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專業服務業能否開拓「全面北上」新局? 陳觀生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於5月8至10日來澳視察。筆者動筆之時,張德江尚未來澳。按照特區政府消息,張德江是應行政長官邀請來澳視察,了解澳門最新發展情況,訪澳期間張德江將視察本澳社會發展情况、會見各界人士並發表重要講話等。本澳社會對張德江今次來澳視察,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是與新土地法是否有關,而筆者認為,張德江此行還有一個關注的焦點,應該是本澳對「一帶一路」工作的思想認識。因為近年來,中央的惠港惠澳措施呈現新的特點。有別於以往內地單方面地對港、澳「讓利」的「挺港(澳)措施」,而致力於港澳與內地形成合力、合作共贏;有別於以往的直接「派糖」,而越來越多地體現為對港澳的開放政策。用好用足國家政策,樹立全球眼光攜手內地「走出去」,發揮港澳高端服務業的優勢,與內地一起「把蛋糕做大」,是中央的戰略考慮之一。

專業服務業迎來「全面北上」時代

專業服務,是指個人或組織,應用某方面的專業知識或者技能,按照客戶的需求提供產品服務。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分類,專業服務業主要有法律、醫療服務、房地產仲介、工程技術服務、廣告和媒體代理、管理諮詢服務、會計和審計等領域。

近年來,中央的惠港惠澳措施呈現新的特點。內地與港澳同處於競爭全球化的時代,都面臨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增強內地、香港、澳門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形成攜手走向世界的合力,並善於在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的整合中發力,統籌國內、國外兩個發展的大局,國家作為一個整體才能在百舸爭流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2016年6月1日,內地與香港、澳門分別簽訂的《服務貿易協議》(簡稱「CEPA服貿協議」)正式實施,有香港傳媒形容,這標誌著內地與港澳服貿自由化基本實現,港澳服務業迎來「全面北上」的時代。

內地與香港、澳門自2003年分別簽訂CEPA以來,先後通過10份補充協議擴大市場開放、便利貿易與投資。隨著經貿關係日趨緊密,內地對港、澳擴大開放的範疇進入服貿領域。2014年12月,內地與港、澳簽署《廣東協議》,率先在廣東對港澳基本實現服貿自由化。2015年11月,CEPA服貿協議簽訂,將基本實現服貿自由化的地域範圍擴展至內地全境,「廣東試點」越出一省範圍走向「全國推廣」,香港、澳門成為全球最早與內地實現服貿自由化的經濟體。

國家進一步擴大對港澳服務業的開放,正是中央政府對港澳各項方針政策的根本宗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港澳持續繁榮穩定」的體現,是「國家所需,港澳所長」的有機結合。

有傳媒指出,CEPA服貿協議具有幾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國家需要在擴大開放中走向服務業大國。服務業是國家發展經濟新的增長點。商務部資料顯示,近年中國服務業發展全面提速,服務需求持續擴大。「十二五」期間,中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速14.5%,為世界平均值的兩倍;2015年服務進出口額達到7,130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居世界第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以服務業為重要著力點,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通過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推動服貿自由化和便利化,促進中國外貿轉型升級、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為國家經濟長遠發展延續「開放紅利」。「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擴大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開放合作」正是服務於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第二,港澳的服務業優勢可在國家發展中發揮特殊角色和作用。「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支持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加大內地對港澳開放力度,升級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中央領導人多次強調,港澳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具備服務業專業化等獨特優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香港、澳門是內地重要的服務貿易夥伴,具備構建高標準服務自由貿易區的良好基礎。內地對港、澳擴大的開放的重點在於海運、會展、民航等高端服務業,正是內地需要、港澳擅長的行業。更重要的是,港澳服務業的「全面北上」,還將帶來港澳高端服務業標準的「北上」,有助於推動內地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第三,高端服務業「全面北上」有助於提振港、澳經濟。受內外經濟環境影響,近年來港、澳發展速度有所下降。在這樣的形勢下,內地擴大對港澳開放,為港澳經濟帶來「及時雨」。服務業是港、澳優勢產業。如在澳門,服務業在GDP的佔比也將近90%,其中旅遊服務貿易出口佔比96.5%。內地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的領域,集中在為港、澳高端服務業提供廣闊的市場,也讓港、澳在與外企的競爭中佔得先機。對澳門而言,內地擴大開放會展、娛樂等產業,也有助於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

第四,港澳服務業「全面北上」空間廣闊。長期以來,港澳企業在內地審批手續比內資企業煩瑣,存在手續複雜、限制過多、效率低下等問題。隨著與內地服貿自由化的基本實現,港澳企業「全面北上」的制度障礙基本消除,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空間。「廣東試點」的經驗充分證明這一點。自《廣東協議》實施以來,粵港澳服貿自由化表現不俗,尤其是港、澳對廣東服貿出口增長迅速。商務部數據顯示,《廣東協議》實施以來,澳門企業善用CEPA備案制度,服務業投資增長222%。到2015年底澳門服務提供商在廣東省自貿區外新設和變更的投資項目為151項,涉及備案金額8.46億元;在廣東省自貿區內新設及變更投資項目為8項,涉及備案金額4.02億元。在自貿區外開展的備案主要集中在珠海、廣州等地,其中在珠海辦理的新設和變更投資事項144項,備案金額7.85億元,佔區外備案項目和備案金額比重分別達95%和93%。這些項目中,商貿服務業、批發業、軟體資訊技術服務業新設和變更的項目數和金額均較多,分別是35項、30項和21項,涉及金額分別為1.79億元、0.7億元和0.39億元。

