷入持續混戰。各參選人浮出水面後,選情迅速升溫,參選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跑基層拜票固樁,四處宣傳其政策理念,並力爭青年和島外選票。同時,參選人之間頻頻相互質疑、指責,一場混戰已經白熱化。去年底洪秀柱在改革黃復興黨部黨代表選舉方式時,即招致「提前為黨主席選舉佈局」的批評,宣佈參選後也一直被質疑挾現任黨主席的「主場優勢」,對其餘參選人不公平;洪方人馬則左右開弓,先批郝龍斌「抵制中常會」,後批吳敦義「李登輝第二」,又要詹啟賢「講清楚兩顆子彈」。而在黨代表參選資格是否延長、「人頭黨員」、黨員資料外泄等問題上,洪、郝一齊將矛頭指向吳敦義;吳敦義亦是左批郝龍斌「輕諾寡信」,右批洪秀柱「操縱黨機器」。此外,外界傳聞後來參選的實力有限的韓、詹、潘三人,是受人策動,只為分化洪、吳選票而來。

藍營對此亦喜亦憂。對於此次黨主席選舉的熱鬧場面,有些藍營支持者感到振奮,認為相較於去年初國民黨主席補選時「諸侯避戰」的冷清境況,此次黨內要角踴躍參選,「說明黨的處境在變好,大家都對黨的前景充滿信心」。而大部分人則感到擔憂,認為黨內向來「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對自己人鬥得太狠,選後難以彌合。雖然黨內和參選各方都呼籲團結,但離投票日愈益臨近了,選情如此激烈,支持者難免擔心如果「殺到刀刀見骨」,選出的新主席無力整合力量一致對外。還有人指責,各參選人都只會拉選票,政見當中毫無對國民黨未來的規劃,「重點應放在國民黨目前面臨的問題上,而不是搶票倉」。

三足鼎立,各擅勝場

洪秀柱優勢在「深藍」選票。洪秀柱在擔任黨主席前,僅當選過「立委」,擔任過「立法院副院長」,自身實力、威望較弱。但在六位參選人中,只有洪秀柱旗幟鮮明地提出「一中同表」、支持「兩岸統一」,理念上與「深藍」最為一致。在2016年初國民黨主席補選時,洪雖一路遭受「本土派」圍追堵截,最終仍在「深藍」支持下囊括7.8萬張選票,獨佔選票的56%。從國民黨今年3月21日公佈的黨員人數看,在43.3萬具有投票資格的黨員中,65歲以上且黨齡滿40年的老黨員有19.1萬人,國民黨「鐵票」黃復興黨部9.76萬人,二者絕大部分都是「深藍」選票。即便二者有重疊,再加上其餘「深藍」選票,以及洪秀柱擔任國民黨主席一年多以來積累的些許人脈和黨組織優勢,潛在支持者應在25萬以上,況且黃復興黨部黨員投票率較普通黨員要髙近兩倍,洪若能囊括大部分「深藍」選票,勝選不成問題。但從目前來看,其他參選人對「深藍」仍有一定吸納能力,最終能否勝選還要看洪能穩住多少「深藍」選票。

郝龍斌選票涵蓋最廣、氣勢最高。首先,郝龍斌擔任過兩屆臺北市長,在國民黨執政時期,與朱立倫、胡志強並列三大地方諸侯,在藍營大本營的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層實力和聲望都很高,近期的民調也顯示郝在該地區的黨員支援度獨領風騷。其次,郝龍斌父親郝柏村過去是國民黨軍系領袖,在黃復興黨部等「深藍」票倉有很高威望,在父親加持下,郝龍斌必定能吸納不少「深藍」選票。再次,前臺中市長胡志強已與郝龍斌組成「好強聯盟」,與前黃復興黨部主委王文燮共同擔任郝辦主委,這樣郝的台中本土票也得到強力加持。正是由於郝龍斌地方票、

「深藍」票通吃,郝在近幾次黨員民調中都保持領先,氣勢持續沖髙。

吳敦義主打本土票和組織票。吳敦義曾擔任南投縣「立委」、髙雄市長、「行政院長」、「副總統」,聲望和資歷在幾位候選人中最強,其票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本土票,吳敦義在地方經營多年,且在王金平之後儼然成為「本土藍」共主,勢必能吸收大部分臺灣中南部地區的黨員票,但在台中、彰化、嘉義,有被郝龍斌、詹啟賢、潘維剛分票的風險。二是組織票,吳敦義在擔任「副總統」期間雖然非常低調,但是跑基層、攢人脈卻比誰都勤快,黨政系統內的樁腳眾多,吳宣佈參選時有20多名「立委」到場聲援,國民黨中常會也由「挺吳派」主導,在臺灣民意學會的黨代表支持度調查中,有45%支持吳敦義,足見其實力。因此,他勝選的關鍵也在於最終能動員多少「深藍」和北部選票。

勝負主要看第二輪投票。按照目前的選舉辦法,若第一輪投票無人拿到過半選票,就要由得票前兩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角逐。以現在的黨員民調看,洪、郝、吳支持度都在15%~20%上下,韓、詹約為10%,潘則僅為2%左右,韓、詹、潘三人都可能越不過1.2萬黨員連署門檻,無法成為候選人。但無論最後幾個候選人參選,在首輪投票一人單獨過半的可能性都很低。而在第二輪投票中即便洪能出線,對手也很容易形成「反洪」聯盟,這是因為:一是郝、吳原本就傳聞要結盟,二人的政策論述較為接近,未來若搭檔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也能形成互補。二是洪秀柱與詹啟賢在「黨產」處理上矛盾公開化,致使詹辭去副主席,詹不會支持洪。三是洪秀柱公開討伐馬英九,馬的支持者也會反洪。總之,洪秀柱連任的可能性稍低,新任黨主席可能會在吳、郝中產生。從黨員結構看,郝會稍佔優勢。

選後道路仍艱難

一是自身問題亟需解決。長期以來國民黨內大老林立、各擁山頭,內部鬥爭導致分裂是國民黨在台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在此次選舉中,「馬王政爭」之後「深藍」與「本土藍」的對立又凸顯出來,選後二者如何整合是一大考驗。同時,「百年老店」國民黨已老態龍鍾,人才青黃不接,體制僵化,基層組織渙散,與臺灣社會嚴重脫節,過去朱立倫、洪秀柱都髙呼黨務改革,但成效甚微,新任黨主席要讓國民黨脫胎換骨恐怕也相當不易。

二是新任黨主席政治聲望不足。洪、郝、吳三人雖然都有較強實力,但政治聲望距離一線政治人物還有較大差距。以「臉書」人氣為例,目前洪秀柱有37.7萬粉絲,郝龍斌10萬粉絲,吳敦義後援會則不到1萬粉絲,不僅與蔡英文的220萬粉絲相差甚遠,與馬英九的187萬、柯文哲的154萬、朱立倫的85萬相比,也難望其項背。因此,無論誰當選,都很難提振國民黨的氣勢。

三是兩岸關係立場有倒退危險。目前國民黨的本土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在兩岸關係路線、國族認同等統「獨」基本問題上越來越模糊,絕大部分政治人物丟失了國民黨傳統的「統一」理念,甚至要改黨名為「臺灣國民黨」。對國民黨來說,兩岸政策向來是其長處,而不是包袖,因敗選而要檢討兩岸政策,是目光短淺、自毀長城。長期看,發展兩岸關係是臺灣的必然選擇,鞏固「一中」、反對「分離主義」是國民黨揚長避短的長久之計。而目前,國民黨內缺少有這樣的遠見、又有撥亂反正能力與魄力的人物。

(張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