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時常見的不合理用藥

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接受降壓治療的患者中,約75%的患者血壓沒有達到控制目標。那麼,降壓藥到底應該怎樣使用?常見的不合理用藥習慣又有哪些?

早期合理使用降壓藥物達標後,可以減少一半腦梗、一半心衰,以及1/3的冠心病、心梗。不合理用藥一方面對保護心、腦、腎、血管不利,未能有效防止心腦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可引起一些嚴重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合理用藥習慣

醫生方面

藥不對人:用藥缺乏針對性,選藥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人不對藥:劑量忽大忽小,降壓不平穩;聯合用藥不合適,正作用抵消,副作用疊加;用藥時間未掌握好;年輕患者、高危患者未強化治療,年老體弱者、低危者過度用藥。

患者方面

血壓高但無症狀,就認為不要緊,不服藥。

服藥後血壓下降至正常就停用,不堅持天天服藥,造成血壓忽高忽低波動。

只要能降血壓就行,剛開始用點「低檔」藥,等病重了再用好藥。

血壓降至正常就減藥,突發升高臨時加藥。

要麼不重視藥物不良反應,要麼過分恐懼藥物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

在此提醒患者,不良反應畢竟是小概率、不嚴重的,不要過分擔心。只要規範用藥、定期復查,一般可避免嚴重不良反應。

服用降壓藥的15條建議

1.選擇合適的藥物。療效要疊加、協同或互補;不良反應要互相抵消;防治結合、全面達標;少花錢多辦事,提高效價比。

2.用藥也講究「少食多餐」。多藥小劑量配用比單藥量用足更好些,可以揚長避短、優勢互補。

3.選用療效更好的藥,合用合適的配伍藥。一藥多效、多藥互動,例如,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陳舊性心梗及蛋白尿陽性,優先選用普利/沙坦類藥物,不僅降血壓,而且可以減少蛋白尿,綜合保護心、腦、腎、血管,預防動脈硬化。

4.最好的用藥模式是,在合適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藥物,用於合適的患者。因時、因藥、因病而異,避免一二三線選藥。

5.選用藥物時,兼顧其降壓作用(85%~90%)和降壓外作用(15%~10%)。

6.對於年輕高血壓患者,不推薦地平與利尿劑合用,不如ACEI及ARB類降壓藥合用利尿劑。

7.短效硝苯地平對心血管高危者有害。

8.用藥時間不要刻板,一般早晨空腹用藥。如2~3種長效藥物仍不能平穩降血壓,尤其是晨峰高血壓,可合理分時段用藥。如氨氯地平晚上睡前服用,可控制次日晨峰高血壓。

9.要保持血壓、血脂、血糖、體重、生活方式「五達標」。

10.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有效供血,需平均動脈壓60~70毫米汞柱以上,所以降壓要適度,不宜過低。

11.冠心病及其他危證(糖尿病、缺血性腦卒中、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儘早選用ACEI及ARB類降壓藥+β受體阻滯劑,若合併心絞痛或血管痙攣,加用CCB類降壓藥;血壓降不下來時,別忘了加利尿劑。

12.RAS拮抗劑不良反應:ACEI常見咳嗽、咽癢,少見血管神經性水腫。ARB不良反應非常少,用ACEI咳嗽發生時可用ARB代替。

13.CCB的不良反應較輕,無絕對禁忌證。常見踝部/下肢水腫,若輕微水腫不用處理,若明顯則合用小劑量利尿劑;有些人可出現齒齦增生。

14.利尿劑在大劑量時可能干擾糖脂代謝,加重高尿酸及痛風,還可能引起低血鉀症。

15. β受體阻滯劑:心率過緩、血壓過低以及支氣管哮喘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