澳門專業服務業「走出去」或力不從心

雖然與自身相比確實增長驚人,不過與香港相比,澳門的專業服務業在走出去方面仍是落後不少,而且集中在旅遊服務貿易出口,真正的專業服務業要有所突破,仍步履艱難。

根據澳門統計局暨普查局公佈的專業人員職位得出的澳門專業服務業規模情況。澳門總就業人口數量在不斷增加,澳門專業人員就業人數也逐年穩步上升。2014年澳門專業就業人數約為15,000人,繼續維持在澳門總就業人數的4%水準。若加上技術員及輔助專業技術人員就業人口,2014年專業人員和技術員及輔助專業人員是52,600人左右,即專業服務行業從業人員人數約占澳門總就業人口數量的15%。澳門的專業服務業以獨資為主,比例約為70%;2003年以後,公司制的專業服務業數量有顯著的上升趨勢。超過九成的專業服務業都是人數規模在2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專業服務業因其服務有高度專業性,對行業人員的進入門檻較高,如醫生、會計等,必須具備相關學歷和掌握較高的專業技能才能勝任工作。因此,和其他行業相比,專業服務業企業主有年輕化和學歷程度較高的特點。

截止2014年底,在澳門財政局核數暨會計師註冊委員會登記的註冊核數師有114人,註冊會計師有175人,註冊核數公司有13家,註冊會計公司有2家。註冊會計師和核數師的數量按年增長在個位以內,註冊核數公司數量沒有增長,而2014年在澳門市場內,新增添了2家的註冊會計公司,打破獨資局面。至2014年年底,澳門有73家律師事務所,314名註冊律師,125名實習律師。隨著法律本地化持續的推進,近年新增的律師母語主要為中文。至2014年底,澳門有697家初級衛生護理服務場所;私營診所醫生人數達到696人,占全澳門醫生人數的46%;私營診所的從業人員由2013年的2,653人微升至2,786人,升幅僅為4%左右;全澳門的中醫生和中醫師數量為510人,超過九成都在私營診所執業。至2013年底,廣告業場所按年大幅度增加63間,共421間;在職員工達到1,167人,按年增長20%。受益增幅明顯,錄得5.6億澳門元收入,按年增長高達40%,其中廣告服務占比最大,為4.1億澳門元。至2013年底,經營會議展覽籌辦場所從5間飆升至38間,在職員工按年增加近四成達178人;受益按年增幅為13%達到1.8億澳門元,近九成的受益主要來自會議展覽籌辦服務。

總的來說,澳門專業服務機構數目過少,增長速度過慢,除了廣告和會展專業,其他專業服務行業僅錄得個位增長甚至零增長,與澳門經濟總量不匹配。同時,儘管會展和中醫藥是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主力扶持的專業,從會展和中醫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和規模來看,市場未成規模。

儘管澳門專門服務業的專業分工細緻,專業化程度高,但是服務領域狹窄,主要依靠本土需求。澳門專業服務業的服務對象以博彩旅遊業為主,而且相當大部分專業服務人才也直接受雇於博彩旅遊行業企業。此外,澳門專業服務業企業規模小而分散,市場細分不明,沒有打造出專業特色和品牌,業務開發能力較弱。這些原因都導致了澳門專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僅限於在本土立足,難以做大,更不用說走出去,面向內地、亞太地區甚至是國際客戶,專業服務業水準在國際市場明顯缺乏強大的競爭力。

本澳專業服務業需要觀念變革

人力資源短缺是澳門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澳門本地勞動力不足以應付當地就業市場的龐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外勞輸入舒緩人手短缺問題。但澳門專業服務業對從業人員的學歷和專業水準的要求較高,和其他行業相比,是外勞最少的行業,這也是專業服務業企業發展的瓶頸。

專業服務業和其他行業最不一樣之處在於,眾多的企業主本身就是專業人士。然而,這些在專業範疇裏運籌帷幄的優秀專業人才未必是成功的企業管理者。對於專業人士來說,管理企業是專業知識以外的全新挑戰。沒有樹立企業家思維的專業人士無法經營成功的企業,企業將會出現管理制度不合理、財務管理混亂和員工流動性高等眾多問題,甚至陷入經營困境。坊間的培訓課程主要是為雇員而設,而極少是針對企業主。就算有,也是注重於運營技能層面的提高,如電子系統化運營管理和商業管理知識培訓等。然而,澳門專業服務業企業主更需要提升的是眼界、視野和胸懷,從小富即安、患得患失、循規蹈矩的短視行為中走出來。專業人士到管理者的身份如果沒有好好轉換,會把任務和權利全部攬在自己身上,不懂合理有效調動人力資源。企業者也要避免過度看重專業和技術,思考問題要實現專業視覺到多元視覺的提升,注重加強溝通技巧,學會大膽授權員工,和員工共同決策。

