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百年「鬼街」歷滄桑

世界上以”鬼” 命名的街道可能不多,澳門有一條,名叫”爛鬼樓巷” 。這條老街距澳門著名景點大三巴牌坊只有100多米,但少有遊客光顧。偶爾有背包客路經此處,看到青花瓷的路牌上寫著那古怪的路名,便會驚問:這裡真的有鬼?鬼是爛在裡面的嗎?

其實,爛鬼樓巷裡並沒有鬼,但卻是一個苦難時代澳門華人社會悲涼生活的寫照。

相傳”爛鬼樓” 本名叫做”蘭桂樓” ,是一位名叫楊若嚴的華僑在19世紀初所建的一系列西式樓房,有著漂亮的騎樓和優雅的木窗。這裡臨近澳門內港,可以說是地價高昂的富人區。

楊氏在澳門居住幾年後返回美國,將蘭桂樓出售。彼時澳門販賣華人出國充當勞工的罪惡生意興盛,而買下蘭桂樓的正是這樣一名商人。據說,此人將準備”出售” 的華工囚禁在蘭桂樓中,某日蘭桂樓突起大火,30多名華工與姿態秀麗的蘭桂樓一起葬身火海,化為廢墟。

澳門人習慣把損毀的東西形容為”爛” ,而冤死華工的亡靈亦成為澳門華人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因此”蘭桂樓” 逐漸被”爛鬼樓” 所取代,成為這一帶社區的名稱。

20世紀上半期,隨著葡萄牙當局對澳門華人社會治理的弱化,此處成為煙館、妓寨及黑社會交織盤踞之所。一些低階的葡萄牙士兵常來此狎妓、滋事,痛恨他們的華人將其稱之為”爛鬼” 。這是爛鬼樓巷得名的另一種說法。

那個時候的華人過得苦,很多人為了活下去,只好把隨身的物品拿出來擺攤出售。漸漸地,爛鬼樓巷變成一個很大的二手市場,舊衣服、舊鞋子、舊傢俱、舊書,只要是過日子能用的東西應有盡有。華人來這裡淘舊貨,爛鬼樓巷變成窮人的天堂。

到上世紀90年代,爛鬼樓巷人氣漸旺,繁盛一時,出了很多相當有名氣的古玩店、古傢俱店、二手古籍店,港澳臺地區很多政商名流以及文化人,都常常來此”淘寶” 。不過,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大部分店鋪結業或搬遷,只剩下為數不多的二手店慘澹經營。爛鬼樓巷逐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尤為令人痛心的是,殘留於此處的很多百年以上的騎樓,破損非常嚴重。因為屋主無力對其進行修復,只好舉家搬走,任老屋自生自滅。

如今,爛鬼樓巷裡還住著很多老澳門人,以及紅火了半個多世紀的澳門老店。這些老街坊的共同心願就是,想辦法把遊客從大三巴、新葡京拉過來,到這條老街上看看,只用走5分鐘,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澳門。不過,他們希望在把遊客吸引過來之前,政府先對這條老街進行規整與修復。

(《人民日報。海外版》   劉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