有意見指出,澳門的專業服務業企業規模都比較小,以會計行業為例,以個人執業會計師為主,會計師事務所只有寥寥兩間。對於這種在行業中單打獨鬥型的小微企,可以通過聯營體公司的形式來改善經營情況,壯大規模。聯營體公司不影響原有企業的運作獨立性,又可以利用專業技術團隊提高經營管理的規範程度和專業性。個人執業者可以專心在專業技術的長板更好發揮,而企業管理這個短板得到較好的補充平衡。

本澳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一帶一路」建設、「十三五」規劃、率先與內地實現服貿自由化等,又給予澳門企業發展極大的政策空間。本澳專業服務業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用好用足中央給予的開放政策,搶灘內地巨大服貿市場的同時,樹立全球眼光攜手內地「走出去」。發揮專業服務業的優勢,與內地一起「把蛋糕做大」。這需要政府、業界、民眾樹立進取、創新的意識,搶抓國家發展的戰略機遇。

首先,打破固化、封閉的人才政策,放寬政策引進人才,充分利用本土高校資源,打破人才短缺瓶頸。

澳門專業服務業的高質素專業服務人才過少,數量跟不上行業的發展。絕大部分有專業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首選在大型銀行、律師事務所和賭場的財務部門工作;不少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都出現了「有生意送上門都要推掉」的局面,原因就是人手太少,沒辦法應付接踵而來的生意機會,只能夠讓客戶白白流失。

有建議認為,澳門高等院校錄取的內地學生通常成績好,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對於澳門來說就是優秀的人才資源。每年在澳門高等院校就讀的內地生人數達到1500人,除了如金融、會計等商科專業受到青睞,其他專業也不乏內地生身影。澳門高等院校以英文教學,大部分課程和國際準則(如會計)或者澳門本地準則(如法律)接軌。內地生接受在澳門的四年系統本科學習後,溝通能力和專業能力可以勝任澳門本地的工作,包括專業服務行業職位。然而,有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的內地求學高校生絕大部分表示回內地就業或海外升學,僅有一成受訪學生選擇留在澳門就業。這種局面很大程度是由澳門政府的外勞政策造成,而且無論福利待遇、薪酬待遇或者就業選擇範疇都不足以吸引內地畢業生留下來。換而言之,由澳門培養出來的大量優秀人才流失到其他地區,澳門卻沒有從中得益消化人才,白白為他人做嫁衣裳。澳門政府可以參照眾多主流留學國家政策規定,將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專業服務行業列為短缺專業,允許持本科或以上合法學生簽證的在讀學生從事和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或實習,鼓勵優秀人才到澳門中小企業的各專業服務行業崗位熱身最終留用。

其次,順應時代發展,利用互聯網及新經濟模式,實現與內地業界的廣泛合作。

互聯網對於專業服務業企業來說有三大用處。第一,互聯網是低風險,低成本的行銷管道。第二,互聯網能夠讓企業洞悉市場,瞭解客戶,從中獲得更多商機。第三,互聯網可以實現企業服務的有效延伸,減低經營成本。在互聯網上除了可以開展有效的行銷和品牌管理,還可以在客戶維護、研發和物流方面進一步完善服務。澳門專業服務業企業必須走進互聯網,這是舒緩經營壓力和翻身的最好機會。企業如果因為不重視而錯過互聯網,錯過的是一個時代,最後很可能無路可走。

在如何與內地業界方面,可以採用眾籌或合夥等方式。眾籌(Crowdfunding),全稱是群眾籌資,即利用互聯網向大眾籌集項目資金。眾籌項目通常涉及到三方,一方是有項目單缺乏資金的籌資者,一方是對籌資者項目和彙報感興趣並且有資金的投資者,另外一方是連接籌資者和投資者的互聯網平臺。眾籌在中國的發展還是處於萌芽階段,但是增長勢頭很迅猛。眾籌融資是互聯網金融的新模式,對於個人或中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低成本和新興的獲得資金管道,所以也被稱為草根融資管道。眾籌和傳統融資方式比較,有三大優勢:第一,門檻低,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可以多達成千上萬人參與認購項目,每份投資數額可以低至數十元;第二,投資回報方式靈活,可以是實物、股權或者現金;第三,眾籌目的不僅限於盈利,也可以是對公益和創意的支持,眾籌項目的成功為投資人帶來榮譽感、社會責任感和滿足好奇心等物質以外的回報。本澳專業服務業可以參考這種模式,與專業服務業傳統的合夥制度結合,一方面獲得資金,另一方面有利開拓各種人脈關係,使企業「全面北上」事半功倍。